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2015-01-23李庆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干扰素乙型肝炎白细胞

李庆华

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李庆华

目的研究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采用干扰素治疗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护理及不良反应观察应对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应对的成效。结果64例患者用药理想, 用药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经相应的治疗护理后好转并顺利完成治疗, 无药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期间, 进行药物应用前后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应对是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的保证。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不良反应;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感染率最多的疾病, 对人类的危害排在传染性疾病的首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为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 以此计算, 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干扰素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2]。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但干扰素用药期间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很多患者因不能忍受而被迫停止治疗, 因此针对干扰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采取不同护理措施进行应对, 是干扰素治疗CHB的重要保证, 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采用干扰素治疗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护理及不良反应观察应对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应对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采用干扰素治疗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8例, 女26例。年龄25~48岁, 平均年龄(37.35±9.55)岁;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10例﹑高中31例﹑大专及以上15例; 64例患者均具有干扰素的药物应用指征。纳入标准[3]:①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HBeAg阳性及HBV DNA阳性;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③患者均知情同意使用干扰素治疗。排除标准[3]:①血清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②失代偿性肝硬化;③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有重要脏器病变。

1.2 治疗方法 选用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派罗欣注射液(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每支180 μg/0.5 ml,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本品的推荐剂量180 μg/次, 1次/周, 共48周, 腹部或大腿皮下注射, 同时辅以保肝药物。

1.3 用药后不良反应 64例患者在用药1周内:6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体温波动38~40℃, 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四肢酸软等症状;25例患者出现食欲不振, 下降;10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9例患者在注射部位出现皮肤过敏现象﹑红肿﹑瘙痒等症状;2例出现白细胞下降;5例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症状。

1.4 护理措施应对

1.4.1 发热护理 患者首次注射干扰素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塞﹑流鼻涕﹑发热﹑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用药后4~8 h出现高热﹑持续4~12 h。用药后3~5 d自行缓解[4]。因此,用药前应告知患者使用干扰素后会出现的发热反应, 避免患者过度恐慌。若体温<38℃无需处理 , 嘱患者多饮温开水,卧床休息;体温≥38℃采用冰袋﹑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 必要时可肌内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2 ml, 同时多饮温开水以利降温;观察患者降温后有无虚脱症状;如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护理;对患者出汗较多, 应更换衣物, 防止感冒。

1.4.2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护理 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 应告知其卧床休息, 避免使用油腻及刺激性强的食物, 调整饮食结构, 给予低脂﹑低盐﹑适量蛋白质﹑维生素﹑糖, 足够热量的食物, 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保持营养充分, 维持机体的营养平衡。

1.4.3 造血系统反应护理 干扰素应用后通常会使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于用药后第1周, 白细胞减少40%~60%, 而后趋于稳定[4]。因此, 用药前告知患者干扰素有化疗细胞毒性, 这种白细胞数量减少是一过性的。只要密切观察即可。定期检查血常规, 如白细胞减少可遵医嘱皮下注射重组白细胞刺激因子﹑口服盐酸小檗胺。症状严重可考虑停药。在白细胞减少期间, 应指导卧床休息, 尽量限制活动,避免受累﹑着凉等。各项护理处置工作严格无菌操作, 每日为患者进行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工作, 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每天通风, 空气消毒机进行病房的空气消毒, 避免发生感染。

1.4.4 皮肤护理 注射干扰素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①严格无菌操作, 皮肤瘙痒患者避免抓挠皮肤, 以防造成皮肤感染。②注射部位:可选择脐周进行皮下注射, 因脐周皮肤较上臂三角肌下缘皮肤薄, 其中含纤维少, 注射疼痛能相应减轻。另外脐周毛细血管丰富, 药物利于吸收, 保留时间短等,发生皮肤过敏几率低。③进针角度:30~40°角进针, 不宜过深或过浅, 过深刺入肌肉影响药物吸收, 过浅刺入皮内引起红肿﹑硬结。④对皮肤发生过敏, 应避免热敷皮肤, 必要时征求皮肤科意见, 局部涂抗过敏药膏或口服抗过敏药物。⑤避免在皮肤瘢痕﹑硬结处注射, 出现硬结时应热敷局部,理疗等给予相应的处理。

1.4.5 精神抑郁护理 ①医务人员应多给予患者关爱, 耐心细致做好对患者解释工作, 讲解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 解除患者顾虑。②鼓励患者多与病友﹑医务人员交流, 分享其治疗感受, 宣泄患者不良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 同时介绍患者治疗成功病例,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多与家属沟通介绍干扰素的治疗过程, 让家属多给予患者包容﹑关怀﹑爱护。患者家属对患者关心和鼓励, 不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更在精神上﹑心理上获得安慰, 从而减轻心理负担。④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使患者身心愉快, 积极配合治疗, 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

2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使用干扰素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给予相应治疗护理后, 均顺利好转并完成治疗。

3 小结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肝炎有效的药物[5]。具有疗程长, 不良反应大, 患者心理负担重, 尤其副作用对患者影响使患者因不能忍受干扰素副作用而被迫停药。护士在患者应用干扰素前, 应先了解干扰素作用﹑副作用﹑适应证与禁忌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对其副作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降低干扰素的毒副作用。护士要做好患者思想和心理咨询工作。以消除患者对干扰素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患者对干扰素的耐受性。通过以上护理措施使患者能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张春, 米忠友.慢性乙型肝炎现代综合治疗新进展.临床军医杂志, 2010, 38(6):1062-1064.

[2]刘慧.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山东医药, 2011, 51(7):104.

[3]高丹凤.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进展.护理学报, 2010, 17(22):1719.

[4]赵璐, 刘巍.干扰素治疗65例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4):435.

[5]李海军, 康富标, 杨新英, 等.干扰素及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0, 37(2):133-1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90

2015-09-06]

110001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干扰素乙型肝炎白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白细胞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