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5-01-23孙琦李鸿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瑞克达拉脑梗死

孙琦 李鸿梅

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孙琦 李鸿梅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 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 观察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急性脑梗死;尤瑞克林;依达拉奉;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由于其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并加重患者的家庭负担, 需积极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其目标主要是恢复组织血流灌注﹑保护缺血半暗带﹑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1]。为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特选取本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60例, 女36例, 年龄51~83岁, 平均年龄(64.37±12.49)岁, 脑梗死病程2~22 h, 平均病程(11.12±1.55)h。患者伴发高血压55例, 7例肺部疾病, 22例冠心病, 21例高血脂症, 22例糖尿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脑保护﹑康复训练﹑降压﹑吸氧﹑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 静脉滴注15 mg/次, 2次/d;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 依达拉奉使用剂量和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尤瑞克林剂量为0.15 PNA单位, 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 控制滴速为1 ml/min, 1次/d,持续治疗2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为痊愈;减少>45%为有效;减少>18%为进步;减少≤18%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总例数×100%。肢体运动功能主要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总分为99分, >96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 >85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 >50分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 ≤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判定主要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19例﹑有效9例﹑进步16例﹑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有效13例﹑进步15例﹑无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分别为(34.5±2.7)﹑(32.4±2.7)分, 治疗后分别为(79.8±5.2)﹑(77.7± 4.8)分;对照组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分别前为(35.3±2.7)﹑(33.2±2.8)分, 治疗后分别为(64.5±4.2)﹑(63.2± 4.2)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引起血管狭窄和闭塞, 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时会引起局部缺氧和缺血发生而发生梗死, 该病为中老年常见病, 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 需积极治疗[2]。依达拉奉属于一类常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该药物能够对梗死周围局部的血流减少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从而使脑中N-乙酰门冬氨酸水平得到迅速升高, 而脑中N-乙酰门冬氨酸是特异性的神经细胞存活的标志。同时, 该药物还能够清除氧自由基, 进一步使脑细胞﹑血管内细胞﹑神经细胞因为氧化而产生的操作而受到抑制[3]。尤瑞克林属于分泌到尿液中的组织型激肽原酶, 该药也是国内研发出的治疗脑梗死的Ⅰ类新药。临床发现, 尤瑞克林能够选择性扩张缺血部位细小动脉, 从而使梗死灶内供血得到改善;同时, 该药物可以靶向性扩张缺血部位细小动脉, 促进脑微循环改善, 并提高了缺血区脑组织血流量, 且不会影响到正常区域的动脉,因此不会造成因血管扩张使病变区血液往正常区流动,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4,5];此外, 该药物还可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从而对血小板聚集亢进产生抑制作用, 同时,尤瑞克林能够对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发挥较强的保护作用,从而帮助患者建立毛细血管网和开放侧支循环, 提高了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最终对急性脑梗死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1]张金臣, 资艳.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9):23-24.

[2]张铁强, 徐泉崧, 李红岩.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临床医学, 2013, 33(10):52-53.

[3]刘振宇, 王丽华.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3):337-339.

[4]吕冰洁.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3):133-134.

[5]赖穗翩.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分析.河北医药, 2015, 44(7):994-9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96

2015-08-06]

113006 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病房

猜你喜欢

瑞克达拉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
沉潜迷醉达拉湾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