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雨果:跨越时空的对话
2015-01-22张丹丹
张丹丹
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秉承这个意旨,鲁迅文化基金会自成立起,就设立了“大师对话”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旨在通过鲁迅故乡与世界各地其他文豪的故乡对接,开展文豪故乡国际文化对话与交流。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鲁迅与雨果,遂成为第一届“大师对话”的主题。日前,法国文化部政策主任米雪儿·普拉内尔、雨果研究专家杰勒德·普香、滨海塞纳省议会文化发展与合作部事务主管伊莎贝尔·马拉瓦尔、雨果第六代亲属利奥波德·雨果、巴黎雨果博物馆经理杰勒德·奥迪奈特一行五人,来到浙江绍兴参加“大师对话”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论坛,由鲁迅长孙周令飞对话雨果曾玄外孙利奥波德·雨果,浙江鲁迅研究专家王嘉良、王晓初对话雨果研究专家杰勒德·普香。
“中法之间一直进行着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周令飞先生在致辞中着重介绍了“大师对话”活动的思路与意义。周令飞说,“大师对话”活动的思路是“让大师们的故乡对话”、“让大师们生活过的城市、地域对话”、“让大师们的作品对话”、“让大师们代表的文化对话”。
雨果和鲁迅都是世界上的伟大作家,他们都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敢于创新的勇气和“铁肩担道义”的精神;他们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爱下层百姓的命运、关注知识分子的处境和责任。周令飞说,今天,我们跨越时空,将两位巨人放在一起进行对话,这是一场巨人精神的对话,也是一场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一场中法民族心灵的对话,这就是“鲁迅对话雨果”的意义所在。
自9岁的雨果看到中国两只精致的大花瓶后,中国再未曾远离雨果。
“你,来自茶国的小妹,
你做的梦又奇又美:
天上有座大城崔巍,
中国是天城的城郊。
姑娘,我们巴黎昏暗,
你在寻找,天真烂漫,
找金碧辉煌的花园,
以及孔雀开屏美妙;
你笑看我们的天顶;
有小矮人高高兴兴,
对着你瓷白色眼睛,
把纯洁的兰花轻描。”
这是雨果写给一位中国小姑娘的诗作《中国花瓶》,当杰勒德·普香轻轻读完这首诗的时候,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鲁迅介绍世界先进文化思潮的触角伸展得相当广泛,但在西欧诸国中,他首先关注并予重点介绍的,就是法国文化与文学。他最早接触的作家便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其于1903年据雨果《随见录》之一篇而翻译的《哀尘》,并撰写《译者附记》,成为鲁迅译介外国文学的起点。
鲁迅接受雨果,将其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一部分内容作为首选的译介对象,显然是雨果创作所蕴有的人道关怀和人本精神激活了鲁迅的译介和创作热情,从中最能看出中法两国文学大师的心灵相通。鲁迅后来在一文中写道:“假使我有维克多·雨果先生的文才,也许我因此可以写出一部《悲惨世界》的续集。”这一真诚的告白,既显现鲁迅对法国20世纪初、中叶之文学大师的厚爱,也表征着其创作对雨果文学精髓的汲取。此后,举凡19世纪法国文学、哲学、教育等的名家名著,几乎都在鲁迅的观照之列,其译介著作与评论文字涉及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福楼拜、莫泊桑、罗曼·罗兰、巴比塞等30余位举世闻名的法国文学家,以及卢梭、伏尔泰等一批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厚重的篇章。
两位不同时空、不同国度的文学大师因为文学而产生的精神共鸣和心灵交流至今仍在延续。
1885年5月下旬,法国民众为雨果举行国葬,成千上万巴黎市民走出家门、肃立街头,目送雨果的灵车缓缓经过,驶向先贤祠;1936年10月下旬,成千上万的上海工人、学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青年络绎不绝前往万国殡仪馆,瞻仰覆盖着“民族魂”旗帜的鲁迅遗容,并排着长长的队伍为鲁迅送葬。两个惊人相似的历史场景,将两位文化巨人的精神价值呈现在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历史之上:他们获得了法国和中国最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代表着法国与中国现代历史的文化巅峰,代表着法兰西与华夏大地的民族精神。
参与对话的嘉宾以鲁迅与雨果这两位世界文豪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为纽带,分别就雨果与中国的关系、鲁迅对法国文学的关照以及雨果作品对鲁迅创作的影响,鲁迅、雨果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雨果与鲁迅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价值,文豪鲁迅与故乡绍兴的文化渊源等议题进行交流。
多年来,绍兴鲁迅纪念馆和滨海塞纳省雨果博物馆分别在弘扬、传承鲁迅和雨果两位文豪的文学成就和精神、思想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教育、培养和启迪年轻一代人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此次,两馆在绍兴签约缔结为友好馆,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学习与合作,增强双方间的学术交流和沟通,为相互借鉴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开展互利互赢合作,共同探索一条适合文豪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绍兴期间,米雪儿·普拉内尔作了题为《博物馆的创新发展》的学术报告;伊莎贝尔·马拉瓦尔、杰勒德·奥迪奈特,分别就法国文化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策略、滨海塞纳省的纪念馆管理和文化推广策略、雨果博物馆的推介等中心议题,与绍兴百余名博物馆工作者进行了探讨交流;杰勒德·普香先生以“鲁迅与雨果”为题,用法语详细介绍了雨果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法国学界的雨果研究成果;作为雨果的曾玄外孙,利奥波德·雨果用其独特的视角,分享了他眼中的雨果。
中国绍兴之行,给代表团一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团长米雪儿·普拉内尔表示:“一定要把中国之行的美好印象带回法国,带给法国人民。”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国家和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也是推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鲁迅文化基金会副会长周令飞表示,基金会将按照“一年一度,一年一国”的原则,以鲁迅符号链接世界符号,为国际文化互动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共享作出贡献。
?。但许多人记忆中的观音不肯去日本的故事发生点在普陀山东面的潮音洞附近海域,时间为公元916年。
据王连胜考证,慧锷所乘之船触礁在唐咸通四年(863)。而且这个礁就是新罗礁。他拿出一本康熙南海普陀山志复印本翻至第59页,只见上面写道:新罗礁在西南大洋中石牛港口即日本僧慧锷触舟祷处也。王连胜说,为了求证这一说法,他还千方百计找到日本高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记》,这是一本日记体游记,与《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为世界三大游记。这本日记内,圆仁和尚清楚写明当时慧锷行程。这一考证把普陀山观音道场的时间、起点又向前推进了半个多世纪。而所谓的铁莲花当然是一种传说,实际上是慧锷所乘船只在新罗礁触礁无法前行。
“与普陀山隔海相望的朱家尖岛现在是一座有72平方公里面积的岛屿,它由五六个小岛组成,这几个小岛经过多年清淤围垦连成一体。”王连胜说,石牛港就在现朱家尖蜈蚣峙码头旁,因为潮流及航海技术因素,船只进出一般都过石牛港,由于潮流急,航道设施落后,所以这一带经常有船触礁。
想不到,普陀山前面这块小舢板似的礁岩,承载着如此厚重的丝路文化。
但是目前列入海上丝绸之路沿海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9个城市中,却没有舟山,为此王连胜心急如焚,他说,类似新罗礁的“海上丝路”历史遗存,在舟山还有很多,如被称为“十六世纪上海港”的六横双屿港、被列入“国保”的近10座沿海灯塔等。舟山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
n style='color:windowtext'>由于互联网的诞生,“世界是平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线地球村”的理想更加清晰可见。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梦想、浙江声音与世界得以更好地互联互通,乌镇也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的舞台。她以最本土的文化谱写最国际的篇章。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乌镇峰会”上说:“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是人类先进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完美拥抱,必将加深全球互联网界在推动网络信息联通、技术合作、多方治理等方面的共识,也必将推动互联网如江南烟雨般浸入浙江千家万户的生活,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这里走向世界,使我们的世界更美好、更便捷、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