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

2015-01-23马春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角型眼轴眼压

马春杨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

马春杨

目的研究分析恶性青光眼临床中的临床防治,改善患者的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18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小梁切除患者,其中16例(16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172例(226眼)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55.6±2.6)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4.3±4.6)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眼压(33.2±2.3)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24.6±1.9)mm Hg;术后观察组的眼轴长度(22.7±2.2)mm、前房深度(1.9±0.6)mm小于对照组眼轴长度(26.3±4.6)mm、前房深度(2.3±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中青光眼会因为术前眼高压、短眼轴、慢性类型等因素而存在较大的危险,应该要对这些危险因素积极的预防。

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治疗

恶性青光眼是临床眼科患者术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该疾病目前发病率并不高,临床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不是非常的深入,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该疾病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很容易给患者带来失明的结果[1]。此次本院根据2012~2013年的18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小梁切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寻找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危险因素,积极的进行预防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2013年本院共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小梁切除患者188例,患眼共有242只,男75例,女113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9岁。其中发生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1只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只眼。其中16例(16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172例(226眼)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常规行视力、Goldmman眼压计测眼压、裂隙灯、前房角镜、B超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联合两种以上降眼压药物治疗。

1.2 诊断标准[2]①眼压上升、前房消失;②使用缩瞳剂后眼压持续升高;③B超和镜检可见玻璃体腔内的水囊。

1.3 方法 术前对患者的眼部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视野、眼压、眼轴等结果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此次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全部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术后为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针对性治疗;若是患者前房无任何改善,应该为其提供利尿和高渗治疗;白内障患者,在摘除白内障后,可使用激光来进行后囊膜切开;经以上的治疗后患者病情仍然没有变化科选择玻璃体腔抽液联合前房成形术。将恶性青光眼和没有恶性青光眼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55.6±2.6)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4.3±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眼压(33.2±2.3)mm Hg高于对照组(24.6±1.9)mm Hg,术后观察组的眼轴长度(22.7±2.2)mm、前房深度(1.9±0.6)mm小于对照组眼轴长度(26.3±4.6)mm、前房深度(2.3±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和眼部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眼压比对照患者要高,两组患者术后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一些。

3 讨论

恶性青光眼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到现在仍然还是比较模糊。恶性青光眼会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而发病,不论患者的眼部解剖结果是否正常,在致病因素以及发病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恶性青光眼的产生[3]。在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发病过程中,脉络膜体积增大能够参与其中。患者眼轴太短会导致其眼前结构比较拥挤,因此患者的晶状体和睫状突的间隔比较小,手术中造成的眼压波动使得晶状体移位,部分患者自身的悬韧带比较松,位移会造成睫状体阻滞和虹膜前移,引起恶性青光眼[4]。闭角型青光眼临床中的患者年龄大部分都是超过40岁的,这和此次研究结果也比较接近,在研究中观察组年龄比对照组要低一些,该种结果作者认为是年轻患者的睫状体结缔组织比较轻,受到手术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发生水肿和炎症,因此阻滞几率也更大,更容易产生恶性青光眼。青光眼的致盲率很高,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失明的症状,在初期患者可能没有注意自身疾病,等到症状明显时,已经比较晚,治疗难,治愈难,视觉无法挽回。根据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约有50%的患者,发展中国家约有90%患者,他们对于自己的青光眼完全不知情,等到症状明显,如视力模糊后,才接受诊断和治疗。临床中提倡眼部有不适感时要尽早接受诊断,对青光眼进行筛选,尽量在早期发现然后积极治疗,有较大的几率治愈。

临床中部分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或者使用手术改善眼压,认为这样就可以将青光眼治愈,其实只是病情有所改善,完成治疗后,仍然需要继续接受检查。

研究显示,女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中比较容易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类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恶性青光眼发生率对比为慢性闭角型患者的发生率高。该种情况作者对患者的眼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复杂发病机制所致,患者的各项发病机制之间共同影响给其发病提供了解剖基础。

很多人的工作在电脑面前即可完成,长期长时间的面对电脑会给人的眼睛带来较大的损伤,在一项研究中,如果每天都面对电脑屏幕超过9 h,持续时间一长,其发生青光眼的疾病就要比普通人高出一倍,近视患者的发病率会更高。说明青光眼和使用电脑时间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长期用眼强度大的群体都应该要定期接受眼部检查,及时的发现问题。此外电脑屏幕如果模糊会增加青光眼几率,应该要保持电脑屏幕的清洁,调整色彩,使其柔软和,有助于降低青光眼发生率。

总之,眼轴短、眼压高、年龄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等均是术后容易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这些是临床中恶性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为了能够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需要积极的应对,寻找对策,防止这些危险因素给患者带来失明的危险。青光眼患者术前对其病情和眼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提供生物测量,为预防提供参考信息。如果患者存在这些危险因素,那么医务人员应该要对其提供术前、术中、术后的干预和预防,提供良好的保障。

[1]李候勋.恶性青光眼的某些危险因素.国际眼科纵览,1988(2): 117-118.

[2]黄芳,马国政.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4):224-226.

[3]乌兰格丽.恶性青光眼的治疗体会.新疆医学,2009,39(7):81-83.

[4]刘冬梅,卢秀珍,蔡婉婷.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1例.眼科,2002,11(3):183-1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109

2014-10-27]

150036 黑龙江省医院

猜你喜欢

角型眼轴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低色温光源为预防近视提供新方法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客观评价眼轴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