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2015-01-23郭建香新疆沙湾县畜牧兽医站832100
郭建香(新疆沙湾县畜牧兽医站 832100)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郭建香(新疆沙湾县畜牧兽医站 83210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畜以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母畜流产,不孕。以公畜睾丸炎及家畜关节炎为特征。人感染后以低烧,体乏无力,肌肉酸痛,盗汗,关节炎,睾丸炎为特征。近年来,本病人、畜发病均有上升趋势。海城市感染布病人数2013年5人,2014年50人,2015年上半年50人。沙湾县2014上半年有287人发病,从羊、黄牛、奶牛中均检出布病阳性畜。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2020年辽宁、新疆是必须达到布病控制标准。从布病防控经验看,没有10年左右的时间,布病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病畜及带菌的羊、牛、猪。患畜可从粪、尿、乳向外排菌。流产家畜的产道、羊水、胎盘、胎儿、乳汁中含有大量的布鲁氏菌。接产兽医极易感染本病。羊属布鲁氏菌毒力最强,极易感染人。
1.2 传播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创伤、眼结膜、生殖器粘膜等。
1.3 传播方式
(1)直接接触:接触和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尸体。(2)间接接触:污染的肉、奶及饮水;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1.4 易感人群
饲养人员、兽医、接产人员、皮毛加工人员、屠宰加工人员、挤奶工。
2 流行因素
2.1 社会因素
(1)地方财政主要负担地方强制免疫疫病的免疫和扑杀经费、开展动物防疫所需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以及地方专项动物疫病防治经费不到位,对农牧民的扑杀家畜补偿标准低,传染源难以消灭。
(2)跨地区交易,跟踪检疫难。随着牛、羊肉价格上涨,饲养户饲养牛,羊的积极性提高,牛、羊交易异常活跃,牛、羊大量流动,使布氏菌病从一个地方散布到很多地方的可能性增加。
(3)国家只对奶牛、奶羊、种牛、种羊进行布病检疫,商品牛羊不进行布病检疫。有些饲养户图便宜,从牧区抓商品牛羊进行繁育,把布病带入。
(4)未经检疫含有牛羊布鲁氏菌病菌的肉,奶上市销售,造成非职业人群布鲁氏病感染率成上升趋势,鞍山市2013年就有2人喝了未经布病检疫的山羊奶而感染布病,2015年海城市南台镇2人吃烤肉发病。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牛羊布病扑杀补偿标准,或扑杀补偿过低,造成畜主把布病牛羊卖到外地或屠宰卖肉销售。加大布鲁氏菌病的防制难度。
(5)由于新疆是牧区,牧民患布病后继续放牧,不仅是畜间传播,人畜间也能传播。
(6)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疫情互不通报。
2.2 生物学因素
2.2.1 布鲁氏菌种属多
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犬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等。
2.2.2 布鲁氏菌病感染途径多
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创伤、眼结膜、生殖器粘膜等。
2.2.3 布鲁氏菌病临床症状不明显
牛羊布鲁氏菌病,在犊牛、羔羊阶段临床症状不明显,当怀孕产仔,表现症状时,疫病也在畜群散播开,人也感染。有些羊发病时血清学阳性,2~3个月后,血清学变阴性。不利于及时剔除阳性畜。
3 防控措施
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3.1 消灭传染源
3.1.1 防控的物质和资金保障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强制免疫疫病的免疫和扑杀经费、开展动物防疫所需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以及地方专项动物疫病防治经费,扑杀动物补偿经费。要足额到位。特别是扑杀补偿经费过低,轻则引起民怨,重则引起民变,与稳定新疆大政方针背道而驰。确定合理扑杀补偿标准,才能确保扑杀工作顺利开展。
3.1.2 扑杀患病,带菌动物
①畜主患有布鲁氏菌病的,所有家畜100%的进行布病检疫,阳性畜扑杀无害化处理。②有流产、关节炎、睾丸炎临床症状的疑似畜群,100%抽检,阳性畜扑杀无害化处理。③无症状畜群10~20%抽检。发现阳性畜必须全群检疫,阳性畜扑杀无害化处理。④免疫后的畜群、羔羊、犊牛进行布病检疫,阳性畜扑杀无害化处理。⑤奶牛、奶羊、种牛、种羊100%检疫,阳性畜扑杀无害化处理。
3.2 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
(1)外购种畜,商品畜都要进行布病健康检查,不能引进血清学阳性畜。
(2)建立严格防疫消毒制度,加强外来人员和车辆消毒。做好饲养人员健康检查,患有布病人员不能饲养牛羊。
(3)保护易感动物,除种牛种养奶牛奶羊外,在检疫的基础上,每年对牛羊进行一次100%布病免疫。
4 加强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疫情互相通报
4.1 疫情互相通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通报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与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
4.2 疫情互相通报有利于防治布鲁氏菌病工作的顺利开展
(1)畜牧部门通过卫生部门人感染布病情况,通过家畜的血清学检查及时清除传染源。及时进行布病疫苗免疫。
(2)卫生部门通过畜牧部门家畜感染布病情况,及时检查与病畜接触人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病人的目的。
5 从布病防控经验看,布病防控要克服急躁情绪
(1)海城从1984年开始布病疫苗免疫,1993年达到稳定控制县标准,免疫长达9年。
(2)沙湾县从1971年开始布病疫苗免疫,1984年达到基本控制县标准,免疫长达13年之久。
6 防控目标到2020年实现县级控制标准
连续2年以上具备以下3项条件:
(1)对未免疫或免疫18个月后的动物,牧区抽检3000份血清以上,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抽检1000份血清以上,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检测。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羊、鹿0.5%以下,牛1%以下,猪2%以下。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各种动物阳性率均在0.5%以下。
(2)抽检羊、牛、猪流产物样品共200份以上(流产物数量不足时,补检正常产胎盘、乳汁、阴道分泌物或屠宰畜脾脏),检不出布鲁氏菌。
(3)患病动物均已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