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2015-01-23崔勇孙茂伟赵东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开腹胆囊腹腔镜

崔勇 孙茂伟 赵东旭

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崔勇 孙茂伟 赵东旭

目的研究分析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3例复杂胆囊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43例常规胆囊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和置引流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术后最早进食﹑胃肠功能恢复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术后并发症较少, 值得推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复杂胆囊;临床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 使得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运用率逐渐上升[1]。解剖困难或风险很高的胆囊疾病, 在进行手术时较容易导致胆管损伤, 需要采取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2]。而如何减少胆管损伤率以及降低中转开腹手术是目前研究的关键。在本研究中, 对本院收治的复杂胆囊患者(43例)和常规胆囊患者(43例), 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对比两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胆囊疾病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 再选取同期收治的常规胆囊疾病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4例, 女19例;年龄35~58岁, 平均年龄(48.5±14.3)岁;观察组男22例, 女21例;年龄34~59岁, 平均年龄(49.3±12.3)岁;其中胆囊管闭锁7例﹑胆囊三角广泛粘连5例﹑急性胆囊炎19例﹑胆囊严重萎缩8例﹑Mirizzi综合征4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麻醉后需要建立CO2气腹, 置入腹腔镜, 进行胆囊分离切除术, 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拔出气管导管并给予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进行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置入腹腔镜之前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在解剖出胆囊血管和胆囊管后采用钛夹双重结扎法结扎, 并且离断病变胆囊, 最后在剑突下取出。对于解剖困难者需要从胆囊右侧或逆行进行胆囊切除;对于胆囊管颈部较粗, 使用钛夹难以夹闭者可采用丝线进行结扎;对于严重胆囊炎症者可以在术中贴着胆囊进行分离, 可以留下部分胆囊, 避免出现大出血症状;对于分离粘连较多者需要放置引流管, 最后进行闭合术。对于术后病情转危患者需要立即送入ICU。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疗效指标:术后下床活动﹑术后最早进食﹑胃肠功能恢复以及住院时间。并且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和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78.9±12.3)min﹑(128.7± 25.4)ml﹑(54.6±9.3)h﹑(39.1±11.4)min;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和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80.1±15.2)min﹑(133.1±29.2)ml﹑(52.3±8.3)h﹑(37.3±12.7)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术后最早进食﹑胃肠功能恢复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4±3.4)d﹑(27.7±7.3)h﹑(25.3±6.4)h﹑(7.4±3.2)d;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术后最早进食﹑胃肠功能恢复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6±4.4)d﹑(26.8±5.7)h﹑(26.4±8.1)h﹑(6.7±3.3)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胆管损伤﹑1例术后胆漏﹑1例中转开腹,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对照组出现2例胆管损伤﹑1例术后胆漏﹑1例中转开腹,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9.30%(4/4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可有效降低创伤, 且安全性高, 并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因此这种手术方法已被广泛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机体的影响很小, 可有效避免传统开腹手术造成的机体免疫﹑代谢反应变化, 从而保障术后内环境稳定, 加快术后恢复[3]。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 需要根据不同复杂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在操作时保持谨慎﹑仔细, 尽可能减轻创伤。

过去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不能用于治疗复杂胆囊疾病患者, 但是在医疗技术和器械不断发展下, 这种观点已经被推翻。在本研究中, 将复杂胆囊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常规胆囊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 对照组为9.3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程冬春[4]的研究结果相类似。说明对于复杂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保障手术安全性,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术后并发症较少, 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1]谭智勇, 程科蔚, 龚建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胆汁聚集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 17(6): 500-502.

[2]卢振华, 祁军安, 江奎, 等.复杂胆囊LC术前MRCP检查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 17(4):318-319.

[3]黄康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炎症期胆囊炎的疗效观察.微创医学, 2014, 9(2):246-247.

[4]程冬春.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中国医刊, 2015, 50(3):92-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62

2015-08-31]

110042 解放军第463医院普通外科

猜你喜欢

开腹胆囊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