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舍经典在杭州重现异彩

2015-01-22吴弘辉

文化交流 2015年1期
关键词:曲剧艺术剧院四世同堂

吴弘辉

2014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也是他创作生涯90周年。11月中旬,杭州剧院上演一组由老舍经典作品改编的曲剧《四世同堂》和《骆驼祥子》,由老舍艺术剧院(北京市曲剧团)用京腔京韵让人们重温当年作品中的情景,受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

老舍艺术剧院到杭州演出老舍经典,让人们怀念这位“人民艺术家”

北京曲剧和老舍先生颇有渊源,早在1952年,老舍先生就建议将当时的曲艺剧形式命名为“北京曲剧”。据北京市曲剧团孙东兴团长介绍,从老舍命名北京曲剧开始,“北京市曲剧团就始终围绕老舍这种京味儿来拓展自己”。北京市曲剧团已成功改编过老舍的8部作品。孙团长表示,北京市曲剧团将联合老舍纪念馆和老舍基金会,采取演出和展览相结合的方式来纪念老舍诞辰。

此次老舍艺术剧院在杭州上演《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十分具有纪念意义,它让我们回望经典,怀念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他是满族正红旗人。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勃兴,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4年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

20世纪30年代,老舍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短篇小说集《赶集》等。他的《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骆驼祥子》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上世纪40年代老舍创作了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等。

1946年3月老舍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他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跳湖自尽。新中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老舍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舞台上的《骆驼祥子》对祥子命运的思索,留在我们的心上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

祥子来自农村,是一个身体强壮、老实本分的洋车夫。他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挣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和一份干净的生活。可在那个世道,这个梦终究难以实现。他刚买了新车,就被乱兵劫去。刚攒够了钱,又被特务抢走。走投无路之中,他被迫娶了车厂主的女儿虎妞。他用虎妞的钱买了车,但又因为虎妞的病死卖了车。三起三落之后,他不仅失去了梦想,也失去了强壮的体力和健康。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祥子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彻底堕落了。堕落的祥子死在一片茫茫风雪中,而对祥子命运的思索,则留在了我们的心上。

老舍艺术剧院此次在杭州演出《骆驼样子》,由北京曲剧艺术中心优秀青年演员李相岿饰演祥子,国家一级演员卢雪文饰演虎妞,优秀青年演员洪嘉利饰演小福子。这些演员都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曾在《杨乃武与小白菜》《茶馆》《珍妃泪》《烟壶》《北京人》《正红旗下》等戏曲中饰演主要角色并获奖。

男主角把祥子起初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的人物形象表演得很到位。

女主角则在舞台上表演出虎妞性格的双重性,一方面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愿望,对祥子显示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让祥子对自己惟命是从,是一个心计很重的家庭占有者、支配者。

洪嘉利饰演的小福子是祥子喜欢的女人—一个善良、可悲的人物,一步步走向毁灭。她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

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的大杂院,喜欢北京的地方戏曲和曲艺,对北京话十分熟悉,这是他在创作中大量融入北京地方口语的良好根基。北京曲剧正是展示老舍语言艺术的最合适剧种。《骆驼祥子》一剧运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展示,使观众感到仿佛置身在老舍笔下的环境里,非常自然亲切。

重排版《四世同堂》更贴近老舍原著,演绎理性的批判与情感的眷恋

《四世同堂》原著是老舍先生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北平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

2014年是老舍先生小说《四世同堂》发表70周年,此次老舍艺术剧院重排《四世同堂》很有纪念意义。历史上,北京市曲剧团曾两次排演过《四世同堂》。重排版导演表示,此次重排的《四世同堂》尽量靠近老舍先生小说的原意,并突出了老舍原著中的大爱精神。

《四世同堂》是老舍生前自认最好最满意的作品,三部曲组成的壮阔史诗有着丰富的内涵,战争时的众生面貌、沦亡中的北平古都,在这部作品里都有鲜活的展现。

《四世同堂》无疑是老舍长篇小说创作中的重大收获,其所取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作者文化视角的选择上。小说在抗战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相随。

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理想。身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爷是一个倔强、正直,令人尊重的长者。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阅历,使他懂得了国家民族大事上的是与非、爱和憎。儿子祁天佑上敬父母、下佑子孙,是一个正派的生意人,结果反受日本人敲诈勒索,游街示众,被逼投河自尽。长孙祁瑞宣,是一位中学英文教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不为日寇做事,同贤妻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次孙祁瑞丰贪图安逸享受当了汉奸。三孙祁瑞全是个热血青年,出城当了八路军。全家的宝贝、祁老人曾孙小妞妞,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活活饿死。

祁老人尽一切可能去维系这个大家庭的圆满却不可能,因此,他对祁瑞宣未经他的允许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满,对瑞宣在中秋节日驱逐瑞丰不以为然,对儿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杀深表愤怒,对曾孙女被饥饿夺去幼小的生命义愤填膺。他在忍无可忍之际终于站起来向日本侵略者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

老舍在作品中对这样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理性地进行了审视,并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次老舍艺术剧院在杭州剧院上演的《四世同堂》较好地体现了老舍原著的思想内涵。

新版的《四世同堂》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主演阵容更加年轻化。在剧中饰演祁瑞宣的80后青年演员杨海岗说,上一版中不少演员当时的年龄已经四十多岁,但小说中的人物是三十多岁,所以这一版的演员在年龄与形象上也更加接近原著。

京戏、京腔、胡同、旗袍、长衫,加上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还原了老北京独特的韵味,重现老舍经典的异彩,点燃了杭州观众对老舍艺术作品的热情。

猜你喜欢

曲剧艺术剧院四世同堂
TWILIGHT LOVE
Twilight Love
家里的宝
大型河南曲剧现代戏《丹水颂》唱腔特色分析
陈炎鑫:舞台上为梦前行的“曲剧新秀”
河南汝州曲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永恒的回忆》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纪念李德伦大师百年诞辰交响音乐会
艺术剧院创新艺术管理模式的分析与阐述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园《不朽的贝多芬》交响音乐会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园《五月礼赞》民族管弦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