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参加玉树到芦山地震医学救援后的思考

2015-01-23钟林桂郭廷婷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救援队队员救援

钟林桂 郭廷婷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400016;2.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科,重庆400016

从参加玉树到芦山地震医学救援后的思考

钟林桂1郭廷婷2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400016;2.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科,重庆400016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特大地震后,根据上级命令,国家(重庆)应急医疗救援队立即启动地震紧急医疗救援预案,派出以外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为主体组建成的应急医疗救援队,迅速奔赴雅安芦山县城灾区,笔者于4月20日当晚到达震中芦山县城后,迅速展开救援,根据当时现场情况,芦山县医院无法正常运行,这时医疗救援队的经验指示:必须建立医疗救援中心,以协调各单元的医疗工作;对医疗救援人员的要求:①身体素质好;②急救业务能力过硬;③各应急队员的自身物资准备充分;④心理抗压素质要好。地震初期的患者以外伤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重点就会移到内科医生身上,后勤保障在整个救援过程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视的。

地震;医学救援;思考

在国家和军队里应对突发事件卫勤救援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1]。准备是应急医疗救援组织队伍的首要条件,应急医疗救援队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关系到现场伤病员的生命,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时,应急医疗救援组织队伍能够立即接受任务并开赴现场[2],实施医疗救援。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建是国家计生委行政部门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准备、计划、组织、实施等行为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应急医疗救援队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有效的施救,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尽快对受伤人员实施急救处理,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生活状况。应急医疗救援队伍是针对国家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准备组建的,必须发挥完成应急医疗救援的能力。系统的准备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及系统配合也是应急医疗救援的重要支撑,建立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训练方法、物资准备和预案体系。

1 芦山地震简况

在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特大地震,受地震波及的地区房屋倒塌,通信及电力遭到损害,震区公路及通往灾区的公路基本完全瘫痪,人员伤亡较多。地震发生后,应急医疗救援队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也十分的艰巨。

2 国家(重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建

国家(重庆)应急医疗救援队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主体,承担着全队的大部分任务。我院是西南地区最大、设备最好、技术力量最强的综合性医院之一,负责全重庆市民的医疗、保健任务,还承担着全市内的急救任务。地震发生后,我院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医疗救援预案。首批抽调以外科为主的30名专业技术业务骨干和45名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国家(重庆)应急医疗救援队;同步紧急组织急救药品、手术器械及清创缝合包等医用物资,由书记带队迅速前往市卫生局与其他医疗救援队员会合,并由市局领导带队迅速赶往震中芦山县城。在此次救援任务里,我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共救治伤员938名,其中重症患者33名,实施手术48台次,X线片检查275人次,生化检查445人次,发放药品333人次,B超检查25人次,留查患者70人次。

3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思考

听从安排,统一指挥。当发生灾难后,受伤人员特别多,又加上当地的医疗设备受损和房屋倒塌,进行施救的人员有限,全国各地的应急医疗队伍赶赴协助就会前去帮忙,这时多支医疗救援队相续进入灾区,前来支援的救援队对当地地形和伤员情况也不熟悉,容易造成医疗救援工作的混乱和无序。因此前往的医疗救援队到达后必须先前往临时指挥中心,听从指挥中心的统一安排。“现场救治、重症抢救”这一中心任务以及“挽救生命”是地震灾害救援的原则,“减轻伤残“是地震灾害救援的目标[3]。建立重庆应急医疗救援点和国家应急医疗救援中心,并整合应急医疗资源,对轻伤员就地处理,对重伤员做相应处理后立即转运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医疗中心进行第二次救治。在整个医疗救援阶段,保证医疗救援有序并高效地运转。

4 对医疗救援人员的要求

4.1 身体素质好

根据地震灾区前线的环境特点,按照之前准备训练的各医疗机构抽调各专业精锐人员,一般年龄不能超过45岁,且身体强健,无慢性疾病,优先抽取参加过卫勤演习和救援任务的人员,再优先抽取灾区急需要的专科人员[4],要选择合适的男女比例、医护比例以及学历和职称的结构,一定要保证应急救援队内部执行任务的效率,前提要保证每一个队员都是身强体健、自救经验丰富且心理素质过硬的应急队员。这样的团队形成是很困难的,一方面,虽然灾难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5],多样化的能力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国家应急救援医疗队的训练方式,可以通过创新如角色互换、交叉工作等方法,要求每位队员必须具备“一职多能”的本领,实现一种编制多种任务、一种任务多种力量、一种力量多种用途。处理好训练与实际情况的关系也是要必须正确面对的,要注重加强自身练习,提高国家应急救援医疗队在与不同部队、不同单位及不同应急救援机构协作中的能力。要求所有队员必须抓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加强“三基”能力的训练,切实将“平时必备,战时急需”的素质训练强大,依托现有的装备,必须对常见的灾害救援的流程及救治原则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每位队员的应急救援综合能力。根据下面的各个方面来考核队员的素质:

4.1.1 强大的力量力量是肌肉舒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人体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和维持生命的最首要的功能素质。

4.1.2 快速的速度速度是一个人的动作快慢,进行快速运动一种能力,它可使心率达到生理极限,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刺激强度最大。

4.1.3 耐力耐力是指人体体力和心肺功能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的承受能力,也可看作人体抵抗疲劳的能力。耐力应是全身耐力、肌肉耐力和心肺耐力的综合。4.1.4柔韧人体由韧带、肌腱、肌肉与皮肤的伸展性来决定韧性的,柔韧性好坏可直接影响人体的协调性、动作幅度和肢体的灵活性。

4.1.5 灵敏灵敏是当突发状况发生时迅速改变身体位置而表现出来的,是身体各项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表现。

4.2 急救业务能力过硬

在急救医学救援中,一套完善的急救医学救援体系,不仅需要完整的外部结果,内部结构也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内部结构不仅是提高应急救援的效果和效率的关键所在,更是对整个应急事件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内部结构包含医疗队和非医疗队,其中医疗队起着重要作用,以单个医疗队为例:每个救援人员的年龄、性别、专业、学历、职称等各不相同,我们应通过协调组织结构,让单个医疗队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生命力、有吃苦耐劳、有完成各项急救项目的紧急救援医疗队。

地震属于突发事件,它会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危害,其发生来得突然,使得其处置需求具有紧迫性,组织管理具有应急性,所以对所有应急队员的能力要求特别高,除基础急救理论及基础急救操作要过硬外,丰富的临床判断和熟悉的操作技术能力也是每位队员所应具备的,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6];如伴有颅脑、胸部外伤的伤员,经常因为异物阻塞气道,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急救过程中,应将检查呼吸道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应排在首位,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给予有效的容量补充,以防止患者因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萎缩而导致穿刺困难[7]。救援能力的强弱在医疗救援的“黄金72 h”内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应积极救治并迅速转运伤员。

4.3 各应急队员的自身物资准备充分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准备在应急救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不像军事斗争准备的周期那么长,所以在药材、物资品种和数量的准备上,是应与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有所区别,并且与医院日常使用品种也不完全相同[8-9]。地震现场救援活动是相当辛苦,最有效的救援也就在前3天(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黄金72 h”),只有让队员得到充分的物资补给,才能最大程度地救治受伤患者并保证自己体力充沛。在运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救援队总人数在15 d的消耗量并加上10%的备份数量来计算,如运输条件较差则最少以3 d食用量来计算。如每个救援队员每天食物能量消耗补充可为4000~4500千卡,矿泉水可夏季为6瓶,冬季为4瓶。食品、生活必需品及帐篷数量可按救援队总人数来确定;药品数量确定则需根据灾区地理位置和季节等实际需要来确定。考虑周全是在应急医疗救援准备工作之前的必备要素,不可偏废某一种基本要素作为应急准备原则[10]。在高科技的信息社会时代下,各种信息交流的反馈都需要通信来保障,所以配备物资时必须考虑到[11]。所以必要的通信设备器材也是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应急医疗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配备必要的通信设备,如卫星电话、对讲机及GPS定位等。食品方面主要有矿泉水、方便面、自热食品、罐头或其他熟食品,生活必需品主要有毛巾、牙刷、口杯、卫生纸、雨衣、袜子、内衣裤、睡袋、帐篷通讯设备(手机和定位系统设备)及其他生活用品。

4.4 心理抗压素质要好

中国全民健心网负责人肖汉仕教授认为:遗传的基因不完全是决定心理素质的,还有在不同的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也是心理能力中的一部分。影响主体的行为表现在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外与其他素质一起共同组成。马斯洛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具有充分的适应力;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不脱离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抗压能力即指在外界压力下处理事务的能力。其根源其实还是处理事务的能力,只不过外界环境或者条件不同。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做事。在地震现场环境多变,地质复杂,做事和看到的人和事物不会像自己平时看到的那样,完全想象不了那样的场景,到达现场后任务多以及事情紧急,又加上灾区里面的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紧急事态的发生都具有显著的突发性和不可逆性,初发时信息往往也是不全的,事态的变化也不明,迅速的进展也是事件变化的不断发生。所以每一个抗震救灾队员应做到:①提升认知能力,对发生的绝大部分事都能够理解其中的原因,追寻其中的意义,这样可以避免对未知的困惑、恐惧、不安,以免乱了阵脚。②提高觉察能力。这个主要指的是一般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的察觉。辨别言不由衷的行为和情绪,以做到心中有数;③积极地体验消极情绪和一些压力情景,不要逃避当时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沉浸其中。用心体验那种焦虑,然后克服它。还要提高每位队员的自身素质:①自我的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②抛弃自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③增强自信: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学会并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认识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④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为提高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并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5 小结

地震对于我们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深重灾难,从汶川到玉树,再到雅安,大地震所导致的环境的破坏、生命的殒灭以及对健康的威胁往往是无法估量的。但是我们华夏儿女在在灾难面前,始终团结坚定,携手共同面对,并且各部门始终做到互相协调,积极组织,科学应对,及时挽救生命,大地震的危害面积广,伤员不集中并且病种复杂,受灾区域大,无论是受灾地区通讯中断,通往灾区的救援路径受阻都对我们的急救救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发生的公共突发事件,我们在救援工作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并且地震医疗救援存在太多阻碍及不利于救援的因素。如在搜救灾区中被埋群众时,应注意飞石及余震带来的再次伤害。此外参与救援的队伍比较多,提高救援效率,统一协调指挥及科学的安排是救援指挥中心的职责,所以与各救援队的联系,必须保持信息的畅通,避免应急救援队的不合理分配。我们既要尊重伤员本人意愿,还要结合当地的民风习俗,切合当时的情况,既要保证顺利完成救援工作和事情的顺利开展,又要保证受灾地区社会民众的医疗安全。虽然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巨大的进步来应对地震造成的一系列医疗挑战,然而紧急医疗救援相当复杂,临床医生在前线救治伤员的同时更应确保自身的安全,所以所有应急队员均应经过系统的医疗救援训练,应具备“行动迅速,组织协调能力强”的能力,一旦遇到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能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现场,并能够有效地组织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各种应急医疗救援任务[12]。国家应急救援医疗队通常是首批到达任务区的队伍,主要执行紧急救援任务,对提高伤病员通过率具有重要意义[13]。由于地震具有突发性,且涉及范围通常较广,对当地道路、通信及医疗资源等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常致使现有的医疗条件无法满足灾害现场的需要;同时地震突然发生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且伤员伤情多较复杂,并存在抢救时间不充分的情况[14]。此外,在地震发生后,通常震区房屋会出现严重损害,甚至倒塌,大量群众被埋,并且余震又不断的发生,从而造成了受伤人员的二次损伤,使得救援难度加大,救援时间的延长。因此,我们在救援过程中,必须有效、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使仅有的救援资源发挥到最大的作用,以更有效地抢救伤员,同时尽量减少伤残。

此次“芦山地震”是对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的应急救援能力的最好检阅,所有队员都经受住了这一严峻考验,很好地担当起了在地震救援中的救援角色。通过此次救援任务的完成,笔者总结:应急反应时间的长短与距灾区的距离呈正相关;医疗救援的准备程度也与救援成果呈正相关。当然,距离灾区越近,其救援任务也会显得更重[15]。理想的地震伤员救治原则应及时、合理、抢救生命、减少残疾。当伤情一致时,合理治疗越及时,死亡率越低[16-18]。一切以生命为重,力争在单位时间内救活更多的生命[19]。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救援需要,我们更要把各个医疗救援组更好地利用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医疗救援体系。国家应急救援医疗队执行的这次任务具有层次高、时间紧、范围广等特点。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通常会在一瞬之间,应急救援队的抽组及集结只有很短的时间来完成,组织指挥速度越快,留给组织准备的时间越多,完成任务越有保障。

[1]鱼敏.军队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27.

[2]裴波,王振德,李瑞斌,等.组建战时联合中心医院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2):187-189.

[3]李宗浩.创建发展中国救援医学事业[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2(1):2.

[4]钟道柱,余波,欧阳伟,等.参加青海玉树地震医学救援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军医,2010,53(10):737-739.

[5]姚卫光,张树华,苏大为,等.灾难医学救援组织的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急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8(5):320-322.

[6]李玉,龚宏伟.急诊科护士具备的业务素质[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1,3(6):711.

[7]项小秋.浅谈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136.

[8]杨晓东.军队医疗机构抗震救灾医学救援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5(3):181-182.

[9]徐燕杰,李贵堂,赵学伟,等.参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启示[J].人民军医,2008,51(8):479-480.

[10]李军.军队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7):634-639.

[11]赵锐,张雨龙,王涛,等.战区总医院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2):246-248.

[12]裴波,胡波,袁福华,等.军队医院战备抽组后补缺医务人员的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6):580-581.

[13]沈烈,裴波,成明富,等.应急医疗救援组织的概念与特点[J].人民军医,2010,53(12):958.

[14]张庆江.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难点与对策探讨[J].武警医学,2006,10(17):788-789.

[15]丁文博.通过汶川地震看如何提高我国紧急医疗救援能力[J].中国全科医学,2011,(20):2335-2337.

[16]SchultzCH,KoenigKL,NojiEK,Amedicaldisasterresponse to reduce immediatemortalityafter an earthquake[J].N Eng Med,2011,334(7):438-444.

[17]PrettoEA,AngusDC,Abrams JI,et al.Ananalysis of prehospital mortality in an earthquake——Disaster Reanimatology Study Group[J].Prehosp Disaster Med,2010,9(2):107-117.

[18]Roces MC,White ME,Dayit MM,et al.Risk factors for injuries due to the 1990 earthquake in Luzon[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2,70(4):509-514.

[19]谷运麒.汶川大地震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6):334-335.

The consideration of medical rescue after participating earthquake from Yushu to Lushan

ZHONG Lingui1GUO Tingting2
1.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2.Department of Comprehensive,Longmenh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Nan'an District in Chongqing,Chongqing400016,China

After the 7.0 magnitude earthquake happened at Lushan County of Ya'an of Sichuan Province on April 20, 2013,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state(Chongqing)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team immediately initiated the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plans,and sent to the surgeon and doctors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the main form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team,quickly went to Lushan County of Ya'an,the evening on April 20 after arriving at Lushan County of Ya'an,the epicenter rescue was rapidly carried ou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the hospital in Lushan County was not operated normally,then the experience of medical rescue team instructions were given:medical rescue center must be established,to coordinate each unit of medical work.The requirement of medical rescue personnel:①better of physical quality;②strong of emergency business ability;③supplies ready for the emergency team's own;④better of psychological compressive quality.Patients in earthquake early were priority to trauma,with the passage of time,the focus will shift to a physician,logistics is also be reckoned in the position in the whole rescue process.

Earthquake;Medical rescue;Thinking

R82

A

1673-7210(2015)04(b)-0165-04

2014-12-08本文编辑:卫轲)

猜你喜欢

救援队队员救援
紧急救援
青岛炼化救援队:鱼水情深 共抗时艰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3D打印大救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救援行动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