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

2015-01-22樊彦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颅脑神经功能康复

樊彦卯

河北井陉县中医院神经外科 井陉 050300

研究提示,每年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病率在180/10万~250/10万[1]。一般颅脑损伤患者疾病情况均较严重,患者均存在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大量研究文献提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几率,强化其生活自理能力[2]。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07—2013-07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均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干损伤或脑挫伤。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3~66岁,平均(43.4±3.1)岁;车祸致伤28例,跌倒致伤6例,坠落致伤4例,打击致伤2例;手术治疗18例,保守治疗22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5~69岁,平均(44.6±2.9)岁;车祸致伤27例,跌倒致伤7例,坠落致伤3例,打击致伤3例;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21例。2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且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脱水、消肿、止血、消炎等常规处理,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于病情稳定2d后开展综合康复训练,内容包括促醒治疗、针灸治疗、电刺激等。(1)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实施床上体位变换训练,叮嘱患者正确摆放其肢体方位,取患肢功能位,在训练过程中,督促患者由被动运动转化为主动运动,遵循由近至远的顺序,随后实施卧位平衡与口腔面部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实施行走训练、坐姿训练与站立训练。5d/周,50~90min/d。(2)尽可能要求患者自主完成进食、穿衣、梳洗等日常活动,并指导患者进行技巧性动作训练。(3)促醒治疗。在患者昏迷期间,模拟乐器声音、自然环境声音及动物叫声刺激患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让家属为其讲述患者关心及感兴趣的话题内容,聆听歌曲等,每间隔半小时呼唤患者的姓名,观察患者的应激反应。(4)针灸治疗。取患者百会、外关、肩俞、环跳、足三里、曲池、合谷等穴位,采用毫针刺激,采用写法与点刺法,刺激其穴位,1次/d。(5)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患者神经驰缓期应用电刺激进行治疗。取患者仰卧位,放置电极,并按照患者治疗的实际情况,定位电刺激部位,将电极置于患者肌肤上侧,设定点刺激参数。一般为单向方波,设定间隔时间为13s左右,定位刺激频率为30 Hz,设定脉宽为300μs,刺激强度为25mA 左右,设定刺激方式为自动,30min/次,1次/d,5次/周。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3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34.56±2.32)分,治疗后(69.45±5.13)分;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33.67±3.12)分,治疗后(41.52±3.06)分。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清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清醒时间(9.36±2.41)d,并发症7 例(17.5%);观察组清醒时间(6.19±1.78)d,并发症2例(5.0%)。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主要遵循促进患者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原则,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3]。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与其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代偿性,同时具备自然恢复的能力。采取早期康复治疗,主要捕捉了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特点,能够促使脑组织中侧支循环体系的重构,使得病灶附近脑细胞能够完成重组与代偿,进而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现状。采取按摩、针灸及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肢体的痉挛与收缩,使患者肢体肌肉能够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下,进而预防远期关节僵直现象的产生,避免肌肉萎缩。同时被动运动刺激能够有效激活人体运动通路部分的大量神经元,重构其运动反射反应,促使其神经反馈能够正确输出。而综合康复治疗的尽早介入,能够在早期阶段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患者的生活水平,使之能够早日回归社会。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借助针灸刺激、电刺激来调节患者脑部神经的兴奋度,激发代偿回路,以促进新通路的产生,改善患者损伤神经元功能[4]。促醒疗法则主要通过声音的刺激与作用,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起到细胞按摩的效果,改善人体脑部组织的摄取氧分的能力,改善大脑内部的血液循环,提升其修复能力。

总之,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能够缩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蔡正华,黄志东,马宝君,等.额颞部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执行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2):1 497-1 499.

[2]陈海燕.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损害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10):742-744.

[3]陈正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3):303-304.

[4]韩永耀,刘玉翠,张英,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9):720-721.

猜你喜欢

颅脑神经功能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