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酶制剂对温室养殖日本品系中华鳖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5-01-23李许明张蕉南

饲料工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糖酶酶制剂摄食

■李许明 张蕉南 胡 兵

(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清 350308)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又名甲鱼、团鱼、水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012年我国中华鳖养殖总产量达33.14万吨[1]。中华鳖属于肉食性水产动物,对动物蛋白质的要求较高,对植物蛋白质的利用性较差[2],摄取高蛋白饲料后,代谢负担增加,氨氮废物排泄增多[3]。

酶制剂是一种或多种可以分解饲料营养分子链的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的微量添加剂[4]。目前,酶制剂在畜禽配合饲料中使用较为普遍,然而由于水产饲料加工的特殊性以及水产动物作为变温动物的特性,导致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尚不广泛。研究表明,中性蛋白酶能够补充水产动物内源性中性蛋白酶的不足,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5-6]。此外,饲料中含有植物性原料存在抗营养因子、氨基酸平衡性比鱼粉差、纤维素含量高等缺陷通常会影响鱼类对植物蛋白的利用,表现为消化率下降和生长受阻,酶制剂能够通过去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促进鱼类内源消化酶分泌和直接补充消化道营养水解所需的酶等3个途径提高鱼类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利用率[7-9]。

本试验以2007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经农业部公告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日本品系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为试验对象,探讨3种酶制剂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酶制剂在中华鳖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选取2012年10月中下旬孵化出的规格整齐,附肢完整,健康,平均体重为(223.75±22)g日本品系中华鳖作为试验动物。

1.1.2 酶制剂

三种酶制剂分别为中性蛋白酶制剂、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包衣复合酶制剂(包含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来源均为饲料级市售商品酶。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在同一温室大棚内选择水质稳定、规格为36 m2(6 m×6 m)的水泥池进行为期28 d的饲养试验。试验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设置2个重复,每个水泥池中华鳖放养750只。各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中华鳖饲料+0.02%中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饲料组)、基础中华鳖饲料+0.1%非淀粉多糖酶(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基础中华鳖饲料+0.03%包衣复合酶(包衣复合酶饲料组)及未添加酶制剂的基础中华鳖饲料(对照组)。试验期间,各处理组饲料分别与水按1∶0.4~0.45混合均匀后使用制粒机制成软颗粒饲料进行投喂。基础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1.2.2 试验环境与管理

试验时大棚中水泥池室内水温控制在(30±1)℃,加温方式采用水空调循环加热。每天投喂饵料 3 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 6:00、中午 1:30、晚上6:30,每次的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1/3,具体投饵量则根据池内日本品系中华鳖摄食情况、生理状态、水质状况(如溶解氧、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温度等因素作适当调整;室内除投喂时开灯外,其他时间均处于黑暗,池内保持24 h增氧。

1.3 评判指标测定

试验开始前和结束时对各试验组进行随机抽样称重,以此计算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等。

总增重(kg)=试验结束时总重-试验开始时总重;

增重率(%)=总增重/试验开始时总重×100;

饲料系数=总投饵量/总增重。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所用软件为Excel 2003、SPSS 18。各处理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Duncan's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

2 试验结果

2.1 3种酶制剂对日本品系中华鳖生长性能的影响

经过28 d的饲养试验,各组中华鳖的生长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酶制剂对温室养殖日本品系中华鳖生长的影响各异,中华鳖增重率表现为中性蛋白酶饲料组>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对照组>包衣复合酶饲料组,分别是24.43%、20.00%、19.09%、17.35%,其中中性蛋白酶饲料组和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高于对照组,包衣复合酶饲料组却低于对照组。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增重率只有中性蛋白酶饲料组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相关(P<0.05)。从平均每只中华鳖增重来看,添加了酶制剂的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中性蛋白酶饲料组增重最多,其次是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而各组之间无显著性相关(P>0.05)。

表2 3种酶制剂对温室日本品系中华鳖生长的影响

2.2 3种酶制剂对饲料系数的影响

经过28 d的饲养试验,各组的饲料系数见表2。从表2可知,饲料系数表现为中性蛋白酶饲料组<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包衣复合酶饲料组<对照组,分别为1.28、1.32、1.40、1.42;三种酶制剂组的饲料系数均比对照组低,而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只有中性蛋白酶饲料组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性关系(P<0.05),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包衣复合酶饲料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来看,添加酶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且中性蛋白酶效果较好。

2.3 3种酶制剂对日本品系中华鳖摄食量的影响

28 d的饲养试验期间,各组的日本品系中华鳖摄食量存在差异(见表3、表4)。从表3中得知,平均每只中华鳖日摄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添加酶制剂组的平均每只中华鳖摄食量均大于对照组,表现为中性蛋白酶饲料组>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包衣复合酶饲料组>对照组。从常规投喂到饱食投喂情况下,各处理的摄食情况如表4。从结果来看,各组的摄食量都有一定增加,但随后出现减少,而中性蛋白酶饲料组的摄食量相对稳定。当投饵量定为1.1 kg时,投喂40 min后观察发现,中性蛋白酶饲料组和包衣复合酶饲料组的饲料已被中华鳖全部摄食完,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约有10%的饲料剩余,对照组约有20%的剩余;当投饵量定为1.2 kg时,投喂40 min后观察发现,中性蛋白酶饲料组和包衣复合酶饲料组的饲料已被中华鳖全部摄食完,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剩余约10%,对照组剩余约20%,中性蛋白酶饲料组和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的养殖水质稳定,包衣复合酶饲料组和对照组的养殖池内水质开始有些发白;当投饵量定为1.3 kg时,投喂40 min后观察发现,中性蛋白酶饲料组、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和包衣复合酶饲料组均有饲料剩余,其中,中性蛋白酶饲料组剩余约10%,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剩余20%、包衣复合酶饲料组剩余约20%,且包衣复合酶饲料组池中水质发白严重,中性蛋白酶饲料组、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养殖池中的水质也有些发白迹象。

表3 3种酶制剂对温室日本品系中华鳖日摄食量的影响(g/只)

表4 饱食条件下3种酶制剂对温室日本品系中华鳖摄食量的影响(kg)

3 讨论

随着水产饲料业的发展,饲用酶制剂在解决饲料资源短缺、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已得到了饲料和养殖业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酶制剂作为无药物残留、无毒副作用且不污染环境的环保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0-11],饲料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酶制剂具有自身独特的气味,对于特定的养殖动物而言,诱食性刺激会表现不同的反应,有的添加到饵料中会出现拒食的现象[12]。在试验过程中,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酶制剂投喂温室养殖的日本品系中华鳖时,各组均能正常摄食,没有出现厌食的现象,说明3种酶制剂可以在中华鳖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

在饲料中添加分解抗营养因子的酶类和帮助消化碳水化合物酶类,可以提高鱼类对植物蛋白的利用能力[13-14]。主要是因为添加的酶制剂能破坏豆粕、淀粉等植物性饲料的细胞壁,充分释放存在于细胞内的大分子营养源,降解纤维素,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5,15]。研究表明,草鱼幼鱼饲料中添加液体非淀粉多糖复合酶A 0.1、0.2 ml/kg和酶B 0.2 ml/kg均能显著提高草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16]。这是因为植物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木聚糖和纤维素等非淀粉多糖,而草鱼消化道内不能分泌这些酶类,外源酶制剂的加入能分解植物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草鱼对基础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率,从而提高饲料养分在鱼体内的沉积。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主要包含淀粉酶、纤维素分解酶和蛋白酶)后,提高了尼罗罗非鱼对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17]。幼鳖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3%的国产复合酶制剂对其生长性能有影响:添加量为0.2%组的养殖效果最好,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75%,饵料系数降低14.5%;其次为添加量为0.1%,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20%,饵料系数降低5.9%;添加量为0.3%的一组,其养殖效果还不如对照组[18]。本试验结果也表明,饲料中添加了酶制剂后中华鳖的摄食速度加快,摄食量增加,鳖生长率提高,饲料系数降低,可能是因外源酶的添加促进了鳖体本身内源酶的分泌,与外源酶协同作用,从而加强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提高鳖对营养物质的转化率。

4 小结

三种酶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温室养殖的日本品系中华鳖的生长性能。在饲料系数、中华鳖增重率等方面的表现最好的酶制剂是中性蛋白酶,其次是非淀粉多糖酶;在增加中华鳖摄食量方面,中性蛋白酶和包衣复合酶表现较好,但包衣复合酶饲料组池内水质发白严重,不稳定,中性蛋白酶饲料组和非淀粉多糖酶饲料组养殖池内的水质较包衣复合酶饲料组的稳定。

猜你喜欢

糖酶酶制剂摄食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发酵麸皮多糖酶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泽兰多糖酶提工艺的优化
我国饲料酶制剂研发与应用实践
裸燕麦多糖酶解产物OP-1纯化组分结构分析
酶制剂浓缩方法研究进展
摄食紫菜粉等4种单一饵料的蚤状溞脂肪酸组成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