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倾力打造全新肉牛产业化集群
2015-01-23刘海云河南省新野县上港乡防检站473500
刘海云(河南省新野县上港乡防检站 473500)
新野倾力打造全新肉牛产业化集群
刘海云(河南省新野县上港乡防检站 473500)
近年来,新野县以建设肉牛产业强县为目标,以科尔沁牛业落户新野为契机,坚持用“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理念谋划肉牛产业发展,抓龙头带产业,抓基地育牛源,抓改良创品牌,抓集群促发展,实现肉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1 解放思想,科学谋划,持之以恒抓发展
1.1 培育皮南肉牛品牌
自1986年以来,坚持引进意大利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黄牛,开展皮南牛育种工作,向国家申报皮南牛新品种,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皮南牛核心产区。
1.2 建设中原肉牛产业基地
依托“皮南牛”资源及品脾优势,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合作开发10万头皮南牛产业项目,引资6亿元建设10万头肉牛加工厂、万头育肥场、10个千头育肥场等项目,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筹建中原肉牛产业科技园区。
1.3 科学规划肉牛产业化集群项目
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对接,编制《河南·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建设规划》,已于2012年12月17日,获省发改委正式批复。
2 龙头带动,项目支撑,“两全、两高”求实效
依托产业集群,先后引进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已完成投资15.8亿元,实现了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的“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2.1 全链条
建设有肉牛品种繁育场、万头育肥场、10个千头肉牛育肥场、28个百头肉牛育肥场、TMR饲料加工厂和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熟食品加工厂等,形成了良种繁育、母牛养殖、肉牛育肥、饲草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物流运输、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
2.2 全循环
成立科尔沁农机专业合作社,规划10万亩高效示范田,启动蚯蚓养殖和生化制药、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等项目建设,通过秸秆回收养牛、牛粪养殖蚯蚓、蚯蚓生化制药、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等实现了农业生产系统内循环,达到污染物土地消纳零排放。
2.3 高质量
投资1280万元,引进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发展标准化养殖,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可视追溯体系,确保了农产品质量,研发的高档牛肉向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供应。
2.4 高效益
围绕肉牛产业链,种植10万亩高效甜玉米,配套建设玉米脱粒加工厂、甜玉米食品罐头厂,降低养牛成本,提高转化效益,探索出以农促牧、农牧一体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以上项目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秸秆利用率提高30~40%,综合利用牛粪、养殖废水年产沼气2.5亿立方米、有机肥1140万吨,示范区内年新增产值2.8亿元,增加利税收入6000万元。
3 探索“五位一体”新野模式,引领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金融+农户+协会”五位一体运作模式,破解了制约肉牛产业规模化养殖的土地、资金、技术、环保等问题。新野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支持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新野县规模养牛场标准及补贴办法》等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育肥场建设以奖代补,对养牛贷款财政贴息、投保补贴,免费开展母牛改良等。县政府和科尔沁牛业分别出资500万元建立信用贷款担保基金,放大5倍向养牛户提供贷款,每头牛贷款约4000元,支持农户承租科尔沁牛业公司的牛舍进行肉牛育肥,育成后由科尔沁牛业公司保护价回收。为加强协调管理,成立养牛贷款担保协会,实行互联互保,相互监督,自我管理,自主经营。日前,全县建成标准化养牛场128个,1个场成为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15个场通过了无公害产地及产品认定,建成母牛养殖小区12个,母牛养殖专业村30个,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0%以上。
4 创新机制,强化运作,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4.1 分类指导,破解用地难题
对于直接用于生产的种植、养殖用地,用一般农田通过农地流转的方式解决;对于仓储、质检、科研、培训、疫病监测、办公生活等服务设施用地,按照园区面积的5~10%解决,并将产业化集群内的附属设施用地集中使用。
4.2 招商引资,破解项目落地难问题
以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为平台,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客商入驻示范区。
4.3 循环利用,破解环保难题
对肉牛产业链条中肉牛养殖和肉牛加工等生产环节所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进行定量分析,采取环保节能和综合利用措施,探索零排放、变废为宝、循环综合利用新模式。
4.4 互利共赢,构建纵向一体化协作的产业联盟运作机制
围绕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股份合作为纽带,强化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利益联接,建立产业协同发展、质量全链控制、效益合理分享的产业联盟运作机制,切实增强产业化集群长效发展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