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家用电器产品的创意与设计研究

2015-01-22凌继尧张晓刚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

文/ 凌继尧 张晓刚(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常州工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在我国家电业2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路充满成本、价格、渠道等腥风血雨的激烈厮杀,而在这一过程中幸存下来的厂家,则大多都经历了短缺时代——恶性竞争——理性发展三个阶段的艰苦磨砺,并日益重视对设计创新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最终从国外产业巨头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创造出中国家电业的发展神话。时至今日,我国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的制造基地,“中国制造”的家电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中国的家电业巨头们在改变着自己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的商业形态、营销资源、收购模式以及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以及审美倾向。

一、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的嬗变

世界家电行业发展至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契机,从发展照明业开始,逐步生产收音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直至开始建立电信系统;第二阶段从1945年开始,家电类产品开始普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逐步兴起;第三阶段从70年代开始,小家电开始进入消费者家庭,一些具有个性化、携带方便的电子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从行业结构上看,家电行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家电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家电厂商一般追求规模经济,努力通过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家电行业是一个高资本投入的行业,由于投入高,白色家电行业的新进入者减少;再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家电行业的竞争逐步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大型家电厂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以及市场的战略部署,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跨国集团之间的较量;最后,国际范围内家电行业的资产重组步伐日益加快。

从产销结构上看,全球家电行业的特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家电行业由过去的产能不足发展到过度生产;产品由量的提升发展到质的提升;企业由过去的单一品牌发展到多品牌以及副品牌;由完全自行生产发展到由其他企业代为生产;由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发展到战略联盟;由原来的生产导向发展到营销导向。

从行业经营环境来看,家电行业的特性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经济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发展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消费需求由原来的生存需求、拥有需求发展到量的需求和质的需求;消费形态由原来的单线型、盲从型发展到现在的组合型和客观型;消费者的心理日趋成熟,由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消费者所喜爱的商品不再是越大越好,而是追求轻薄短小和个性化。

这些特性同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国家电行业2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家电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最早的一批探路者,也是市场意识最早的觉醒者和启蒙者,最初的懵懂无知、蹒跚学步,却幸运地抓住了一切可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从早期的市场需求机会、国家政策支持(生产许可、引进技术和设备、与外国同行的合资合作等),到中期优先的上市融资,直到今天的国际产业分工;甚至还能够自始至终把最大的威胁——外国家电同行化敌为友,学习人家的技术、引进人家的设备、借用人家的资金,现在还挖人家的人才、买人家的公司、占人家的市场。中国的家电企业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学习探索精神。

但另一方面,许多时候对市场高度敏锐的中国家电企业又显得过于狼性十足,嗜血好斗。在产能规模上,国内家电企业总是存在企业规模越大越好的认识误区,期望通过价格战等手段挤压竞争对手来独霸市场。除了腥风血雨的价格战之外,疯狂的概念炒作,不负责任的承诺,无价值的促销与营销造势都曾是我国家电企业的惯用伎俩,并因过度“轰炸”已日益让国民集体陷入到“审美疲倦”中了。

如果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的著名比喻的话,长期以来我国家电企业执行的是典型的“红海战略”:在需求增长缓慢甚至萎缩的传统市场空间里,企业力图通过竞争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市场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利润增长的空间开始相应减少,“卡脖子”式的竞争最终把商海变成血色的“红海”。这是一种紧盯竞争对手比试血腥的竞争战略。我国家电企业往往将这一竞争战略推进到极致,结果是“毙敌一万,自损八千”,落得个两败俱伤,严重破坏了产业正常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样,虽然“中国制造”的消费电子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然而普遍缺乏创新能力所带来的话语权缺失、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对加工业的市场竞争,使中国的消费电器企业优势正在衰减。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远见卓识的设计创意,只将注意力集中到价格战和低层次的功能竞争上,一方面造成利润的急剧流失,另一方面低级的配置又带来了成本上的无谓增加,严重地困扰着生产企业。

在“红海”里饱尝厮杀之苦的中国家电企业不得不痛定思痛,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创造蓝海”开始逐渐得到广泛的共识,工业设计正成为家电业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一条新路径。“蓝海”被用来描述那种更宽、更深的尚未开发的潜在市场。它是尚未被染指的、蕴含着巨大的、深深的利润的“蓝色”海洋。蓝海战略提供了一种摆脱红海血拼的系统途径,象征企业跳出传统市场空间而开辟新市场和新竞争力的战略思维,通过重建市场边界创造了公司和顾客价值的飞跃。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企业的视角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转变为对市场结构的改变。

工业设计是一个企业品牌的“灵魂”,是价值链中最具价值的增值环节,是企业远离模仿、走向创造、创立品牌、创造市场的重要途径。对低利润的家电制造业来说,工业设计不仅可以为企业提升品牌美誉度,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品牌维系其消费者忠诚度的工具。当技术同质化时代来临,工业设计将开始代表着企业的质量水平、技术水平,成为家电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工具。应该说,工业设计绝对不是一种销售手段,也不仅仅是技术开发,而是制造企业市场策略的重要延伸。它是以产品本身为途径,使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留住痕迹;同时,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保持企业特点的核心竞争能力。可以说,在技术成熟的家电产业中,包含有许多原创因素在内的“工业设计”是产品附加值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1 海尔智慧双新风系列挂式空调

确实,从价格战的硝烟中突围而出的国内家电巨头不约而同地把设计创新提升至企业战略高度。一大批家电企业,如海尔、海信、长虹、创维、美的、TCL 集团、格力等都将工业设计定义为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之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发掘制造力之外的核心竞争力,正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主攻目标。他们强烈意识到,在全球市场上以“品牌”、“设计”而非简单的“加工”、“制造”来占据一席之地才有出路。这表明国内家电企业开始摆脱廉价、模仿的工业形象,努力向设计创新这个蓝海要效益,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跃进。家电企业的设计创新战略赋予了我国家电行业全新的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开创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力时代”。

二、我国家电企业设计创新的主要成就

家电产品作为一种后工业主义时代的产物,不仅是工业时代的功能产品,更应该是家电行业消费时尚的载体。一个充满工业设计品味的家电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用功能和欣赏审美、寄情功能的和谐统一。正是基于如此认识,众多家电品牌纷纷在工业设计方面投入重兵,重金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将创造性的设计元素注入自己的产品中,藉此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在家电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包括外观、结构在内的时尚化工业设计就成为突显企业品牌特色的重要途径,这是市场竞争到这一阶段而导致的变化。从我国家电企业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增添企业底气

任何企业都在谋求利润的最大化。我国家电企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发展设计过程中,我国家电企业设立了两个支点,即技术和消费者,通过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来定位设计,通过技术研究来推动设计,再通过设计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引领技术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因此,技术创新对一个企业来说也就成为引领其设计创新的引擎。

海信总裁周厚健期待把海信锻造成为中国的索尼,为此他设计了一套技术立企的模式:在发展新产业的过程中先从技术研发开始,成立研究所,经过一段时间技术培育和人才培养,具备产品技术向上走的时候再把它变成一个公司,从股权、管理到人才把它充实起来。这种架构极大地激发了海信设计人员的创新热情。2005年,海信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信芯”的技术突破,使得中国7000万彩电有了自己的中国芯。这正是海信注重技术创新的成果和体现。近年来,海信研发推出的ULLHD1080P 系列平板电视、天香系列平板电视、无线平板电视、网络平板电视、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等多款多媒体视听新产品,在多媒体技术、平板画质方面不懈追求,还应用背光源自动调节新技术,通过自动检测,将背光源亮度调至与周围环境光亮度相适应的最佳值,不仅节电、环保,而且很好保护了用户视力。其重点推出双核点晶系列平板电视,以极富金属质感的弧形窄音箱设计,使彩电更加精巧玲珑,同时具有互动功能、实现了“时光倒流、精彩再现”的家庭多媒体功能,从而问鼎2006CCTV 创新盛典的“最佳功能设计奖”。

2006年,海尔的不用洗衣粉洗衣机成为中国首个家用电动洗衣机除菌CAS 标准,此后海尔又将该技术引入到滚筒洗衣机中,设计生产出的海尔滚筒洗衣机,与三星、LG 一起摘得滚筒洗衣机行业最高奖项的6A 认证,并成为该认证中唯一一个国内家电企业,打破了国内洗衣机市场高端领域一直是外资把持的局面。不用洗衣粉洗衣机上市以来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销售实现翻番,销量占到高端洗衣机市场的55%。而在马来西亚,当地最高价格的洗衣机为1600 多马币,但是海尔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可以卖到3999 马币的高价。支撑高价的是自主知识产权,海尔这款产品有32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十五项,有两项国际发明专利:一个是双动力,波轮转,桶也转;另一个是凭借把水电解后获得的碱离子去除衣服上的污垢。

在空调设计方面,海尔的“三超双新风”空调获得了2006年德国iF 工业设计大奖,海尔不仅成为全球空调类产品惟一的获奖企业,也实现了该奖项成立53年以来中国家电品牌“零”的突破。海尔这款空调产品彻底解决了空调行业中超薄与高效不能共存的世界难题。它的成功显示出,工业设计绝不仅仅是“外观设计”,而是融合了品牌、结构、材料、颜色、控制、文化等多种因素在内的核心研发手段。

图2 美的冰箱

图3 美的冰箱

长虹的生态空调、平板DVD、数霸客厅娱乐中心等3C 产品在市场上也显示攻坚能力,这与强化设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其推出的具有美容养颜、辅助呼吸道治疗等功能的长虹SPA 养生空调,因使用了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的尖端技术,产品一亮相就接到来自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的大定单。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也启动科技创新战略,加大对空调等科技含量低的家电领域研发力度。进入2007 空调冷冻年度,美的以一个月推出一款新品的速度,相继推出了“清润星”、“冷静星”、“清净星”等技术创新的空调新品,分别实现了空调无水加湿、超强制热以及空气净化三项技术突破。

2.外观设计为产品“造脸”

研究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时,存在“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要7 秒钟,消费者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 秒内,外观设计的作用又占到了70%。消费者对于家居生活的个性选择使得家电的外观设计已经成为继功能之外的第二大产品因素。

为此,各个家电企业已将家电的外观设计提到了与技术同等重要的高度。在冰箱设计方面,像美的的平面直角造型和拉丝银面板、欧式竖把手设计,LG 引入平板化设计理念的冰箱,海信采用欧式三门银色外观设计的变频冰箱等,都在外观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家电业做工业设计的浩汉产品设计股份有限公司3C 经理张虹认为,“冰箱由于材质的多样化,使外观设计给产品带来了品质的提升。除了优质的PVC 塑料板、花纹钢板、拉丝面板以外,以LG、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厂商则将材质玩到了极致。韩系企业以深蓝色与暗红色为流行色的玻璃炫彩面板为主要材质,使产品拥有了十足的时尚感。”

空调的工业设计与冰箱在材质上基本相似,都是为了提升产品质感。空调近年来流行的工业设计为简约硬朗的风格,比如雅克力面板、玻璃面板、胡桃木等材质,给产品带来了大平板的感觉,提升了产品的档次,让产品有了晶莹透亮的质感。空调面板由于滑盖设计和动态画面的使用也提升了产品的装饰性。LG、志高等厂商还在空调面板上镶嵌装饰画面,并且通过按键将风景、动物、花草、人物等不同画面自动切换。

图4 格兰仕的“中国红”光波炉海报

确实,在漂亮的家电面前总能吸引人停留下来驻足观看。我国很多消费者之所以认为外资品牌的产品优于国产品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资产品注重工业设计,产品外观精细、漂亮。有人这样分析家电外观设计的魅力,“家电其实和人一样,有张漂亮的‘脸’,再穿身漂亮衣服总会给人以‘养眼’的感觉。”仔细分析消费者心理,我们可以看出家电设计受到了近年来家居设计风格的影响。消费者更加重视家电与家居之间的和谐与美观,很多消费者甚至已经开始将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作为时尚家电看待,认为它像时装一样能够彰显品味和个性,成为家中的装饰品。

3.色彩提升产品视觉冲击力

长期以来,白电产品的单调色彩营销被业内戏为“白色恐怖”,远远不能让消费者认可。近两年,白电企业不惜重金打造产品的外观色彩,点燃了白电产品的“彩色风暴”,这项革命在2006年达到了极致。

这也和消费者的审美趣味和消费时尚变化有关。十多年前全国几乎一个模式的四白落地家装,使得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白电必须往家居的白色调上靠,“白电”概念由此而来。现在则不同,老百姓的家装开始使用丰富的时尚色彩,色彩单一的“白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家居生活。因此美的、格兰仕、小天鹅、志高、新飞等白电企业的研发中心都设有专门的色彩设计室或者是请业界知名的设计公司对流行色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以便了解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而对色彩美学关注和运用的结果是,摆在电器商场柜台上展示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均摒弃了千篇一律的白色,而代之以宝石蓝、晴湖绿、玛瑙红、黄金橙、水晶紫、苹果绿等绚丽的色彩。

浩汉设计公司张虹认为,“颜色远不及价格、售后服务、品牌那么重要,但在这些表象的背后,颜色对消费者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对女性。颜色在女性购买白电的潜意识中已被提升至仅次于‘性能价格比’之后第二重要的位置,远高于其他。”

4.令消费者着迷的人性化设计

工业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科技以人为本。为长虹、伊莱克斯等厂商做工业设计的上海指南设计公司的工业设计师Alvin表示,通过冰箱内部的结构设计可以将人性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波浪形酒瓶架可以防止酒瓶滚动;悬挂迷你式储物盒有效利用空间放置一些较小的食品;保温可调果菜盒可以根据不同的水果蔬菜存储时所需要的温度进行调节,使果菜保持持久新鲜;防渗漏搁物架采用高强度钢化玻璃加防漏设计,洒落的液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可以放10 公斤重的大西瓜。

在洗衣机方面值得一提的就是倾斜面的设计,无论是斜翻盖、波轮机的倾斜还是彻底斜面滚筒,都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人性化的使用。比如松下洗衣机的斜面滚筒,其斜面式设计的好处不仅包括省水60%,还可在洗涤过程中随时开门添加衣物。

空调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舒适和智能化方面。比如可以上下双面出风的空调,不直吹人体;通过多层抗菌过滤网的设置,提升杀菌率;应用计算机三维模拟设计的全新优化风道,使出风顺畅流通,同时采用最新改进的不等距贯流风轮,保证空调运行安静等,从而带来了智能化。

5.中国文化元素为家电设计添彩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国际上对中国文化元素也日益重视,并在工业设计中有创造性的运用。目前国外企业已经将许多中国元素设计到自己的产品中,如LG“豪门”冰箱箱体出现了唐朝皇家贵族衣饰上的图案,俗称“盛唐纹”,令人感觉融会东方文化又颇具皇家风范,BOSCH 推出了符合中国家庭的厨卫产品,三星全球发布的70 英寸采用LED 光源的液晶电视,在中国推出的这款电视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中国的祥云图案设计在电视边框上。三星电子中国总部彩电产品营销次长李明旭表示,70 英寸LED 电视会在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风格,中国市场推祥云图案就是看重其寓意好,应该会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显然,为更好地打入中国市场,国外企业已经开始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尽量在其产品中体现中国元素。

国内家电企业也不甘落后,在设计中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和使用,像美的“天鲜”系列三门冰箱采用独具东方魅力的酒红花纹、淡金云纹外观,集时尚气质和尊贵品质于一身,颇显档次。

格兰仕的“中国红”光波炉更是代表着家电企业的一种努力— —探求“中国特色”工业设计的方向。银色钛膜玻璃面板加上动人的红色镶边,透过大动感彩色显示屏与不锈钢机身、内腔,处处流溢着时尚元素。从外观看来,“中国红”光波炉可谓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格兰仕工程师透露,“中国红”的设计研发源于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红”陶瓷。在古代大红色陶瓷往往是“千窑难得一宝”,其经典的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意义,而红色更是国人的经典主题,满足“国人的民族情结”。

光波炉开创性地使用了经典的“中国红”元素,把中国红釉陶瓷的经典文化与新型家电的时尚和谐地融合了在一起。无论是在厨房,还是大厅、卧室,“中国红”都展现着古典与现代的温馨和谐气息,与居所闲逸生活“不谋而合”。而且,“中国红”一系派生多款,功能设计各有侧重的近十款产品,更能调和各人的“口味”。

“中国红”,民族的红,洋溢着浓郁的文化与激情,经典而传统的元素配合流线造型,不由得感叹它是“为时尚而生”。在设计上,大方、新颖,靓丽的动感大彩屏,多种自动烹调菜单、多段烹调、快速解冻烹调、独创杀菌技术、儿童保险锁技术和部分“中国红”光波炉还特设“宝宝键”,让热牛奶、消毒奶瓶等以往烦琐事宜“一键搞定”,除了照料婴儿以外,这种“贴心设计”给上班一族、青少年学生也提供了足够的方便,它简直就是一件令人爱上美食的厨房艺术品。

而购买“中国红”的人们,除了钟情它的传统、经典、时尚以外,还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如中国红,红红火火、好日子;美食蒸,蒸蒸日上新事业。

可以想见,随着中国工业设计蓬勃发展,一大批中国本土优秀的工业设计公司和设计大师也开始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风格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从“中国结”到“中国红”的流行元素大量运用,势必会在家电设计中刮起一股“中国风”。

图5 长虹品牌标志

三、我国家电行业设计创新的基本特征

总结我国家电企业在进行设计创新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 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并能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创新战略。

海尔很早就明白: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最核心的环节不是技术而在于设计。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表示:”我们的技术创新和那些国际大公司比较起来,现在就要达到他们的水平根本不可能,因此我觉得海尔的发展应该主要体现在差异化,不和他们在同一条道路上竞争。”确实,海尔最为成功的实践就在于差异化竞争,而这个差异化的途径就是设计创新。在海尔,对设计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产品层面,上升为一种新的需求和竞争力的设计。原创设计是一个企业产品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必要因素,缺少了原创设计点的产品没有生命力。

图6 志高北奥之光系列挂式空调

总部位于深圳的康佳集团则全力构建公司的“大工业设计观”,即在康佳工业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为一个研发概念,而是开始演变成涵盖外观、界面、使用行为、消费心理、趋势分析、产品策划、材料与工艺等多专业、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工业设计”概念,被提升到借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度。康佳的管理层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满足需求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消费者往往更关注从自身个体需要,而不仅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考虑产品。核心技术的发展追求标准化、稳定化与模块化,不易满足差异化的需求,而工业设计作为核心技术的外化,作为核心技术的载体与体现,则可以有效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差异化。康佳正在全面推进质量、精品和创新三大工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提升工业设计能力,以价值经营策略构建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自我否定与发展,康佳已经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业设计提升之路。

国内另一大家电巨头四川长虹于2006年4月推出全新的品牌战略——3C 战略 (聪明Clever、舒适Comfort、酷Cool),正式发布了“快乐创造C 生活”的新品牌形象。对此,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的解释是:“聪明(Clever),舒适(Comfort)和酷(Cool),就是长虹要传递给消费者的新的声音。这个C 不仅代表长虹(Changhong),代表中国(China),更代表广大消费者(Consumer)。我们希望这个C 成为长虹的专用词汇,想到C 就想到长虹,想到长虹就想到长虹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种力量。”传达的观念就是,长虹的产品是聪明的产品,它知道用户想要做什么;长虹的产品是操作便利,使用舒适;而且,长虹的产品也注重其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让你感觉到它很酷。目前长虹工业设计正由传统的产品外观设计拓展为用户研究、动漫设计等范畴;在长虹内部,工业设计宏大的愿景是:2008年成为中国家电设计的领先者;未来几年,成为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设计品牌。用长虹人自己的话说就是“最终创造属于消费者的长虹产品的DNA”。

此外,美的、TCL、海信、厦华、夏新、创维、美菱、荣事达、格力、小天鹅等国内家电企业均启动了设计创新战略,这种惊人的步调一致在其他行业是绝无仅有的。也许正是因为长期处于残酷的价格战的红海中,以及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敏感性,我国家电企业才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打响向技术创新要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战,以设计创新带动差异化竞争,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发展真谛。

(2) 进行科学高效的设计流程管理

一个产品设计要成为好的设计,作为企业而言,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设计流程平台来支持。虽然我国的家电企业对设计流程管理都较为重视,但做得最为出色的当属海尔。海尔通过组织结构的再造,将企业原有的金字塔式直线职能结构改造为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市场链流程,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转,基本实现了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营运资本的“三个零”目标。海尔通过大力推进的设计流程再造,逐步构建了国内唯一、全球领先的三元一体的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设计流程平台。其中,A.设计中心,以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为目标,从信息收集分析、用户需求概念研究,到产品原理概念设计、设计原理数据制作。设计中心的设计方案是引领国际设计趋势、满足用户潜在需求,体现设计原理概念的有竞争力的方案,并为模型制作提供了基础数据。B.模型制作和用户体验中心,对设计中心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原理数据,数控制作设计的外观模型和结构模型,并对以后的模具设计提供工艺和结构验证;同时开展用户体验测试,测试用户对设计产品的感官和使用性。C.模具设计及试制中心,对模型制作并经用户体验完善的方案,开展迅速模具验证、并运用逆向设计进行模具的设计并进行小批量试制。

图8 海尔等知名品牌空调在俄国销售

图9 海尔大屏曲面电视海外首发

通过设计流程的再造,海尔三元一体的创新设计中心,为产品设计提供高效的设计平台支持,从而保证每一个产品设计都能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样的设计流程平台可以实现每个产品方案从创意到模型再到模具的一体化设计。

随着海尔全球化品牌设计战略的实施,海尔还完成了全球设计管理体系的构建,建立了全球设计管理委员会,搭建了海尔集团全球设计管理平台,制订了海尔集团全球设计规范和推进体系,建立了海尔集团全球设计推进评价平台和产品设计竞争力评价体系,规范了海尔集团的产品品牌形象。

(3) 设计研发团队的内引外联、中西结合

在国内家电企业开启的设计蓝海之争中,招揽人才成为一个重头戏。为抢占设计高地,国内各家电巨头使出浑身解数,美的、创维、长虹、TCL 等纷纷聘请了知名设计研发团队、建立工业设计中心,为设计师提供了无比优越的创新条件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如长虹公司将原三星创新设计中心总设计师高登·布鲁斯揽入门下,聘请其作为长虹的设计顾问,入驻长虹深圳创新分部,带领长虹团队深入开展用户研究。长虹还拿出100 万元重奖长虹SPA养生空调科研团队。创维低调与意大利MR&D 等国外设计公司展开合作,并搭建了以著名工业设计师吴锦辉为首的海内外设计团队。TCL 则招募到了全球著名的倜傥(TIM-THOM) 工业设计团队,其首席设计师杰拉德·沃尼奥已开始领军统筹TCL集团的产品设计。“倜傥”工业设计团队开发的“炫系列”液晶电视是第一波强攻击新品。

康佳不断加大对工业设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邀请专家到康佳进行讲学并定期送设计师出国考察、培训。着重培养工业设计团队的合作意识,通过强调团队合作来提升工业设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大陆本地工业设计机构的基础上,康佳在韩国首尔、日本东京等地建立了设计工作室,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设计信息及业界技术,以把握当今科技的时尚潮流。目前康佳正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招聘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并建成欧洲工业设计中心。同样美的在科技创新战略指导下,不但在资金以及外部合作领域加大投入,而且加大了对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美的计划高薪聘请2 倍于现有规模的技术研发团队,加大研发力度。据悉,美的完成了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突破,并以数倍于业内同行的投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重金吸引各地优秀的科研人才加盟美的;与此同时,美的也积极整合国内技术资源平台,将其博士后工作站扩大了数倍,并与国家和广东省科技发展基金合作,发展“家电网络系统”、“嵌入式软件设计系统”等多项重大国家课题。

美的荣事达合资公司与台湾著名工业设计公司浩汉(ROVA)公司签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而美菱也首次特设了工业设计研究室,用以专门对冰洗产品的设计研发。小天鹅集团直接从事洗衣机设计的工业设计部门有10 余人,小天鹅产品此前几乎全部是自己研发,但现在小天鹅已经考虑在工业设计方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更加深入、长期的设计研发合作。东菱凯琴鉴于小家电产品在工业设计上的重要性,目前正与法国一家工业设计公司商谈战略协作的事宜,并将导入“法式西电”概念。而格力集团已经正式决定将在不久之后开始建设新的厂房大楼,据说,新楼将专门用来支持家电产品的工业设计。

(4) 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

与此同时,通过工业设计比赛大肆招揽创新人才,正成为主流家电企业衍生的新动向。目前内地家电企业参与工业设计最普遍的一种方式是产学结合,联合国内高校设计学院的师生力量共同来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创维集团举办的首届“创维杯”平板电视工业设计大赛,在第一时间获得国内数十所高校的学生及大批独立设计机构响应,创维研发部门立即建立与获奖者的联系,培养和招募后备军。2007年,长虹举办首届创新设计节暨“长虹杯”全国大学生感观创意设计大赛(该设计大赛已举办了5 届),新飞也和西安交通大学就“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展开合作。据长虹创新设计中心副主任叶根军介绍,举办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可以从参赛学生的作品中汲取不少灵感。长虹在很多产品中运用了学院师生的设计元素。

类似的企业冠名的工业设计大赛每年都有许多,有业内人士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目前中国工业设计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单个企业想投入工业设计的成本也较大,所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改变目前家电企业的处境,也有利于增强它们的研发实力。”

(5) 充分挖掘创新潜力,勇敢加入国际竞争的大舞台

因为处在市场激烈竞争的风口浪尖,我国家电行业市场意识最早建立而且至今领先,上到董事长总裁、中到开发生产、下到清洁工门卫,均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并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和预算支持。在产业发展中,整个家电业新的观念和意识有进有退,有张有弛,都在不断进步,决断力和执行力持续提升。在相对完善的制度流程的保证下,我国家电行业的顾客意识和品牌意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当之无愧是类似行业学习的榜样。

我国家电企业深刻认识到,在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化竞争的情况下,我们暂时在核心技术、资金方面还不能同那些跨国公司相比,但是,工业设计属于创意产业,它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只要策略得当,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这方面与外国公司一比高下——在核心技术以及各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工业设计是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突破口。

像康佳为全面推进价值经营策略,鼓励工业设计人员大胆创新,提升产品工业设计水平,2005年,康佳集团特别设立了工业设计专项奖,分设 “康佳之光”、最佳创意表现、最佳市场表现和优秀工业设计等多个项目,重奖优秀工业设计人才。2006年5月,在以“创意康佳• 精品之夜”为主题的26 周年庆典典礼上,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侯松容亲自设宴款待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业设计人员,并拿出近100 万元重奖工业设计人员。

海尔的设计贯彻着“人单合一”的管理理念。“人单合一”就是人与市场结合到一体,“单”就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人”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做到第一竞争力,每个人对“单”负责。因此,每个设计人员都要经营自己的设计竞争力,每个设计人员都要按照海尔提出的T 模式(Time 准时、Target 目标、Today今天、Team 团队)来提升设计的竞争力。为实施这一理念,海尔利用在全球各地的本土化网络,建设本土化的创新设计团队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设计师,从而保证真正了解用户需求,为消费者提供能满足差异化需求的产品。

海尔为中东市场设计的“洗大袍子”的洗衣机就是典型的一个案例。中东地区的居民喜爱穿质地柔软的长袍,加上气候炎热,一个家庭每天需要洗的长袍子至少在10 件以上,当地消费者要求洗衣机洗袍子要洗得干净、快捷。针对当地消费者这种特别的洗衣需求,海尔设计出大波轮、一次能洗12 件大袍子的大容量洗衣机,既洗得干净又能实现低缠绕和低磨损。这种洗衣机在当地极受欢迎,销量飞速上升。

重视设计创新,避免产品的同质化,正是国内家电企业与国际竞争接轨的转折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这代表着注重设计创新的风潮正逐渐在中国家电企业中建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机制,中国家电企业得以真正进入国际市场,从以前简单的“加工者”变身为“创造者”,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跃进。

四、制约我国家电行业设计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不少家电企业已经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并尝到了设计创新的甜头,但跟欧美、日本等工业设计发达、成熟的家电巨头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暴露出不少问题。

首先是历史积淀不够。家电行业是我国最早引入工业设计概念的产业,早在20多年前就有一大批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师投身到家电行业。可是其后很多年,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中国家电企业在以“产品、市场”为核心的规模化战略下快速发展,市场部门成为核心力量,工业设计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缺乏应有的重视。

20余年来,我国家电企业大多走着相同的路径,工业设计在整个行业长期“跑步前进”中被严重的忽略。台湾浩汉设计公司总经理陈文龙说:“1997年我来中国内地座谈、演讲的时候,内地的企业家们对工业设计表现出来的是冷漠,甚至缺乏基本的认识。”

这种局面一直到新世纪才有所改观,至今不过7、8年的时间。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工业设计上百年、数十年的历史来说,我们在工业设计方面积累的经验还很欠缺,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核心决策层对工业设计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导致在某些层面上容易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工业设计的应有功效。

其次,除了海尔、长虹、美的等设计领先型企业之外,更多的国内家电企业对工业设计虽然热情可嘉,但还没有摸索到成熟的模式,在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式上显得非常凌乱。这显然同20 余年来我国家电行业发展过快、竞争过于激烈,从而导致企业在工业设计领域缺乏应有的积淀有关。

事实上,在一个完美的工业设计体系中,工业设计要覆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有的企业往往正在研究的,是两三年以后才投放市场的产品设计。精雕细琢下的产品设计不仅能够极为准确地切入市场,还能为企业带来很好的利润和品牌信誉。我国的许多家电企业显然还缺乏这种长远的眼光。

在不少国内家电企业内,工业设计的话语权还很小,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对工业设计存在认识上的错位。目前国内仍有不少的家电企业认为工业设计就等于外观。这在很大程度上令工业设计发展误入歧途,也导致了专业设计公司同制造商之间的价值观错位。例如国内企业一般都是要求设计公司在短期内提交外观方案,在此之前几乎不闻不问,即使有沟通也很浅薄。广东某日用电器集团高管也表示:“制造公司拿出10 万元支付设计费,和拿出100 万元来支付设计费,所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工业设计的价值判断,国内很多公司选择前者。”

因此,如何从家电产品质量、外观、市场、渠道、服务同质化竞争中突围,从以成本为先的制造型企业,转变为以设计为先导的品牌型企业,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迫切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强化对消费者的研究,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把产品设计、商业策略、营销策略、品牌策略等各方面都统一、协调起来,成为一个高效运作的系统。

第三,受限于多数企业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和要求有失偏颇,我国本土的专业设计公司水平还亟待提高。据了解,同成熟的跨国公司相比,多数国内家电企业对工业设计的工作价值认识不足,在资金和开发时间方面都有很大局限——多数国内家电企业在产品前期开发阶段,几乎没有同设计公司充分沟通,只是粗浅地提出产品要求,至于应该重点讨论的产品定位问题也少有提及。

同时,由于客户资源有限,专业设计公司也处在价格战的漩涡中,这极大地削弱了专业公司的发展空间,在客观上对制造商的工业设计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

第四,我国工业设计走的是“理论先行”模式,即高校设计教育在先,企业工业设计实践在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较为严重。产学研结合是当前家电领域工业设计的最大特点,企业可以借助设计院校的资源和力量,吸纳更多有利于企业创造的元素,增强自身的工业设计能力。但存在的问题是设计和产业化有距离,学院派设计出的产品还没有在家电业得到广泛应用,只是起到给企业提供样本的作用,离真正产业化还很遥远。以长虹已经成功举办5 届的“长虹杯”全国大学生感观创意设计大赛为例,目前只有三年前的一件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其他设计都没有量产。

除此之外,多数中国家电企业还存在对工业设计其他方面的观念偏差。如为了规避风险或者追求风尚,多数企业仍然将设计定位在与市场同步或跟风。然而,工业设计的正确理念恰恰是,应该在产品投放市场前数月就开始为市场的变化做准备——企业是否能从战略角度将观念及时纠正,也将影响到工业设计的水平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产权”本应是工业设计所能产出的重要成果,但许多行业专家对此却提出了担忧——中国在制度上缺少对企业前期研发成果的保护,诸如产品前期的分割设计等“软性设计”,没有相应的标准保护或衡量,这不仅打击了工业设计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令企业对有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流失感到无奈。

此外,中国家电行业已经进入到“微利时代”,在利润率相对偏低的情况下,企业各方面的运营费用都在压缩,其中自然包括本就投入不大的技术研发领域。而工业设计的种种要素决定了若想有成,就需要大规模地投入。因此,正在对工业设计进行改进、投入资源的中国家电企业,能否在低利润下继续保持热情也有待考验。

猜你喜欢

工业产品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工业人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