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5-01-23王秀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常规

王秀丽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王秀丽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心率失常率为40%, 观察组为1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 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同时也使患者的心律失常率也得到了降低, 避免临床并发症的出现,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工作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观察;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疾病, 并且近年来, 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 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 要想使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有效提高, 就要首先做好优质的护理工作, 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对实施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4±6.5)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10例;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3.2±6.7)岁。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 病情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某些情况中易发生像心律失常的症状, 因此, 需要对患者进行实施24 h心电监护, 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以保证患者在发生紧急病症时, 可以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 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面色或脉搏异常等不良症状, 如果发现有意外发生, 应马上报告主治医师,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解决。

1.2.2 严格给药 严格遵守医嘱进行给药, 心律失常并发症常发生在5:00~12:00, 因此, 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进行沟通,给药时间尽量安排在5:00, 如果需要在1 d中多次给药, 需要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 实施给药, 使患者的配合度得到有效提高。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的治疗药物, 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把这类药物的使用方法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说明, 使他们认识到这类药物的禁忌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在对患者进行给药时, 应随时对患者的皮肤状况和神智变化进行观察, 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 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2]。

1.2.3 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是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使患者的皮肤保持清洁, 另外如果患者需要翻身,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 以防压疮等不良现象出现。如果患者有肢体上的功能障碍, 护理人员应做好对患者的保暖护理, 避免使患者的肢体过度受压。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而且情绪稳定, 护理人员应对其引导, 使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训练。如果是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 这类患者的肠蠕动比较缓慢, 时常有便秘的现象,患者在排便时, 如果用力太大, 就可能出现脑出血, 因此, 护理人员应让患者认识到避免便秘的有关方法, 建议患者多吃水果与蔬菜。

1.2.4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时间紧急, 所以有部分患者会有无助等不良情绪发生, 感觉会连累家人,还有经济上带来的压力, 甚至有些患者有轻生的想法, 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在精神方面, 护理人员应积极地鼓励患者并给予帮助, 使患者在心理上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 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率和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率的比较 对照组心律失常12例, 心律失常率占40%;观察组心律失常3例, 心律失常率占1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为(5.33±0.63) d, 住院时间为(17.13±0.33)d;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为(2.23±2.13)d, 住院时间为(10.33±0.53)d。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发病率较高, 目前患此病的患者死亡率达到43%,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工作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3]。如果急性心急梗死的患者病情发作,首先应实施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 但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还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所以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4]。在本次临床的观察中, 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在各项内容中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外在护理效果中也相应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开始呈降低趋势。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急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疗效显著, 针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临床广泛推荐应用。

[1]刘云.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4(11):74-75.

[2]张立新.循证护理和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 河北医药, 2011, 14(6):87-88.

[3]刘永芬.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11):235-236.

[4]陈晓莎. 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 2014, 20(2):134-1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58

2015-05-07]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常规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常规之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