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贿,也是一种腐败
2015-01-22杨海龙
杨海龙
玩摄影、养兰花、收集名人字画……原本,这些只是个人的“雅好”。但近年来,一些官员的“雅好”摇身一变成“雅贿”,让腐败也变得“文艺范”。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至少有 27名落马官员涉嫌收受“雅贿”。“雅好”成腐败又一隐蔽通道。
雅贿的历史由来已久,究其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汉元帝时代,流传着一个宫女不惜花费重金贿赂画工以求美貌的故事,此故事可谓雅贿的源头。到了明代,雅贿发挥到了极致,因为明代书画是可以充当俸银的,既然可以充当俸银,自然也可以充当礼金。于是,书画成为交际上官的利器,雅贿蔚然成风。
在现代官场,可信的“雅贿”事实也不胜枚举。 2001年10月10日,曾任辽宁省副省长的慕绥新被判死刑,在慕绥新案件的受贿数额中,各种用玉石雕琢的龙、凤、马、麒麟等收藏品几乎塞满了其家中的一个屋子。
2010年2月的文强案中,赃物展示会上展出了36件现代工艺品、9件文物和69幅字画。
2014年1月10日,“玩玉丧志”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问题得到查实。根据中纪委公布的调查结果,倪发科疯狂收受的大量玉石占其受贿总额的近八成。
2014年7月8日,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长谭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涉嫌收受过大量价值不菲的珠宝首饰和字画。
2014年9月,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原局长冯越欣的资产进行查封时,共清点出1853瓶茅台酒。
……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常规武器”“二十响(烟)”、“手榴弹(酒)”,九十年代的“电子武器”电视机、录音机等,到本世纪初的真金白银、香车美女、有价证券,再到如今玉石、玉器、名人字画等雅贿形式。长期以来,披着各种糖衣的贿赂如影随行伴随在党员干部身边,寻找空隙。
玉石、字画本是高雅、文明、有品味的代名词。作为艺术珍品,它有观赏、玩赏、欣赏的价值。用其来作为贿赂,送者多了几分坦然,收者则心安理得,受之泰然,双方皆大欢喜。这是因为,披上爱好的外衣,权钱交易时更能掩人耳目,肮脏的行贿受贿便隐蔽在附庸风雅的烟幕里。同时,它还有安全、隐蔽、遮掩的功能,肮脏的行贿受贿,变成相互欣赏、赠送,安全可靠,不易察觉。更关键的是玉石、字画等等雅贿珍品无论收藏、出卖升值空间巨大,即使放在那儿不管不问,也能自动增值,自然成为行贿受贿绝佳礼品。
然而,不论是赤裸裸的现金,还是书画、古董艺术品,只要进入了政务活动中的等价交换,就构成了贿赂。它无关“文化”,亦无关“雅”“俗”。“雅贿”是新时期反腐倡廉的一大劲敌。有关部门不仅要及时设“防火墙”,而且要让“高压线”带上“高压电”,决不能因为“雅贿”披上“艺术”外衣就从轻处罚。
从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来看,雅贿已逐渐成为当前腐败现象的新手段和新趋向,诱人不知不觉中招。为此,面对行贿者纷繁的投人所好的物质诱惑,领导干部尤其要提高警惕,切忌自投罗网,牢记毛泽东早在建立新中国前夕,对干部“要经得起糖衣炮弹的攻击”的谆谆告诫,自觉抵制贿赂,谨防雅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忠心为民的政治本色。
俗话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在一个官员接受了老板们送的大量好处之后,原则和底线也就被一一抛在一边,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为他们牟利,屡次违规四处打招呼、施加压力,帮助其更改项目规划、调整容积率、逃避处罚等,使其从中获取巨大收益。
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此为了一己私利滥用权利之人身陷囹圄是必然下场。所以,玉养人也必定不会“养”此类人,还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培养健康的爱好,只有如此,方能真正怡情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