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1-23王加锋展照双

中药与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药性中药学饮片

王加锋,展照双

·教学科研·

“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加锋,展照双

改革单纯药性、功效与应用的《中药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方法。通过游园识药,登山采药加强对药材的感性认识;通过市场认药,炮制制药以准确识别中药饮片;通过比较辨药,归纳记药以全面把握中药药性。使在校学生对中药从不同侧面全面理解,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高效应用中药奠定基础。

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为中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因此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各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2]。

中药药性是指各种中药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作用,是中药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基础,根据中药的各种特性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对中药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当前中医院校《中药学》在中医学及相关专业开设,其讲授的主要内容为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的掌握对临床应用固然重要,但中药的来源、产地、炮制对中药药性均有极大影响。“饮片入药、辨证施治”是中药的用药原则,而饮片不等于药材,原始药材经过炮制后方为中药饮片。炮制对药物的性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影响极大[3]。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把药材和饮片明确分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条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

割裂药材、饮片与药性的密切关系,对中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只注重中药药性的讲解,不能使学生系统理解中药,势必影响其临床对中药饮片的安全、合理、有效应用。因此,针对当前《中药学》教学现状,倡导“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结合炮制方法,使学生从药材、饮片等方面对中药药性有更全面掌握,以期真正为临床安全、合理、高效应用中药奠定坚实基础。

1 《中药学》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中药学》教学改革现状

近年来对《中药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研究渐趋增多,内容与形式颇为丰富。在《中药学》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有学者[4]提出,应做到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解决教材知识老化问题;精选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学者[5]建议应加强中药现代研究的内容,补充新知识,使传统认识与现代认识相结合。可根据专业不同,讲解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针对中药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提出要精简教学内容[6]:包括突出重点内容;避免重复内容;注意内容的衔接;增加自学内容。任氏[7]在改革教学内容时,采用以教材为主,新旧兼顾,适当结合现代药理发展,引导学生用现代化的知识手段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在教学方法上,有学者[8]提出比较法教学:包括中药性味功效的比较、中药升降浮沉的比较、中药归经的比较、中药功同治异的比较、中药部位不同的比较、中药产地、采集的比较和中药名称近似药的比较等。有学者[9]尝试了角度教学法在备课、课堂教学以及巩固所学知识中的应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角度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中医药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高氏[10]等就中药学CAI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包括CAI课件的主要内容、CAI课件的制作、CAI课件的特点等。林氏[11]等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文本的撰写与图片的使用以及注重课件的艺术性等方面的论述,具体地传授了制作多媒体的准备和过程。

1.2存在问题

随着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等全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药学的教学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不仅增强了中医药学科的时代气息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2]。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中药学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中药学》教学内容的缺失、割裂:古代先贤对中药的认识,首先从药源,包括生化环境、生长特性、采集时间、药用部位等方面全方位认识。再从炮制入手,掌握熟悉修治、水制、火制等炮制方法,方能对中药药性、功效有深入把握,保证临床安全有效运用中药。而现代中医院校的中药教学,将药材、炮制课程归于中药学专业讲授,中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不开设中药炮制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只能从药性、功效上把握中药,造成了药材、炮制知识的缺失,影响了知识的系统化。②教学形式单调:目前中药学的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讲授-接受”[13]模式,并未完全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学习效果受到极大影响。③考核方法单一:当前中药学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期末考试形式为主,且考试内容中中药的临床功效占很大比例,迫使学生对中药的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而认药、采药、制药(炮制)、抓药等基本知识的考核严重缺失,势必降低学生临床用药能力的培养。

2 “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模式

植物、动物药材的生长、生活环境对其特性均有非常大的影响,而炮制是否得当对保障药效、用药安全、便于调剂等都具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单纯药性、功效与临床应用的《中药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方法,从药材生长环境、外在形态领会中医“天人相应”思想,从饮片炮制方法与过程领悟“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本草蒙筌》),从归纳、阐释中掌握中药药性,三位一体,逐层深入。

对中药学教学进行改革,倡导“药材-饮片-药性”融合式教学方法,体现中医药特色,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为临床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中医人才奠定基础。

2.1药材—游园识药,登山采药

中药材是指未经精制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原生药材(生药),是生产中药饮片的原料[14]。植物、动物药的生长、生活环境与其药物特性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大学城校园药用资源和学校雄厚药用植物学师资力量的优势,开展游园识药、登山采药教学改革措施,对校园中药资源进行系统普查,绘制学校常用中药资源分布地图,制作中药标示铭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识药、知药,增强其对中药的感性认识。

自然环境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中药药性的形成与药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选拔部分中医学专业优秀学生,暑期参加登山采药活动,结合药用植物的自然生长环境,体会其与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并制作中药标本,从中筛选部分优秀者,充实到学校中药标本资源库。

2.2饮片—市场认药,炮制制药

社会是真正开放的学校,市场是真正流动的课堂。努力创造机会到全国有名的中药饮片市场考察、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为教好、学好、用好中药奠定了基础。加强中药饮片识记课建设,增加学校饮片室开放时间,完善学生中药实训室管理,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饮片识别的基本需求,方便学生日常能有看、摸、闻、尝的机会。研究制定考核方式,把饮片识别考核纳入期末考试成绩管理。

炮制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1]。《修事指南》言“煅者去坚性,煨者取燥性,炒者取芳香之性,泡者去辛辣之性,蒸者取味足。”炮制对中药药性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影响,炮制是否得当,对保障用药安全、药效均具重要意义。

在中医类临床专业增加中药炮制学知识和简单炮制实验课等授课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中药的炮制过程,有所闻更有所见,使学生对中药的理解更系统、全面,便于学生最终的临床用药。

2.3药性—比较辨药,归纳记药

中药学教学主要讲授中药药性及功效等内容。《中药学》讲授300味左右中药,每类药物编排体例一致,学习过程难免枯燥乏味。需要教师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药材、饮片、炮制特点对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等药物特性相同或相似进行比较鉴别、归纳总结。其中药源不同而功效相似如龙骨与牡蛎、桑叶与菊花,归经相似如山药与黄精、杜仲与续断,名称相似如龟甲与鳖甲、天冬与麦冬,应用相似如全蝎与蜈蚣、独活与羌活等;药源相同而部位不同如桂枝与肉桂、桑叶与桑枝,药源、部位相同而炮制不同如生姜与干姜、生地黄与熟地黄等。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归纳,在归纳的前提下进行个性比较,同中有异,使学生在学习中药时巩固记忆,增强实效,开阔思路,丰富临证。

围绕优化中医类临床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目的,把中药学的零碎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改变原有“药材—饮片—药性”分离式教学模式,实现“药材—饮片—药性”三者融合一体的教学改革,可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板块,在中医类临床专业课程适当增加中药炮制学知识和简单炮制实验等授课内容,可增强学生驾驭、应用中药的综合能力。

[1]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0.

[2]何世民,郭忻,汪文娟,等.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当议[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2):18.

[3]余晓东,高新跃,窦立新.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64.

[4] 张淑英.中药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医教育,1996,15(3):29.

[5]王宪龄,李诠,熊美丽,等.中药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5):38.

[6] 李军.浅议中药学教学[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3):230.

[7]任艳玲.对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和体会[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4):315.

[8]韩先知.比较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教育,1995,5:48.[9]师东芹,张爱阁.浅谈角度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11(4):57.

[10]高彗琴,王智勇.中药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3):17.

[11]林国清,傅贵平,郭永光,等.多媒体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34.

[12]韩涛.《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信息,2009,16(3):110.

[13]刘坚.论经典学习理论对“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4):187.

[14] 王建,张冰.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

(责任编辑:蒋淼)

Application of fusion teaching method of "Medicinal substance- Decoction pieces-Property of medical substanc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WANG Jia-feng, ZHAN Zhao-shuang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Shandong)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e of “Property of medical substance,Function and Application”,and explore the fusion teaching method of "Medicinal substance- Decoction pieces -Property of medical substance". The perceptual knowledge of medicinal herbs is strengthened by recognizing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garden tour and mountain climbing. Decoction pieces are identifi ed by visiting the market and learning herbal processing. By distinguishing medicine by comparison and fully grasping the property of medical substance by inducing and remembering,students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safe,reasonable and effi cient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

Medicinal substance; decoction pieces; property of medical substance; fusion; teaching method

R 28; G 642.4

A

1674-926X(2015)06-018-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15SC142)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王加锋(1973-),男,医学博士,副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中药药性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Email: wjfeng2000@126.com

2015-05-11

猜你喜欢

药性中药学饮片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性研究策论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