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房炎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2015-01-23郭小萍刘宜勇扎依达夏木西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畜禽改良站8350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细胞乳汁隐性

郭小萍 刘宜勇 扎依达·夏木西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畜禽改良站 835000)

乳房炎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郭小萍 刘宜勇 扎依达·夏木西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畜禽改良站 835000)

对奶牛乳房炎的危害,较全面地分析了发病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目前国内外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方法,提出防控措施及治疗办法。

奶牛乳房炎;体细胞数;乳房治疗;隐性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ffs)是奶牛业主要的生产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发病率高、防治困难,常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文献报道[1],美国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英国为2亿英镑;在北爱尔兰[2],每年仅临床型乳房炎每100头奶牛的平均花费就在5000英镑左右,而总花费高达1400万英镑;我国每年因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超过3~4亿元。

奶牛乳房炎可分为临床型、亚乳房炎之所以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主要原因是高产奶牛奶产量下降、奶汁的废弃、治疗费用和管理成本增加、生产性能下降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乳汁废弃、增加体细胞数(SCC)、高产奶牛的淘汰率和死亡率等[3]。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报道奶牛产后至配种前或配种与怀孕之间发生临床乳腺炎或隐性乳腺炎对繁殖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增加首次配种天数、配种次数和空怀期天数、改变动情间隔、增加流产率和淘汰率、降低受胎率和妊娠率等[4],然而当隐性乳腺炎进一步恶化为急性乳腺炎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更加严重和明显[5]。奶牛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日益成为了阻碍我国乃至世界奶牛养殖业发达国家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提高,患乳房炎的奶牛其因乳汁中常含有大量的毒素、病原微生物以及治疗后残留的抗生素,食用这种牛奶能引起呕吐、腹泻、发热和过敏等症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抗菌药物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弊端日益凸显,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寻求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更加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1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

1.1 病原体

感染病原体感染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有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国外报道多达80多种甚至130多种。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属和支原体。国内已分离到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钩端螺旋体、腐败梭菌、魏氏梭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支原体等十几种。但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还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占50%以上。

1.2 饲养管理不善

很多奶牛场虽然制定严格饲养管理的程序,但在实际工作由于人为因素和奶牛场自身条件限制,牛场技术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不能严格按照其规定执行,对临床型乳房未能采取有效准确的隔离治疗;不及时淘汰久治不愈的病牛;对于患有隐性乳房炎的生产母牛未能进行诊断检查;频繁更换挤奶员或突然改变挤奶方式;乳房及乳头外伤等人为因素均较易引发乳房炎。

1.3 牛舍环境卫生较差

牛舍、牛栏潮湿、脏污的环境或运动场低洼不平,以及未及时处理的粪尿和泥泞,导致牛体不清洁;牛舍和运动场未定期消毒或不消毒。诸多因素都有利于细菌尤其是病原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加大了奶牛乳房炎发病率。

1.4 挤奶因素

如挤奶工具未定期消毒或不消毒;病牛与健康牛共用一套挤奶工具;挤奶机质量不佳或维修不及时;挤完奶后不能自动脱杯;机器挤奶不完全,不进行人工补挤等因素都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生。

1.5 环境温度变化

气候变化对奶牛乳房炎也有一定影响。刘刚等发现奶牛乳房炎发病除受病原体影响外,还受气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在六、七、八月的三个月,由于气温高、病原菌大量繁殖,雨水丰富,运动场积水泥泞,易使乳房脏污,发病率高。高健等人通过对北京地区牛场DHI的检测,发现日均产奶量和泌乳牛的平均体细胞数随月份均有一定的变化,由于产乳量、泌乳牛平均体细胞数和乳房炎发病率之间有一定关系。经分析,发现在环境温度升高后(6~9月),隐形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而在低温环境、气候干燥的冬季(12~2月),两者的发病率均很低[6]。说明环境温度对乳房炎的发病率有较大的影响。

1.6 高蛋白、高能量日粮中VE和硒元素的缺乏

高产奶牛,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粮有利于维持和提高产奶量,使奶牛乳房处于长期高负荷的运作,致使乳腺组织的平衡系统被打破,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病原微牛物在乳区下部快速生长和繁殖,并导致乳区其他部分感染,加上高日粮VE和硒元素不足,加大患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丁月云、王恬等提出在泌乳初期奶牛血液中VE、Se的浓度下降,长期不补充可直接性导致奶牛机体免疫机能的下降,从而使机体乳腺抵抗病原菌的能力下降[7]。

2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方法

奶牛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临床型乳房炎的检查

通过对患畜全身和局部的望、闻、问、切以及对乳汁颜色、凝块、絮状物等性状的观察,可确诊临床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表现:患牛乳房出现红、肿、热、痛,乳汁异常变化(乳汁中有絮片、凝块、水样状,乳汁颜色发黄或发红),产奶量减少或无奶,乳房触摸有硬块,有的患牛出现体温高、精神沉郁、食欲不佳等全身症状[8]。

2.2 隐性型乳房炎的检查

由于隐性乳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采用实验方法才能被检查出来。

2.2.1 乳汁体细胞检查

(1)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即每毫升乳汁中有的体细胞数量。是广泛应用于评价奶牛各乳区和奶牛健康状况的一种重要指标,Little和PlaStrige发明了用显微镜直接进行体细胞计数的方法。一般每毫升乳汁体细胞数超过50万即定为乳房炎。因此,根据乳汁中体细胞数含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是一种比较简便、可靠的方法[9]。

(2)乳汁体细胞间接计数法。主要是用表面活性剂配方制成的快速诊断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液,有Dn'i,乳房炎试验(CMT)、日本的PL法、兰州乳房炎诊断法(LMT)、杭州乳房炎诊断法(HMT)和北京乳房炎诊断法(BMT)等[10]。

2.2.2 麝香草酚兰检验法(BTB法)

乳房炎发生时,乳汁中的pH值上升,通过测定乳汁pH值便可以达到判定目的。有两种操作方法即试管法和玻片法。

2.2.3 乳汁导电性检查法

日本首先生产出便携式的袖珍电子诊断仪。1983年,山西农业大学郝庆铭教授推出同类产品Sx-l型乳牛乳房炎诊断仪。随之,他又研制出ZRD(以前称CN)型乳牛乳腺炎电子检测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制出的xND-A型奶检仪,以导电极为传感器的便携式奶检仪,它体积小,能准确、快速的检出各种类型异常乳。

2.2.4 其它诊断方法

乳清电泳诊断法:西南农业大学宋宣明、北京农业大学艾晓杰等在1990年设计出用牛乳清电泳的变化来诊断隐性乳房炎的方法。这种方法较为直观、准确。

2.2.5 PCR检测方法

有效地控制奶牛乳房炎,必须建立在准确而快速的诊断方法之上。目前的快速诊断,主要是通过多重PCR法来实现的。Phuektes P等建立了一种以16S-23S rDNA间隔区为扩增靶序列的多重PCR检测[11],是一种崭新的分子水平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国内也有以16S-23S rDNA间隔区为扩增靶序列建立了多重PCR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及PCR.ELISA检测大肠杆菌的报道[12,13]。因此应用分子生物学诊断进行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乳房炎将成为治疗乳房炎的重要的方法。

3 乳房炎的防制

3.1 保持良好环境卫生

要保持牛体的卫生清洁,特别是乳房和后躯;牛舍要干燥通风,牛床设计应首先考虑牛卧床时的舒适度,冬季保暖,夏季凉爽。铺垫干净垫草、沙子、锯末等材料以保持松软,避免乳头损失,还要防止乳头踩伤或创伤。运动场有排水条件,保持干燥。

3.2 保持挤奶设备的干净卫生和良好的性能

每年至少对挤奶设备保养检修2次,及时更换破损部件。每批牛挤完后,将干净的水输入到挤奶器的橡皮软管中,以减少病原菌的危险,并用38~45℃消过毒的热水冲洗。该程序也是切断奶牛乳房炎感染的有效途径。

3.3 建立良好的挤奶规程

使用干软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乳房;使用消毒液进行乳头药浴;擦干后进行乳房按摩刺激排乳;每一乳头用手挤2~3把奶,观察乳质有无异常变化。对有异常变化的奶牛排采取手工挤奶;连接挤奶器时,应避免挤奶器对乳头的过度牵拉;避免挤奶不净或过度;挤奶后进行二次药浴,冬季注意浴液的温度,避免冻伤;挤奶完成1h内尽量减少奶牛卧地,采取先挤头胎牛,再挤高产牛,再挤中产牛,最后挤疑有乳房炎的奶牛。

3.4 加强干乳时乳腺炎的防治

为了预防干乳时乳腺炎的发生,很多牛场都采用乳房内注入青霉素、链霉素或红霉素等抗生素封闭4个乳头孔。可浸浴,也可喷雾,但需遵守卫生规则。在干奶期积极治疗临床性乳房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没有治疗效果的应及时淘汰。

3.5 增加牛体自身抵抗力

分群饲养按不同生理阶段将牛群分为不同群体,分别饲喂不同营养价值的饲粮;进行必要的免疫预防;采取奶牛全混日粮饲喂法(TMR法);建立良好的饲粮管理和饲喂程序,目前国际上推荐的补充方法是对生长在缺硒地带的奶牛,在干奶期和哺乳期,每头每天补充VE1000mg,VE的正确补充量必须按饲料的质量和饲喂量决定,硒的补充量可按饲喂量的 0.3mg/kg添加[14]。

3.6 加速奶牛抗乳房炎的选育

为从源头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有学者用遗传育种的方法来选育对乳房炎有高抗性的奶牛群,降低乳房炎的发生率,成为控制乳房炎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国外有报道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在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疾病抗性和易感性的候选标记基因。所以,MHC多态性及其与一些经济性状的关系也就成了动物育种领域的研究前沿部分。

4 治疗

4.1 局部疗法

(1)乳房内药物疗法:该方法是选用敏感抗菌素,在挤净患乳内的乳汁后,经乳头管将药物注人乳池,使药液充分扩至整个乳腺内,在未查明病原可选用广谱抗菌素。

(2)物理疗法:该方法对治疗轻度乳房炎尤为重要,临床中常采取下述方法。①按摩乳房;②增加挤奶次数;③热敷法;④紫外线疗法;⑤激光疗法;⑥药物涂抹。

4.2 全身疗法

在局部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全身疗法。

4.2.1 口服疗法

口服土霉素粉0.3克,治愈率达50%以上:口服盐酸左旋咪唑7mg/kg体重,溶于1L水中,分别间隔3、5、7d给药,共服用3次。中药治疗:现许多牛场都采用该方法治疗,主要是治疗效果好,无药物残留。刘纯传等用复方蒲公英煎剂液内服治疗临床型乳房炎126例,总有效率为94.4%,病原菌转阴率为40%[15]。毛素珍等用白花蛇舌草、刺五加等中草药组成的冲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牛治疗后乳区转阴率为85.6%。部分学者对通过对中草药治疗乳房炎的机理研究,结论是中草药是通过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从而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乳房炎的效果。

4.2.2 肌肉注射

抗生素肌肉注射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也比较理想。现常用的方法是在每次挤奶前肌注催产素100IU/头,连续使用7d,与抗生素疗效相同,但长期使用催产素可能会引起乳腺功能发生变化。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百日咳杆菌制备的免疫调节剂治疗乳房炎,间隔7d,3次肌注免疫调节剂,表明制剂能明显降低病原性乳房炎奶汁中的体细胞数。

4.2.3 静注疗法

颈静脉注射疗法是临床多见治疗方法,尤其是治疗出现全身症状的患牛。刘大海等用乳酸环丙沙星治疗浆液性和卡他性乳房炎的牛后,乳酸环丙沙星对卡他性和浆液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其治疗效果明显忧于青、链毒素的治疗技果。舒相华等报道:头孢氨苄与普鲁卡因联合使用治疗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较好。日本学者将催产素3~5ml、头孢菌素3g、氨苄西林3g、土霉素2g、卡那霉素3g、地塞米松3~4mg混合,大腿深动脉一次注入,同时,乳房内一次注入除地塞米松为0.4mg,采用上述剂量药物治疗后24h后,症状减轻,多数患牛经2~3次治疗即可治愈。但抗生素药物残留依然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4.3 生物学疗法

生物制剂包括酶制剂、细菌素、抗菌肽、免疫抗体、细胞因子、微生态制剂等,因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无毒、无残留的优点,国外利用生物制剂治疗奶牛乳房炎已应用于实践生产中,大大减少了抗生素使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在疫苗开发和生物添加剂应用上下功夫,而我国应用生物学技术防制奶牛乳房炎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的乳产品的需求呼声高涨及学者研究不断深入,生物学综合防制奶牛乳房炎将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1]Caroline viguier S AN G Kennedy RO.Mastiffs detection: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10,27(8):486-493.

[2]Grbhn Y T,Eicker SW,Ducrocq V,et al.Effect of diseases on the Culling of Holstein dairy COWS in New York State[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8,81(4):966-978.

[3]Rajala-Schultz PJ,Grbhn Y T,McCulloch C E,et al.Effects of Clinical Mastitis on Milk Yield in Dairy Cow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9,82(6):1213-1220.

[4]杨丰利.南宁市郊奶牛乳腺炎相关研究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D].南宁:广西大学,2011.

[5]Schick F,Hockett M,Saxton A,et al.Influence of subclinical mastitis during early lactation on reproductive parameter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1,84(6):1407-1412.

[6]高健、刘修权.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状况调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0,3(11).

[7]丁月云,王恬.防治奶牛乳房炎中VE和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2004(4):174-175.

[8]杜彦奎.奶牛乳房炎的类型及其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07(5):30.

[9]钟凯,王艳玲,杨国字.乳腺分泌物中体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2):39-42.

[10]刘诸川,王兴亚.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方法的比较[J].兽医科技杂志,1981(12):4-8.

[11]Phuektes P,Browning G F.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reptococcal causes of bovine mastitis[J].Dairy Sci,2001,84:1140-1148.

[12]吴润,郝保青,农向.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的PCR鉴定[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2):12-15.

[13]贾玉萍,周东顺,万仁忠等.巢式PCR检测无乳链球菌16sr-RN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3(5):668-671.

[14]胡松华.谈奶牛乳腺的免疫机能[J].中国奶牛,1987(5):53-55.

郭小萍(1976.8-),畜牧师,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繁殖与育种工作。

猜你喜欢

体细胞乳汁隐性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乳汁点目需谨慎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谜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泌乳天数、胎次、乳成分与牛奶体细胞数关系分析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