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红色文化信仰的现状及对策探索——基于江苏理工学院的调查

2015-01-23王志华温卓君吴领波吴建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江苏红色

□王志华 温卓君 吴领波 吴建美 杨 敏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其内涵特质、历史地位、精神价值等方面,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统一的,这次调查目的主要是了解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态度,探索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规律,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对策。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增强同学们对红色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牢记革命果实,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将这种红色精神传承下去,为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服务。

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制作一份以红色文化信仰为中心的研究问卷,并结合自身研究中获得一些认知,在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中进行实地调查。二是查阅有关研究文献中的信息,以网络公众平台(如江理工小助手、江苏理工学院团委微博、青年在线)为媒介获取相关资料,并且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态度。三是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具体研究进程中,通过实际的体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拟定行动方案并付诸实践,并进行自我评鉴,及时修正和调整研究计划。

二、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红色文化信仰的现状

学校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更借鉴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创新校园活动形式,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活力和有效性。不囿于课堂上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展开红色文化教育,即使是宣讲会、辩论会等理论形式也都是寓教于乐的,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认同感的提高。江苏理工学院利用多种传播方式与活动方式,在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是寒暑假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一)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现状。

1.教育形式采用开辟网络平台,将红色文化先进性延伸到网络空间。根据调查得知,多数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主要是通过信息网络,占到45.35%,相比传统媒介,网络平台成为主流。因此,针对大学生以及更多的青少年群体,以自主上网了解为主流,江苏理工学院不断创新以主流媒介传播活动。网络平台是信息的收集与共享的有效途径,帮助传播活动信息、完成前期的活动宣传造势,以及活动完成后的总结与经验分享。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江苏理工学院利用江苏理工微信公众平台、江苏理工学院校团委官方微博、江苏理工学院官方网站以及各院系网站,唱响线上线下主旋律。形成一系列主题微博、微信、网文等网络文化产品。在2015年清明,江苏理工学院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青年网络文明你行动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校团委依托校园全媒体互动综合平台开展了“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校团委通过官方微博开展“致青春,颂英烈”话题讨论,进行祭酒、献花、点烛等网上祭奠志愿活动;开展讲述“常州三杰”红色故事、穿越时空的对话等话题讨论,推出“常州三杰”家书,青年学生以回信方式写了多篇青春感言;通过官方微信江苏理工小助手开辟“网上祭奠英烈”活动页面及软文,制作专题微刊“致正盛青春,祭已逝英烈”从学生们积极响应活动号召,积极参加活动,活动总结与心得分享以及学生活动后的评价角度。根据统计,“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在线上活动中,校团委官方微博阅读量64,720,总转发、点赞量11,245,官方微信微刊群发人数25,726。在线下活动中,十多个团支部近400 名青年学生走进常州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在学习雷锋系列活动中,在校内参与人数众多,成立了“雷锋精神宣讲团”在校内、校外社区,通过宣讲雷锋事迹和新世纪“新雷锋们”的感人事迹,向广大受众群体传播红色文化事迹。在校外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中,覆盖陪伴教育、爱心服务、志愿讲解等多个工作方面,累计志愿时间530 余小时,参与志愿服务达到1,300 余人次,并涌现出蒋浩、“蓝童书吧”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志愿和团队,在校内和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在现代化的当下,跟上潮流,让传统红色文化走进网络新媒体,将趣味性、时尚元素和志愿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单方面加大了宣传的广度与宽度,更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青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对活动的认同感并在活动中收获红色文化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校园文化传播、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图1

2.耳濡目染,重视对学生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让红色文化走进学习生活,不强迫式强制学生接受,更注重学生积极主动了解红色文化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校图书馆大厅举办“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简介展览,以鲜艳的红色展板,吸引来往图书馆的学生们主动上前观看了解。校团委通过官方微博开展话题讨论、在官方微信上推出红色志愿活动微刊、在江理工官网上软文推荐阅读。

3.亲身践行,走进“红色文化”发源地。亲自走进红色文化发源地了解红色历史,对学生内心的冲击力、感染力以及情感共鸣是高于其他任何教育形式的。在清明时节,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州烈士陵园再度迎来了参观高峰期,江苏理工学院青年志愿协会的志愿者,前往烈士陵园,进行为期19 天的义务讲解活动。更有“访秋白故里,扬革命传统”、“寻找城市记忆,谱写青果传奇”、“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寻访抗日老兵”等多项志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4.师生共勉,共筑特色校园文化。要以“红色文化”为基础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红色文化受众不该仅是学生,这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于5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幕,江苏理工学院刘海粟艺术学院高志强老师作品《水西的春天》参加展出,作品创作理念取材于新四军占地服务团女兵的故事,讴歌了女兵们在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期间光辉的青春岁月。

图2 调查结果

(二)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吸收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借鉴以往研究者在红色文化信仰研究中使用的问卷,并结合自身研究中获得的一些认知,最终形成课题问卷,在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各项数据,加以分析。这个问题意在了解江苏理工学院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的基本情况。只有明确了对象是什么,才能谈的上对象的接受问题。从图2 可以看出,非常想了解红色文化的人仅占3.77%,不曾了解的比例13.21%远远大于3.77%,这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持淡漠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红色文化在校园的传播是很必要的,对于那些不曾了解的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显得很有发展空间。比较了解和略有所闻,但想去了解的比例分别占24.53%和58.49%,所占比例较高,这是令人欣慰的,说明学生不仅仅是处于被动接受的态度,他们有兴趣有想法去多了解红色文化。

三、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红色文化信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62%的在校学生认为红色精神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另外在红色文化对构建一个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否必要的问题中更是产生了81%的认可度,并且认为有必要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的学生也占到了压倒性的79%之多。这说明大家对于红色文化是认可的,但是在调查中又发现,在当代大学生中,不喜欢红色系列书籍或影视作品的学生居多,而在革命时期红色文化与当代社会红色文化相对比有无区别的调查中,有60%的学生明确知道有所不同却不知详细。那么当一个人在认可一件事物是正确的同时却又没有足够的了解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宣传工作出了问题。而在宣传工作中又有四个主体,宣传者、宣传的内容、宣传的渠道和接受者。在这四个主体中,通过调查可以得知多数接受者的主观是认可红色文化并且认为学习红色文化是有益的,而当今中国的国情强调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红色文化被世俗所取代,既而无法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足够重视。另外,关于红色文化的内容,由于牵扯到党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伟大决策而产生的一系列人文、社会发展后果,而本文仅仅是以校园为主体而研究,对于此方面就不再作过多论断;那么,除此之外,研究对象就只剩下了宣传渠道和宣传者两个方面,先从宣传渠道开始分析。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会红色文化单调乏味枯燥,令人提不起兴趣,于是又针对能够代表红色文化的红色景点为什么不能提起人们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人对红色文化本身不感兴趣,而绝大多数人认为问题出在了内容呆板无新意,传播活动形式单一上。所以可以看出,宣传渠道是切切实实出现了问题。就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但凡组织活动,热烈度足够但是往往没有深度和内涵,不能让人深省。把举办一场晚会和一次纪念馆参观活动进行对比,相信一次晚会所耗费的人力要远比一次参观活动耗费的多。于是乎,花的心思少了,做的工作少了,把一次活动最大限度地当作任务去完成了,那么这次活动的满意度就降低了,而活动所带来的效果也随之打了折扣,于是,这类活动就成了样子工程形式主义,最后,没有像样的引导,就产生了我们所讨论的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有必要学习红色文化却涉猎不多,有红色景点活动作为契机却认为活动形式单一而内容呆板。而从宣传渠道的问题可以间接折射到宣传者的问题上,要解决宣传渠道和方式的单一枯燥的问题,就要从宣传者的组织思路上作反思。在做学生工作之前是否自己已经做足了思想工作,在传达红色文化过程中,是否正确定位了红色文化的真正含义。其中可能包括仅仅把红色文化定位于革命文化,使得红色文化包含的范围极大缩小,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对其理解的误区,片面将其曲解为陈旧的历史,是脱离时代的话题。另一方面,在学生干部大多数都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情况下这些人又是否真正在党性觉悟上有了真正深刻的认识。于是,抛开虚无缥缈的,假大空的社会问题以及文化问题,宣传者和宣传渠道这两个问题才是江苏理工学院校园活动中红色文化产生障碍的最现实问题。

图3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红色文化信仰培育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不仅呈现着中国的历史,更是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一)完善学校园红色文化学习机制。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学校是汲取营养的关键场所,只有领导充分重视红色文化在校园的建设,不断完善红色文化学习体制,学生才不至于被动接受,才会深入去了解、学习、体会。例如积极动员校党政级领导参与,成立“红色教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每周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传承红色文化的活动。例如电信学院的139“红歌会”,各个学院可以开展类似的红歌文艺晚会,然后再组织校级的红歌会进行比赛,让大学生在竞争中深深体会红色精神。

(二)提升学校教职工的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一个校园的文化氛围除了靠学生来维系,老师员工也是高校红色文化的重要建设者、传承者、实践者。只有先努力提升了校园教职工的红色文化认知水平,鼓励其参与建设、传承、实践,才能有效地在高校营造一种良好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三)完善学校红色文化的内容。没有完善的红色文化内容,将显得宽泛、空洞,只有构建完善的红色文化内容体系,把红色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通过各种途径融入校园,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会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功能和教育价值。

(四)丰富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一是将红色文化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入红色文化课堂,做到与红色文化课堂融为一体。比如学校现开设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思修课、马原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部分学生觉得内容枯燥无味,在课程中加入一些红色经典案例、红色人物故事、象征红色精神的视频,或者鼓励学生自行发挥,根据所理解的红色精神进行课堂小品或话剧表演等,以多样形式增进红色文化课堂的趣味性,这样灵活的学习方式更能激起大学生的关注、学习热情。二是组织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学校应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这不是表面简单完成任务的形式,而是真正努力向外拓展红色文化,搭建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长期平台。例如定期在各院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诚邀红色研究专家或者是常州市的革命老战士及其家属来为学校大学生讲讲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组织红色教育研讨及知识竞赛主题等活动,把红色主题教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日常教育相结合,注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学习与思考。由老师引领,除了参观常州烈士陵园、常州博物馆、瞿秋白纪念馆等象征红色文化的场馆,还可以在假期积极组织“红色之旅”,比如深入井冈山等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去参观学习。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建军节、建党节等到纪念碑、纪念堂进行祭奠先烈、入党宣誓、党团主题活动等来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激励爱国主义热情,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发挥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将红色文化建设与校园其他建设有机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繁杂,如校园政治、物质、精神文化建设等,具体涵盖到党团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网络文化、图书馆文化等等,只有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把红色精神文化、红色制度文化、红色物质文化等融入校园,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的红色文化“朋友圈”。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江苏红色
红色是什么
数读江苏
江苏理工学院
数独江苏
常熟理工学院
数读江苏
红色在哪里?
理工学院简介
江苏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