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2015-01-23孙颖
孙颖
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孙颖
目的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接受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用孕三烯酮进行药物治疗, 并进行随访7~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0.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 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41.7%高于观察组的10.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孕三烯酮;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其他部位[1]。随着医学水平的逐步提高, 妇女妊娠期间, 选择剖宫产的几率逐步上升, 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在逐步增加, 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本次研究针对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别观察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的用药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患者共52例, 其中年龄最大65岁, 最小23岁, 平均年龄(34.2±10.8)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最大年龄65岁, 最小28岁, 平均年龄(32.1±10.0)岁。对照组最大年龄60岁, 最小年龄23岁, 平均年龄(33.8±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 在子宫和肌瘤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行腹壁瘢痕内肿块切除, 切缘距肿块边缘1.0~1.5 cm,使用锐性分离法切除肿块, 病灶切除后筋膜减张缝合, 切除病灶一定要充分[2]。观察组从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25 mg, 睡觉前温水送服, 如出现药物性闭经为正常情况, 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术后患者后服用孕三烯酮9 mg/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腹部包块大小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使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
1.4 疗效评定指标 治愈:患者临床病症完全消失, 能正常进食和活动, 病灶纠正;好转:患者异位得以纠正, 术后生命体征稳定, 能适当活动;无效:术后异位无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16例, 好转10例, 无效2例,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愈8例, 好转9例, 无效7例, 有效率70.8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 P<0.05)。
2.2 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7.1%),复发3例(10.7%);对照组并发症8例(33.3%), 复发10例(41.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 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3]。通常在妇女的卵巢﹑直肠子宫陷凹处﹑宫骶韧带容易出现病变, 近年来, 疾病呈增长趋势。继发性痛经﹑月经不定期的改变和性生活不愉快等症状往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随着医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增长, 选择剖宫产的孕妇人数越来越多, 然而导致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并不断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经临床研究发现,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①医源性种植及患者经血逆流;②内膜细胞激素代谢的异常;③血行-淋巴播散学说;④免疫学说。
有学者认为[4],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时间来选择有效的手术方案, 一般手术中需要注意切除范围要大于病变范围6 cm。手术后需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以前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为孕三烯酮, 孕三烯酮可以抑制黄体生成素和 卵泡刺激素的分泌, 可以有效的抑制手术过程中残留病灶的生长, 直至其萎缩坏死, 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最新研究表明, 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作用, 可以直接作用异位内膜, 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分化, 其与孕激素有效的竞争孕激素受体, 能减少异位内膜的生长潜能, 促进其进一步凋亡。
本次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2.86%, 对照组为70.83%,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 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孕三烯酮。
综上所述, 在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 对于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来说, 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和降低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徐庆先,陈珉. 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9(3):22.
[2]叶绮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 2011, 24(3): 916-917.
[3]廖秀媚.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8):54-55.
[4]关阿娜.腹腔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临床分析.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1):61-6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95
2015-08-18]
114001 鞍山市中心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