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体》不当科幻创作的标杆(本报专访)

2015-01-23

环球时报 2015-01-23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科幻

本报记者 邢晓婧

15年被有些人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一年将有十余部国产科幻片项目上马。仅小说家刘慈欣的作品就有《三体》《乡村教师》《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5部将被搬上银幕。前所未有的科幻热潮不仅令国人再次关注本土科幻文学的创作,也让“隐居”于山西小城的刘慈欣身处舆论高光点。日前,身为“科幻界旗手”的刘慈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谈起《三体》的影响力、中国科幻创作现状等话题,他毫不掩饰自己独到的立场和观点。

环球时报:小说《三体》的第一部去年11月终于在美国出版发行,市场反应怎么样?

刘慈欣:刚出版的时候曾经进入美国“幻想类小说销售排行榜”的前30名,这已经相当靠前了。但是很快就跌到100名,现在的销售数量我还不清楚。这个情况完全在意料之中,美国人对翻译作品不感兴趣,更不用说是科幻领域的翻译作品了。不管怎样,我希望西方读者看我们的作品是因为它是一部科幻小说,而不是因为它是中国小说。

有出版机构想推动《三体》参与全球最高科幻文学奖的角逐,但我对得奖不抱有期待。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科幻文学的中心,他们对非英语体系内的科幻有一种天生的、本能的轻视。

环球时报:您比较欣赏国外哪位科幻作家?中国的科幻作品被译介到国外的多不多?

刘慈欣:我欣赏的大多是上世纪比较传统的作家,像亚瑟·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等人。科幻有它自己的美感。阿西莫夫说过,科幻文学的一大要素是语言要透明。让读者看到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我的语言就努力想做到这一点。

中国小说走出去的不多,其中大部分都是中短篇小说。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的出现为推动译介中国小说做了相当多的努力,在他之前(被翻译的书)就更少了。外国人对中国科幻小说不感兴趣,就像我们会关心美国人写的武侠小说吗?

环球时报:中国科幻文学和欧美的差距在哪?

刘慈欣:从作品质量来看,中国科幻文学和欧美科幻文学倒没有多大差距,因为每个国家读者的喜好不同,很难用客观、通用的标准来评价品质。我认为差距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上,包括科幻作品的受众规模、作家群体的规模以及作品出版的规模。这三方面的差距非常明显,中国的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严格来说,科幻作家数量还不到美国的1/10。

中国科幻的出版环境一直在变化,以前有很多科幻杂志,但时间不长就消失了。目前正在从杂志时代向长篇图书时代转移,这是大趋势。中国科幻作者的流动性也比较大,真正能留在科幻领域长期创作的少,无法与主流文学创作者相比。这是客观环境所限,科幻市场还没有启动起来。好一点的小说也就卖5万册左右,很难养活专职作家。只有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作家的数量增长起来,科幻才会有前途。

环球时报:您认为我们需要多长时间能追赶上欧美水平?

刘慈欣:现在不是考虑超越欧美的时候。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怎样让中国国内的科幻小说发展起来。中国科幻文学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中国读者,为他们提供好的读物。

环球时报:有人说中国没有像样的科幻文学和电影,是因为中国社会过于务实,缺少对想象的追求。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刘慈欣:不可否认,“中国社会过于务实”“中国的科技氛围不浓”等说法有道理,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欧洲及日本都很务实,但并没有妨碍他们的想象力。与其追究中国科幻文学疲软的背景,不如换个角度发问,为什么科幻文学能在美国发展起来?我认为这与美国是一个年轻国家,思维较活跃有关。此外,美国是移民国家,就像一个大熔炉把世界各地所有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由此更容易产生与众不同的文化状态。世界科幻文学市场80%以上的份额都在美国。基数大,可供电影精心挑选、筹划、改编的资源自然也多。

环球时报:现在中国的穿越小说大多是披着科幻的外皮谈情,但这种类型小说目前有很大市场。作为硬科幻作家,您怎么看?

刘慈欣:我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科幻文学不管是在美国、中国还是在什么地方,它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体裁,风格的多样化是其他任何体裁无法比拟的。只要有人看,就说明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当然,科幻文学有比较核心的理念,但不应该用“原教旨主义”观点来看什么是科幻什么不是,首先应该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环球时报:2015年您要参与多部电影的制作,这会不会影响到文学创作?今年有新的写作计划吗?

刘慈欣:肯定会影响,要占去一些精力。但是有一点要说明,我只给《三体》这部电影当监制,其他影片要花的精力相对少一些,比如担任剧本策划一类的,这比编剧的工作量肯定要小。顺利的话,《三体》的第一部电影在2016年能够看到。新作品我每天都在写、都在考虑,现在还有很多选项,没有最后确定下来,所以暂时不太方便向大家介绍。

环球时报:您觉得自己还能写出超越《三体》的作品吗?会不会尝试去写一部非科幻题材的小说?

刘慈欣:我从没写过非科幻题材的作品,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都去涉足。《三体》之所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力,除了作品本身的内容外,还有各方面外部原因。比如当初《三体》兴起时,正是微博开始普及的时候,网络舆论发挥了很大推动力。所以说这部作品能成功是各种因素凑巧形成的合力。其中的偶然性可遇不可求,不是作者可以掌控的。因此没有必要每部作品都想着要去超越《三体》。不是说没有可能,只是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这一点我认为作家都应该心里清楚。▲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科幻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三体》获雨果奖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