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滕州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1-23

中国马铃薯 2015年2期
关键词:滕州市产业化马铃薯



滕州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陈明冰*

(滕州市蔬菜站,山东滕州277599 )

摘要:分析了滕州市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应通过良种引进与繁育、发展精深加工、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来壮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化;现状;对策;滕州市

滕州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宜马铃薯的生长。通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马铃薯种植农户多年努力,滕州马铃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商品薯以外型美观、颜色浅黄、皮薄光滑、黄皮黄肉,质优味美、营养丰富等特点闻名全国。滕州市先后被授予“中国马铃薯之乡”、“脱毒马铃薯推广先进县(市)”等称号。滕州马铃薯先后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国家工商总局地理商标注册,荣列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品牌价值23.67亿元。2009年以来,滕州市已连续5届成功举办中国(滕州)马铃薯节,为推动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 产业现状

1.1滕州市马铃薯生产现状

1.1.1政府重视

2006年以来,滕州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扶持蔬菜果品产业发展的意见》、《滕州市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等文件,鼓励发展规模化种植和品牌认证,加大扶持马铃薯产业。

1.1.2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程度较高

滕州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4.3万hm2,主要集中在以界河镇为中心的北部蔬菜产区。近年来,以土地流转为契机,稳步发展基地规模化种植。现已形成以西南部非传统种植区集约化生产与北部传统种植区农户自发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1.1.3栽培技术较先进

经过多年探索,推广了春薯催芽、异地繁种、脱毒快繁、拱棚栽培、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起垄栽培、配方施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病虫害防治、秋薯适期早播、一促到底、中耕培土、苗期防热害等一系列高效栽培技术,组装完善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设施栽培上,实现了茎尖组织培养、微型薯雾化栽培、三膜、二膜、地膜、秋延迟、日光温室及钢架大棚栽培等系列栽培模式。

1.1.4套作模式较先进

自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马铃薯间套栽培技术。重点研究了两种两收、三种两收、三种三收、四种三收、四种四收、五种四收等多种间套技术。两薯一粮、两薯一菜、两薯一油、薯粮菜、薯油菜、薯菜菜、粮粮薯等先进实用模式已逐步成熟。

1.1.5机械化种植水平较高

近年来,政府加大马铃薯种植机械的研发和补贴力度,稳步推进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全市拥有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5 000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率达35%。

1.1.6单产水平较高

目前,滕州是中国二季作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效益最好的县(市)。2009年春马铃薯万亩高产示范方平均产量4 158 kg/667m2,十亩高产攻关田马铃薯平均产量,2009年5 517 kg/667m2,2010年5 762 kg/667m2,2011年5 957 kg/667m2,2012年5 227 kg/667m2,2013年5 391 kg/667m2,连创全国二季作区单产新高。

1.2生产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滕州马铃薯产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产保障体系,为保障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同时也为维护马铃薯市场的稳定和农民的利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2.1产前农资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滕州市已具备基础脱毒种(基础脱毒苗、微型薯、原原种)繁育、原种生产及一、二、三级脱毒种薯生产能力。以育种单位、专业合作社、种薯生产企业、种薯经营企业为主体的种薯营销网络畅通。

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整顿农资市场,规范农资经营。除严格控制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外,市政府根据生产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甲拌磷、涕灭威、特丁硫磷等国家限用农药。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马铃薯种薯市场管理的通知》,保障种薯市场秩序。

市蔬菜站、种子站、植保站、土肥站在马铃薯种薯良种推广、栽培技术指导、田间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等方面通力协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1.2.2产中田间管理服务体系

市农业局、乡镇农技站、村内科技带头人形成有效的技术传递体系,使最新的技术能够及时的传达到田间地头。在马铃薯生产的各关键环节,市农业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抓好催芽播种、配方施肥、浇水、治虫等各项田间管理措施,确保马铃薯的丰产丰收。

农民自发组织形成马铃薯协会,互相交流种植经验和市场信息。

政府建立各种渠道传播栽培技术,包括网站、散发单页、进村宣传等,满足不同知识水平的农民的需要。市农业局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人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方法。

1.2.3产后销售服务体系

滕州马铃薯中介运销组织发展迅速,从业人员10万余人,形成了“市场+运销队伍+基地”的产业链条,在马铃薯销售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新建、滕州市扩建专业批发市场7处。1993年2月与国内贸易部、省商业厅联合投资兴建的滕州蔬菜批发市场,集批发、零售、现货、期货等多种交易方式并行,年成交额4亿元,成为全国五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界河镇、龙阳镇等马铃薯主产区由农民自发组成的农产品购销群体,在马铃薯产销旺季发挥了重要作用。滕州还以“山东省万千农民上网致富工程”为契机,建成了以滕州市农业信息中心为龙头、覆盖全市城乡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开展了网上信息发布、网上订单销售等业务。

2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品种结构不合理,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

由于受传统种植的影响,滕州市的马铃薯主要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潜力不足,价格不稳定。适宜加工且有较强栽培适应性的品种匮乏,不能应对市场变化,严重制约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2.2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

滕州马铃薯几乎全部以鲜薯销售,产品附加值较低。全市没有成规模的马铃薯加工企业,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贮藏需求和贮藏能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从而影响马铃薯的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2.3利益联合机制不健全

全市现有协会的发展层次还很低,内部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不规范,覆盖范围小,经营领域窄。企业、协会、运销大户与广大种植农户之间的连接,以及与终端市场的连接程度都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和产业链,群众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程度低。

2.4科技转化率低

尽管滕州马铃薯生产水平在国内较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良种繁育水平跟不上,水肥利用率低,人力、物力投入过大,生产成本较高,高产不高效。病虫害问题突出,农民用药水平较低。

3 发展对策

3.1产业发展规划及目标

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蔬菜产业,把马铃薯作为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进一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巩固“滕州马铃薯”品牌。

主要目标应巩固主产区面积,科学、合理引导非主产区土地流转,促进集约化生产,突出特色化,坚持标准化,推行设施化,扩大以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化栽培面积、三膜覆盖面积。使滕州成为中原二季作区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制高点,带动周边地区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3.2加快良种繁育、引进,实现品种多元化

良种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马铃薯专用型品种,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关键。因此,要积极同省农业科学院、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合作,向上争取项目,联合攻关,选育出适合环境特点、增产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优质良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3.3发展精深加工,实现产业发展链条化

马铃薯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工,只有加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值。在马铃薯产业发达的国家,只有当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时,产业才能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加工比例一般在50%以上,加工产品上千种,食品加工比例占70%以上,中国目前加工比例仅为8%,而滕州市马铃薯加工比例更小,基本为零。马铃薯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加工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应以每年的“中国(滕州)马铃薯节”为契机,积极营造环境,招商引资,扶持、引进马铃薯深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现马铃薯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逐步延伸产业链条。

除淀粉、油炸薯片、全粉和速冻薯片等传统加工外,针对滕州马铃薯以鲜食为主的特点,借助滕州交通便利、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国家4A级景区“中国(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微山湖古镇”,以及济南、泰安、曲阜、徐州、台儿庄等周边旅游城市,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开发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旅游即食食品,加工成便于携带、真空包装、中短期内可储存的地方特色方便食品,并形成品牌,做出特色。

3.4加快先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要使马铃薯成为滕州的一个大产业,就必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度重视科技攻关和技术交流。由农业部门牵头,实现产、学、研的紧密合作,组织科研力量围绕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同时,结合滕州市区域特征,把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到产业的发展中,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3.5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生产技术等标准体系和监督检测体系,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其次要在产区内通过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农业标准化技术知识,举办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形成良好的氛围。第三要加大农资市场整顿力度,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马铃薯质量安全。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otato Industry in Tengzhou City

CHEN Mingbing*

( Tengzhou Vegetable Station, Tengzhou, Shandong 277599, China )

Abstract: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potato industry in Tengzhou City were analyzed. Introduction and multiplication of new varieties, development of fine and further processing, use and extens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improvement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ystem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steady development of potato industry in Tengzhou City.

Key Words:potato; commercialization;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 Tengzhou City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陈明冰,E-mail: 108630095@qq.com。

作者简介:陈明冰(1978-),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4-09-18

文章编号:1672-3635(2015)02-0117-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S532

猜你喜欢

滕州市产业化马铃薯
山东滕州市科创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大脚丫和小脚丫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