APP下载

美电视台“侮辱巴黎”面临官司

2015-01-23

环球时报 2015-01-23
关键词:福克斯穆斯林巴黎

本报驻法国、英国特约特派记者 姚蒙 黄培昭 ●本报记者 魏莱 ●冯国川

《查理周刊》遭恐怖袭击事件虽已过去两周,欧洲上空的恐怖阴影仍挥之不去,与此同时,在如何对待穆斯林的问题上,都自诩为民主社会典范的美国和欧洲展开了一场隔空争吵。美国著名媒体福克斯新闻电视台近日在节目中称英国和法国的某些地区已经沦为“穆斯林飞地”,甚至说巴黎一些街区“很像伊拉克或阿富汗”了。这引起了英法的强烈反弹,巴黎女市长伊达尔戈表示会将福克斯告上法庭,因为它的报道“侮辱并诋毁巴黎的荣誉与形象”。据《环球时报》驻英法记者的观察,福克斯的相关报道显然有夸大和失实的成分,但穆斯林群体在欧洲国家的孤独感是真实和普遍的,穆斯林如何与主流社会融合正成为欧洲面临的一个尖锐和无法回避的课题。

福克斯惹恼了英法

近日,福克斯新闻台邀请嘉宾来评论《查理周刊》遇袭的前前后后,一名叫彼得逊的美国退伍军人说,巴黎一些街区已经被伊斯兰势力所控制,非穆斯林“禁止入内”。他还说,在巴黎北部、东部的一些街区已相当于伊拉克或阿富汗的城市了,如马让达大道、美罗城街区、共和国广场或拉雪兹神父墓地街区等。福克斯电视台还专门配了地图,勾勒这些街区在巴黎的具体位置。

另一名嘉宾、“反恐专家”埃默森则在福克斯电视节目中称,英格兰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是一个“完全被穆斯林控制的地方,穆斯林居民密度之大连警察都不敢靠近,它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一个国中之国”。他还说,英国政府在伯明翰几乎无法“行使任何主权”。

埃默森的言论随即遭到英国政客及知名媒体人士的嘲笑,英国首相卡梅伦称他是“十足的白痴”,说自己以为这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

而在法国,福克斯显然惹上了大麻烦。巴黎市长伊达尔戈对福克斯的侮辱性言论表示“极度震惊”,20日她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打算起诉福克斯报道“侮辱了巴黎形象”:“当我们遭受侮辱,形象被破坏时,我们不得不借助法院的力量将这些言论删除”。

法国电视台也随即作出反应,要求美国同行就此事作出澄清。对此福克斯新闻主持人以“不实评论”两次向“英国和法国人民”道歉,两名惹事嘉宾也分别公开致歉,彼得逊表示,他不知道采访他的时候“还配有地图”,辩称“地图可不是我做的”。

巴黎副市长:正考虑何地起诉

这也许是继2003年法美为是否发动伊拉克战争公开闹翻后,这两个亲密的盟友间又一次罕见的观点对立。

福克斯副总裁克莱门特称,“我们同情法国公民,他们正在疗伤,但巴黎市长威胁控告我们显然不恰当。”

美媒纷纷抨击巴黎市长的决定,《今日美国报》称,“显然巴黎女市长没有从《查理周刊》事件中吸取教训”,而《华盛顿邮报》称她“简直是疯了”。

而福克斯的报道也在法国引起嘲笑。巴黎本地的一家电视台为表示讽刺,派记者去考察福克斯新闻报道中所谓的“危险地带”,其中一个记者在那里看见一个穆斯林就大惊小怪起来:“上帝!他是一个伊斯兰分子,他有胡子!”还有一个记者装作被一家摩洛哥餐厅吓着了:“上帝!这儿有蒸粗麦粉,非常危险的中东蒸粗麦粉!”

一位在巴黎与纽约都持有牌照的律师指出:“在美国,言论自由几乎是国家宗教。因此很难想象美国法庭会让巴黎市长胜诉。”而美国波士顿一位律师则对《华盛顿邮报》指出,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城市的市政府以“诽谤罪”提出起诉的案子。如果有罪,则这一罪行必须是针对一个个人、一个团体或企业,而不是一个城市。一个世纪以前,芝加哥市政府追究《芝加哥论坛报》一系列批评市政府的文章,但最高法院认为市民完全可以批评市政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但巴黎市政府这次不像在开玩笑。巴黎副市长克鲁格曼21日晚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说,伊达尔戈对起诉福克斯一事是“动真格的”,政府的法律顾问已在着手研究此事,他们将决定在何地起诉福克斯,“巴黎还是纽约”。市政府新闻处22日对法兰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指出:巴黎市政府拥有巴黎这个品牌,因此我们就具有“企业的性质”。言论自由并不保护散布不实信息。

不过,有律师指出,当然从这点出发可以打一场官司,但要证明由于福克斯的报道使巴黎旅游业受到直接损失是非常困难的。法新社指出,当然巴黎市长也可以选择在法国打这场官司,但要美国来执行判决也十分麻烦。

穆斯林在欧洲的现状

据《环球时报》驻法记者了解,巴黎东区与北区是存在一些移民聚居区,有些街区存在很大治安问题,不同族裔的移民矛盾有时会激化,但说“禁止入内”实属夸大之说,无怪乎会引起巴黎左派社会党籍市长与左翼多数派的愤怒。

《环球时报》驻英记者曾数次去英格兰西北部的伯明翰采访,那里生活着大量的穆斯林,有许多穆斯林开的商店和穆斯林聚居区,整体环境比较轻松、闲适,记者也从未看到所谓的“禁区”。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英国穆斯林人数在过去10年间增加了一倍,达到260万人。现在,在英国共有38个穆斯林聚居区,其中英格兰、威尔士有两个区的穆斯林人口比例高达50%。

在英国,穆斯林整体上生活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物质生活方面。海德公园附近的阿吉瓦尔大街上,阿拉伯餐馆、咖啡馆一家挨着一家。去年,英国最昂贵的房子,位于黄金地段的一座别墅,就是由穆斯林买走的。而对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女子而言,到了英国又能开车,又能抽水烟,自由度大多了。

不过,总体而言,穆斯林还是生活在自己特定的圈子里,比较孤独,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十分困难。穆斯林的教育程度和就业率普遍不及当地人高。《环球时报》记者常常在星期天下午去海德公园听演讲,穆斯林和本地人的对垒时常上演:有本地人在演讲中百般诋毁穆斯林和伊斯兰教,虽然不少阿拉伯人会愤而反击,却由于语言不地道,不能准确表达意思,常遭到围观者嘲笑。

美国《大西洋周刊》评论称,福克斯所称“非穆斯林的禁区”来自三个真实的现象。首先,在欧洲的某些地区存在伊斯兰教法庭。其次,自发组织的伊斯兰治安团体呈增长态势。例如CNN曾报道在伦敦东部的怀特查佩尔区,一些穆斯林男人试图阻止酒精进入该区域,并对过路人大讲道德规范。第三个因素是,在法国,这些区域由它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定义,一般都是高失业率、低教育率及较差的住宅环境,而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来自伊斯兰世界的穷苦移民。

此前《泰晤士报》曾报道说,伯明翰的一些中小学,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许多都是思想激进的穆斯林。

法国投入7亿欧元反恐

CNN20日发表长篇报道,称“第三代圣战者成为欧洲的噩梦”。文章说,2014年1月,22岁的哈高维离开家乡比利时的韦尔维耶镇。他说自己是去摩洛哥探访祖父母。但哈高维实际上去了伊斯坦布尔,在土耳其的某个地方给父母打了电话后,就投奔了叙利亚。他的朋友告诉媒体:“他甚至说不好阿拉伯语”。目前,哈高维生死不明。人们认为他如果还活着,应该是在叙利亚或者伊拉克的某地参加“圣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去年一年至少有250人离开比利时投奔了叙伊的IS组织。

据《环球时报》记者在巴黎街头所见,自恐怖袭击案发生后,当局的治安措施明显加强,街头巡逻的军警和在公交系统活动的便衣警察人数都大为增加。

21日,法国总理瓦尔斯向议会推出一整套方案强化反恐斗争,宣布未来3年将投放逾7亿欧元用于打击恐怖主义,在反恐框架下严密监视3000名可疑分子。与此同时,法国当局将会设立2680个负责反恐工作的新职位,当中近一半在情报机关,并新增1400名警察,以及增聘60名在监狱工作的伊斯兰神职人员。瓦尔斯还表示要消除社会隔阂、种族隔阂,动员所有人包括穆斯林一起来反恐、防恐。《费加罗报》22日称,政界已经在考虑涉嫌参与恐怖行动者要被剥夺法国国籍等严厉措施。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提马曼斯21日承认,巴黎恐怖袭击威胁了欧洲族群融合的基础。他说,1月7日的恐怖袭击发生后,如今要说服犹太裔居民不要离开欧洲是个“重大挑战”。他同时要求有26个成员的申根公约国家,尽快决定如何彼此交换乘客名单并加强边界的监控。

据负责以色列移民事务的“犹太建国会”统计,2014年有7231名法国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比2013年的3293名翻了一倍还多。以色列驻华使馆新闻官裴俐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查理周刊》血案震惊了巴黎和整个欧洲。发生这样的恐怖事件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她说,的确听说一些在欧洲的犹太人打算离开巴黎,前往别的欧洲国家居住,包括回以色列。她说,必须承认,欧洲的反恐形势现在很复杂。▲

猜你喜欢

福克斯穆斯林巴黎
巴黎之爱
特朗普与福克斯分道扬镳?
印尼·雅加达
“滑冰”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巴黎的每一个Moment都值得盛装
征战巴黎之路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