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现状及防控措施探讨
2015-01-23顾汉娟江苏省沭阳县畜牧兽医站223600
顾汉娟(江苏省沭阳县畜牧兽医站 223600)
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现状及防控措施探讨
顾汉娟(江苏省沭阳县畜牧兽医站 223600)
球虫病是养鸡生产中最为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该病不仅使鸡生长严重受阻,还易继发其他疾病。本文总结了近年规模养鸡生产实践中对鸡球虫病防治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从病原虫的生物学特点出发,摸索出当前较为实用且高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了本病的危害程度,保障了养殖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抗球虫病”药物防治应用中的一些缺陷,使用药方案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综合防治效果有所提高。
鸡球虫病;艾美尔属球虫;耐药性;药物防治;预防控制措施;抗球虫制剂;中西医结合;环境控制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引起鸡肠道黏膜产生严重病变的寄生虫,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发展。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轻者可导致鸡只生长发育不良,饲料利用率下降,饲养周期延长,残次鸡只增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引起鸡只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 病原学概述
鸡球虫病的致病原是多型“艾美尔属球虫”,鸡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鸡球虫一生的发育史经过了体内外循环三个阶段:球虫卵囊随病鸡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载体中继续进行孢子生殖,经24h左右完成孢子化;经某些中间传播媒介(携原体)远距散播病原虫或经健康鸡直接食入孢子体后再度发育构成感染。该病原虫主要寄居于鸡肠道的不同部位,严重损伤消化道上皮黏膜组织,继而造成更严重的继发或并发感染,若无有效的对症控制,可引起易感鸡群批量发病死亡;病原虫有顽强的生化抵抗力,在常温环境条件下能经久存活,在畜禽养殖环境中无处不在,随时可能污染鸡的饮食源造成再循环感染;该病原体对某些抗生素、化学制剂、中草药等有效成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长期、单一应用某些抗生素(含化学制剂)极易产生明显的耐药性,且毒副作用较大,中草药虽具有一定优势,但实践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备较为困难,需要多种药材制成复方制剂才能发挥实效,使得防治投入成本过高,而具有“不可操作性”。由于鸡球虫具有多型特点、进化变异能力极强、耐药虫株不断更新、自然界广泛分布等特点,时至今日,在敏感对症药物、生物制品(疫苗)制备上仍存在诸多难题,难以达到彻底净化的目的。
2 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现状
经国内外大量专家、业内人士不断摸索研究,近年对鸡球虫病的防控取得一定进展,一则是总结出了各型致病性艾美尔球虫的敏感制剂(抗生素、化学制剂、中草药有效成分);二则是发现了中草药中抗球虫有效成分(提取物),中药与敏感制剂联合用药,制备多元复方制剂,利用药物间协同增效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抗球虫效果;三则是研发了某型艾美尔球虫的对症生物制品(疫苗),一定范围内可以采用相应疫苗接种保护鸡群。这标志着鸡球虫病防治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尚存在诸多缺陷,比如:产生药物耐抗性、对动物免疫机能(肝肾)损伤、导致动物产品高度药残、药物代谢终产物污染环境、药残影响动物产品质量及安全等。因此,鸡球虫病的药物防治仍有待于业内(养殖者)继续深入研究,应结合养殖实践、临床实践继续探讨更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
3 鸡球虫病实用预防控制措施
3.1 培育健康鸡群
经笔者结合近年规模养鸡生产实践总结认为,鸡球虫病的防控重点不在于“高效药物防治”,规模鸡场一旦发生球虫病批量死鸡现象,后果及其严重,将留下长期安全隐患,除了很难有效净化和根治外,还无限增大防治投入,严重影响当前养殖效益。因此,规模鸡场引进种鸡、雏鸡群时要加强检疫检验,做好必要的球虫病发病风险评估,构建一个整体健康状况良好的群,从养殖源头上控制传染源,是预防本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2 强化养殖环境控制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随时对鸡群构成威胁,唯有落实到位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消毒灭原措施、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最大化降低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含量,才能保证鸡群“零发病”或“最少发病”。笔者总结为:健康鸡群后天感染球虫病,主要是源于养殖环境恶化;本病的高度易感群、高危发病群是30~40日龄以内、体重0.5~0.75kg左右的雏鸡,其发病率、病死率为最高,是本病的重点防范对象。因此,采取笼养或网养模式,尽量减少高度易感雏鸡群与地面、污染物的接触,同时加强日常消毒灭原措施(必要时带鸡消毒),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长期维持鸡舍内清洁、干燥、无菌、通风性能良好的适宜生活环境,就能大大降低本病发病率,只要度过高危期后,本病的发病率、危害程度明显减小。
3.3 善用科学的保健预防程序
实践中,笔者按照中兽医“治未病”的科学理论,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药物保健预防程序(方案),取得了对本病的良好防治效果。笔者推荐:对于本病高危群(高度易感群),一般是10~30日龄雏鸡群,采用“高纯黄芪多糖+青蒿素(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诸药联用,具有广谱、高效、四季适用的优势,混饮或湿拌料投喂均可,对鸡球虫病、以及多种四季常见病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净化作用,且对雏鸡的肝肾负荷最轻、毒副作用最小,可经常性使用。笔者建议:用药期间可给雏鸡适当补喂糖水,白糖、红糖、葡萄糖、蜂蜜均可,主要是给雏鸡补充体能、增强体质,同时有加速排毒利尿、减轻药物副作用的效果,其中以蜂蜜最佳,因为蜂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修复、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可对雏鸡机体提供良好的补益和保护作用。
3.4 全进全出与无害化管理制度
经规模养鸡生产实践摸索发现,新建鸡场球虫病发病率极小,但以后的每批次发病率呈递增现象,这表明环境污染是造成本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当一批次鸡达到养殖期末,务必采取“全进全出”管理模式,全出后对鸡场(舍)及周边环境实施彻底的污染物清除,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传染源),以降低历史病发病风险;球虫、致病菌、病毒等病原体不可能在短期内被消灭,清扫后的鸡场(舍)需应用2~3种高效消毒剂交叉、反复消毒多次,并坚持足够的休养期(3月以上效果较好),养殖环境中的病原虫(球虫卵囊、孢子体),以及其它病原微生物才会逐渐消亡,这是防止下一批次入驻鸡群感染球虫病的最强保障。
4 小结
(1)当前大量资料介绍了多种抗球虫制剂,笔者认为:传统沿用的“磺胺类、呋喃类、氯羟吡啶”等具有高毒副作用、高残留等缺陷,目前必须禁用;离子载体类,代表剂“莫能霉素、盐霉素、拉沙里菌素、马杜拉霉素、海南霉素”等抗球虫谱较广,且有一定的促增重作用,防治本病时可作为首选药物,但只宜短期(不超出7d)、适量应用,以避免产生耐药性、毒副性。
(2)实际应用中,以“中西医结合”效果较佳,目前常用“青蒿、苦参、大黄、地榆、常山、仙鹤草、百部、槟榔、贯众、冰片、黄连、黄芩、黄柏、秦皮、菌陈、板蓝根、大青叶、银花、柴胡、藿香”等合理组方、加减应用,笔者建议使用者要了解中药的“君、臣、佐、使”协调配合作用,君药(主药)以“常山、苦参、青蒿、贯众、槟榔、柴胡”为主;臣药(辅药)以“地榆炭、黄柏、黄连、黄芪、仙鹤草”等为主;佐药可用“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当归、党参”等;使药常用“甘草、车前草、蜂蜜”等。
(3)鸡球虫具有多型、不断进化耐药虫株的特性,任何一种敏感抗菌素、化学合成制剂皆有可能在后期出现降效或无效的现象,慎重选择高敏制剂很重要,建议有条件的规模鸡场选择用药前最好先做小批量药敏试验,以提高本次综合防治实效;中草药名目繁多,建议使用者优选“君药+臣药+高敏制剂”,原则是尽量降低药物成本、达到对症控制效果、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把握好本病的防治重点,坚持以防为主、坚持治未病方针,重点抓好高危群(高度易感群、30日龄左右雏鸡)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中以养殖环境控制尤为重要。
顾汉娟,女,江苏省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