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通体系建设是西部“三农”创新驱动的好战略
2015-01-22鲁向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鲁向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大流通体系建设是西部“三农”创新驱动的好战略
文|鲁向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我国农村改革丰富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发展现代流通服务业是我国现阶段“三农”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特别在我国的西部,更是如此。新的需求,新的机遇,在新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努力搞好现代社会化大流通体系建设是现阶段“三农”创新驱动的好战略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用现代网络信息业引领现代流通业是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引擎、新基点,潜力巨大,前景辉煌。
人所共知,流通业作为社会再生产运行的中介,历来是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联结纽带,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经济中,流通业已经明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现代流通业已经逐渐成为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和巨变的载体,因而现代流通业就成为区域性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力量。但是目前在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通体系残缺不全,流通设施陈旧,流通产业发展滞后、流通的效率低下、流通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导致当前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重要根源之一。所以,加快建设我国西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三农”壮大和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战略性驱动作用。
城乡统筹,社会化服务,现代流通服务业是必备的基础条件之一。这是我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战略任务的一个重大内容。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启动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仍然具有战略性基础意义。这是一种在不发达地区启动区域性特殊地带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必须长期坚持,努力完善,以促进整个传统农业的彻底改造和产业升级换代。
分散细碎的小农经济,只有通过现代流通业的社会化服务,才能顺利进入社会化需求的大市场,也只有大流通才能催生大市场,由大市场来催生社会化大生产的逐步发育和完善。这是加快市县乡村分散的小生产和集中的大市场相衔接的一个桥梁工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和农民的转型“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社会化现代流通服务产业的功能,加速流通产业链的整合和服务功能和水平的提升。以加速历史时期小打小闹式“走西口”向现代与国际接轨的新的经济带兴起转变。
我国西部的小农经济由来已久,转型缓慢,原有的流通体制和机制僵化、无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是统筹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机制和流通落后状态的内在需要。现代流通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机制不断涌现,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和前景。面向需求、面向市场,充分利用现代优势特色生物资源、现代生产资料和现代科学技术,造就新的多元化生产和流通经济体系,势在必行。
我国广大农村整体统筹、系统推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代流通服务业必将应运而生,发展壮大。这是增强市县乡村整体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多样化、多途径的发展在现阶段是一种可行有效的途径。
现代农业的发展,渴盼新的生产要素的介入,亟须多种形态的重新优化组合,现代流通服务业大发展是当务之急和有效手段之一。这是直接的促进农业生产,惠及广大农牧民,使农村生产与消费,更加便捷、安全、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培育和支持农牧民这个经营主体意义重大,让广大农牧民率先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活起来、火起来、富起来是我们支农、富农的着力点,大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拓与建设,大流通,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