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现状调查
2015-01-23张艳云胡娟娟关则敏王凤茹
张艳云 胡娟娟 关则敏 王凤茹
·卫生论坛·
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现状调查
张艳云 胡娟娟 关则敏 王凤茹
目的 探讨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两病”发病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328例保健科体检儿童的“两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328例儿童中, 单一发病88例(26.8%), 两病同时存在26例(7.9%)。不同性别“两病”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两病”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合并组同组比较中, 1~2岁患儿患病率最高, 占17.5%。结论 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好发于1~2岁, 临床需早预防、早诊断, 及时给予干预, 以提高儿童生活及生存质量,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阳西地区;儿童; 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
儿童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均是我国儿童常见多发症之一, “两病”均可对患儿体格发育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为了解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 本文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保健科体检的328例儿童“两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以此为阳西地区防治“两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保健科体检的328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185例, 女143例;年龄1~6岁, 其中1~2岁63例, 3~4岁113例, 5~6岁152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年龄、性别、喂养方式、遗传疾病、母亲妊娠情况等, 并对疑似患病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及骨碱性磷酸(BALP)检测。
1.3 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Hb<110 g/L, Fe<10.7μmol/L, TIBC<62.7 μmol/L, UIBC<31~51 μmol/L;佝偻病诊断标准:BALP≤250 U/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佝偻病与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 328例儿童中, 单一发病88例(26.8%), 其中存在单一佝偻病42例(12.8%), 单一缺铁性贫血46例(14.0%);“两病”同时存在26例(7.9%)。
2.2 “两病”不同性别调查情况比较 26例“两病”同时存在的患儿作为合并组, 其中男15例(57.7%), 女11例(42.3%);88例单一患病的患儿作为单一组, 男48例(54.5%), 女40例(45.5%)。不同性别“两病”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病”不同年龄调查情况比较 328例儿童中1~2岁63例, 3~4岁113例, 5~6岁152例。合并组1~2岁11例(17.5%), 3~4岁8例(7.1%), 5~6岁7例(4.6%);单一组1~2岁25例(39.7%), 3~4岁31例(27.4%), 5~6岁32例(21.1%),不同年龄段“两病”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合并组同组比较中, 1~2岁患儿患病率最高。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和贫血都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一方面儿童生长迅速, 需要大量营养物质的补充;而另一方面, 儿童的脾胃娇嫩, 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成熟, 吸收能力差, 两者的不平衡, 就会导致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的状态, 导致疾病的发生。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儿童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缺铁性贫血可影响患儿消化道上皮细胞中多种含铁酶的活性, 进而影响肠道对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 导致维生素D缺乏, 使骨钙化不全, 诱发佝偻病;佝偻病患儿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 而维生素D缺乏常会引起全身性疾病, 机体抵抗力低, 易并发腹泻和反复感染,影响患儿消化吸收功能, 并发生铁释放和铁吸收利于障碍,从而引起铁代谢障碍性贫血[1]。
本文调查中, 328例儿童中, 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及“两病”并发者共114例(34.8%), 结果表明, 家长对科学喂养和相关防治认识不足, 易造成儿童多种营养的缺乏。其中, 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占7.9%, 结果显示两病可互相影响, 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不同性别“两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年龄段比较中, 不同年龄段“两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 不同年龄段中, 单一发病较两病合并发病率高。其中,合并组同组比较中, 1~2岁患儿患病率最高, 占17.5%。分析是由于1~2岁儿童断奶后需添加辅食, 若喂养不合理, 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且户外活动时间较短, 受到的光照时间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较少, 影响钙的吸收。为进一步改善阳西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临床需早发现, 早治疗, 并加强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合理喂养, 增加户外活动, 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制剂或铁剂等药物[2]。
综上所述, 阳西地区儿童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好发于1~2岁, 临床需早预防、早诊治, 以提高儿童生活及生存质量,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1] 张海林, 黄静, 曾秀兰.663例3岁以下儿童佝偻病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6(4):34-35.
[2] 刘满姣, 张茜, 刘国强.儿童热性惊厥、佝偻病及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 18(3):195-1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93
2015-01-27]
529800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