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家陈景润让城市很丢人吗?

2015-01-22郭元鹏

中华儿女 2015年1期
关键词:陈景润祠堂故居

郭元鹏

中国,古朴的村庄可还是当年的模样?近日,广东民间一支13人的队伍,历时7个月,终于完成了对我国91个村庄的考察。他们的考察显示,在如今的城镇化浪潮中,不少村庄或主动或被动地消失了。例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老家——福州市仓门区胪雷村,因为福州火车站的建设,全村几乎被拆完,陈景润的故居也就消失了。(12月25日《广州日报》)

扩张城市是社会的需要,建设道路是民生的需要;保护古迹是文化的需要,留下文化是历史的需要。这些扩张与保护,这些建设与留下,原本是一点都不矛盾的。只要科学安排,只要统筹考虑,只要坚持尊重,只要心怀敬畏,就不会有扩张与保护的战斗,就不会有建设与留下的遗憾。

陈景润的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的胪雷村。这个村庄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它的后代里最出名的有数学家陈景润、海军上将陈绍宽。陈氏祠堂有730年历史,供奉了约1000多个牌位。对于这样的地方,无论是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都有着其宝贵的意义。遗憾的是,就连这样的地方也要为建设让路,也要为扩张让路。

这是规划无序的乱象。2014年前段时间,北京一些媒体纷纷刊登一则正面的新闻,说是一条城市道路为一所百年小学让路了。按照原来的建设计划,这条路修到这里的时候,需要拆除这所学校。而因为这所学校是百年老校很有价值,在群众的反对声中,道路建设的时候拐了个弯。这被赞誉为权力向民意的让路。而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为啥在规划的时候不考虑这个因素?当一个个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生态湿地成为城市扩张战场的时候,暴露的则是规划乱象。

这是规划独大的诟病。谁在规划?规划者是行政官员、是建设部门。而一个城市是为谁建设的,是为谁扩张的?答案自然是老百姓。既然城市为百姓而建,道路为百姓而铺,广场为百姓而修,那么在哪儿建,如何修,为啥不能吸取大家意见?为什么在规划的时候,在拆除的时候,在设计的时候不能也让文化部门、文保部门等等有发言权?

這是规划慌张的表现。搞规划的时候,就是拍脑袋。搞建设的时候,就是想当然。搞拆迁的时候,就是硬碰硬。于是就有了刚刚建好就推倒的工程,于是就有了艾滋病拆迁队。城市建设的规划不是一张白纸,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坏了撕掉重来。这需要多些谨慎。更不能仅仅为了好看,为了省钱,就破坏珍贵的资源和文化。前几天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贵州一处距今四百八十多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时期的祠堂因为没有资金而成为危房,而当地政府就是不给拨付修缮资金,原因竟是政府想让这个祠堂搬家发展旅游事业?!

修建铁路,是不是非要拆掉陈景润的故居?肯定还有其他办法,即使需要扩张,那么陈景润的故居进入到了城市就丢城市的脸了吗?就必须为道路让路吗?如果在乘坐火车的时候,乘客也能开窗看看“陈景润”岂不更美妙,岂不更有特色?陈景润是数学家,很会算账,而我们的政府部门为啥就不会算账了呢?

责任编辑 骆瀚

猜你喜欢

陈景润祠堂故居
华罗庚、陈景润“弄斧”必到“班门”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拆迁
我们的祠堂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