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

2015-01-23佟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胸腔镜囊肿

佟帅

外科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

佟帅

目的探究纵隔肿瘤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治疗, 总结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点及术后情况。结果良性肿瘤43例, 恶性肿瘤4例, 外科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 良性肿瘤患者治愈27例, 好转15例, 恶化1例, 无死亡病例;恶性肿瘤患者恶化1例, 死亡3例, 均未治愈或好转, 总治愈率为57.4%(27/47)﹑好转率为31.9%(15/47)。结论纵隔肿瘤类型多样, 及时诊断和合理选用手术治疗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纵隔肿瘤;手术治疗;临床特点

纵隔肿瘤指的是起源于纵隔的肿瘤, 从医学角度来看,纵隔是一个解剖区域, 该区域中组织器官较多, 肿瘤种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如胸腺瘤﹑淋巴肉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皮样囊肿﹑食管囊肿﹑支气管囊肿等, 纵隔肿瘤发病部位不同, 选用的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1]。鉴于该类肿瘤以良性居多, 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 近年来, 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纵隔肿瘤的预后也得到显著的改善[2]。研究收集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47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47例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 女15例, 年龄10~62岁, 平均年龄(43.3±5.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重症肌无力等症状, 经病理分析﹑影像学及化验检查并确诊,其中胸腺瘤21例, 畸胎瘤11例, 神经源性肿瘤6例, 胸内甲状腺囊肿3例, 淋巴肉瘤﹑食管肿瘤和支气管囊肿各2例。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瘤43例, 恶性肿瘤4例, 其中良性肿瘤患者以胸闷﹑咳嗽﹑气促症状为主, 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恶性肿瘤患者以吞咽困难﹑重症肌无力﹑上腔静脉压迫症为主, 呼吸道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症状均较为明显。

1.2 方法 47例纵隔肿瘤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方法,行常规开胸术治疗38例, 行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9例。术前行胸部CT﹑X线等检查, 明确肿瘤部位和手术切口, 食管肿瘤和支气管囊肿患者共4例, 均取正中切口;胸腺瘤和畸胎瘤患者共32例, 为后外侧切口;2例淋巴肉瘤患者为颈部低领式切口;神经源性肿瘤和胸内甲状腺囊肿患者共9例,均予以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43例良性肿瘤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 4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配合进行化疗, 术后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并定期对其进行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

2 结果

本组47例患者, 手术进展均较为顺利, 手术用时最长215 min, 最短75 min, 平均手术时间(125±32)min;术后失血量为35~85 ml, 平均失血量(58.5±8.8)ml;胸管引流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 d﹑7~13 d。术后死亡3例, 为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余44例进行随访, 时间为6个月, 结果显示, 良性肿瘤43例, 恶性肿瘤4例, 外科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 良性肿瘤患者治愈27例, 好转15例, 恶化1例, 无死亡病例;恶性肿瘤患者恶化1例, 死亡3例, 均未治愈或好转。良性肿瘤患者术后治愈率(62.8%)和好转率(34.9%)均高于恶性肿瘤患者(0﹑0), 总治愈率为57.4%﹑好转率为31.9%﹑恶化率为4.3%﹑死亡率为6.4%。

3 讨论

3.1 纵隔肿瘤临床特点及诊断 纵隔内组织器官分布较为复杂, 较小的肿瘤也会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而且发生癌变的机会较多。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纵隔肿瘤以良性为主, 而良性纵隔肿瘤无典型临床表现症状, 多在体检时发现, 相对而言, 恶性纵隔肿瘤患者多会表现出胸闷﹑胸痛﹑咳嗽﹑心慌﹑气短﹑交感神经和喉返神经神经受压﹑面部和颈部水肿﹑吞咽困难等症状[3]。纵隔肿瘤临床特点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①呼吸道系统症状。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 多发生在病侧胸部或胸骨后, 恶性肿瘤患者表现较为明显, 其原因在于恶性肿瘤已经侵入骨骼和神经, 同时气管和肺部组织受到压迫, 也会引发咳嗽等症状。②神经系统症状。肿瘤侵入膈神经﹑肋间神经﹑喉返神经﹑交感神经和脊神经, 将会分别导致膈肌运动受限﹑感觉异常﹑声音嘶哑等症状, 严重者会出现霍元纳氏综合征﹑肢体瘫痪。③压迫和感染症状。压迫症状多于神经系统症状同步出现, 常见于胸腺瘤和淋巴性肿瘤,多为恶性, 此外支气管和肺组织受到影响后还会引发一系列感染症状。

3.2 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及术后护理 选择切口应以操作方便﹑安全为基本原则, 就胸腺肿瘤而言, 为使病灶充分显露,保证手术视野开阔, 以正中切口为宜;对于前纵隔肿瘤的切除, 为减少手术对机体生理的干扰, 多选择前外侧切口, 前纵隔肿瘤则多选择后外侧切口, 手术应由内至外进行, 先切除包膜内组织, 然后再切除包膜, 视肿瘤情况, 也可保留部分包膜, 总之要保证肿瘤切除的完整性。目前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为开胸术和胸腔镜手术, 无论采用哪一种手术方式, 术前均应做好胸部CT﹑X线等常规检查, 待明确肿瘤部位和手术切口后, 再进行手术操作。

综上所述, 纵隔肿瘤类型多样, 及时诊断和合理选用手术治疗方法是提供临床疗效的关键, 在现有医疗条件下, 根据不同病理情况, 确立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案, 准确把握最佳治疗时期,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1]黄文海, 伍硕允, 林志潮.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3, 31(8):145-146.

[2]何宇杰, 于大利, 刘阳, 等. 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23例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1, 12(5):141-143.

[3]韩福顺.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观察. 中国处方药, 2014, 11(2):82-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27

2015-08-06]

125001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胸腔镜囊肿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