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015-01-23苏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流行病学婴幼儿

苏艳

某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苏艳

目的分析探讨某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与分布特征。方法使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某地区400例婴幼儿腹泻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400例婴幼儿粪便标本中发现211例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2.75%;7~24个月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10~12月份患儿的发病率最高。结论轮状病毒是秋冬季节腹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发病高峰在9~12月份, 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 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年龄阶段性的特点。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使用普通抗菌素治疗无效, 还可能影响到肠道的菌群稳定,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病原学分析检测, 根据结果对症治疗, 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性腹泻的主要诱发原因有轮状病毒感染﹑杯状病毒感染以及形状病毒感染等[1]。有将近42%的轮状病毒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经过1~3 d的潜伏期, 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2]。当前医学界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药物不但无效而且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稳定。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尽快明确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 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地区医院2014年1~12月对400例婴幼儿腹泻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其中男209例, 女191例;年龄40 d~5岁, 平均年龄(2.34±0.86)岁。

1.2 方法 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400例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 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室试剂为背景万泰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

2 结果

共发现211例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2.75%;其中114例男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4.55%, 97例女患儿的检测结果呈阳性, 检出率为50.79%。

对患儿的发病年龄进行统计发现:0~6个月患儿中有31例结果为阳性, 检出率为14.69%;7~12个月患儿中94例结果为阳性, 检出率为44.55%;13~24个月患儿中72例阳性, 检出率为34.12%;25~36个月患儿中9例阳性, 检出率为4.27%;>37个月的儿童中有5例检出阳性, 占2.37%。对患儿的主要发病日期进行统计:211例患儿中14例在1~3月发病, 占6.64%;16例在4~6月发病, 占7.58%;23例在7~9月发病, 占10.90%;剩余158例均在10~12月发病, 发病率为74.88%。

3 讨论

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临床中除细菌感染与寄生虫之外, 病毒也是造成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3]。患儿感染轮状病毒之后引起腹泻, 从最初的无症状﹑到轻微发病﹑再到致命性肠胃炎的过程较短, 部分患儿虽然没有明显的症状, 但是能够传播病毒, 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以轮状病毒性肠炎为例, 病毒在患儿体内通常潜伏2~3 d, 发病急,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症状, 常伴随发烧﹑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 腹泻物以白色米汤状或者黄绿色蛋花样, 有恶臭,没有血液或黏液表现。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特性, 在医院中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是导致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由于轮状病毒很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导致肝功能受损, 形成病毒血症, 所以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积极检测, 采取对症治疗非常关键。当前对于轮状病毒感染尚未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 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值得注意的是, 抗生素的使用对于轮状病毒不仅无效, 还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因此不可试探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4],应当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在日常中提倡应用母乳喂养,根据婴幼儿的实际情况添加辅食, 增强抵抗力。家属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餐前便后要清洁手部﹑生食蔬菜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净, 防止苍蝇﹑蟑螂等害虫叮爬食物。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 轮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是造成2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的首要因素, 也是出现致命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在本组研究中, 对某地区4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 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达到52.75%, 感染存在细微的性别差异, 男患儿的数量高于女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0~6个月患儿的检出率为14.69%, 7~12个月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达到44.55%, 13~24个月患儿检出率为34.12%, 25~36个月患儿为4.27%, >37个月的患儿检出率仅为2.37%, 发现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7~24个月的患儿中, 尤其以7~12个月的患儿检出率最高, 这与我国大部分研究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提示母体的抗体对于轮状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5], 同时意味着轮状病毒的疫苗适用的年龄范围在7~24个月之间;本文中报道的发病高峰在10~12月, 与多数资料结果一致, 但是国内外有相关报道提示其他结节也有发病高峰。研究结果提示如果对易感患儿应用疫苗对轮状病毒感染进行预防, 则需要注意不同地区中不同的接种时期, 以获得最佳的预防效果。

[1]荔霞,刘永明,齐志明, 等.兰州地区犊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 2010(2):105-106.

[2]金海红,穆廷杰.临夏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外医学研究, 2013(25):137.

[3]顾洁,赵琳,郝琼, 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30):4758-4761.

[4]张之伦,张颖,李佳萌, 等.天津市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12):1304-1305.

[5]余亮科,赵文喆,高捷, 等.唐山地区儿童病毒性腹泻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34):5419-54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17

2015-08-10]

114053 辽宁省鞍山市齐大山医院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流行病学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