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5-01-22马佳丽赵曙虹梁素娟赵春梅华河北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邯郸056002
马佳丽 赵曙虹 梁素娟 赵春梅 杨 华河北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 邯郸 056002
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
马佳丽 赵曙虹 梁素娟 赵春梅 杨 华
河北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 邯郸 056002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护理
颅内动脉瘤主要发生部位是Willis环动脉分叉处,只有中膜和外膜而组成薄壁[1],发病率0.19%~8.93%。颅内动脉瘤易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脑血管病之一。颅内动脉瘤在破裂时头痛剧烈,有时还有精神障碍,较严重的意识丧失,若发生再次破裂病死率极高,因此预防动脉瘤的再破裂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目前,血管内介入和显微外科夹闭是闭塞颅内动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2]。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发症较少,创伤也较小,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以占主要地位[3]。在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院对2010-2014年进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9例在精心的护理和治疗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9例,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男39例,女40例;年龄33~75岁,平均(43.1±2.8)岁,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行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在79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95枚,其中单发动脉瘤65例,双发动脉瘤12例,三枚动脉瘤2例;宽颈动脉瘤15枚,窄颈动脉瘤为80枚;>7mm动脉瘤为25枚,3~7mm 30枚,<3mm 40枚;在手术前均做了CT检查,发现65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还伴头痛、恶心以及呕吐症状,25例有昏睡,30例困睡,有10例为浅昏迷),14例患者颅内不存在出血;14例颅内未出血的患者中10例因长期头痛来医院就诊,行CTA检查发现,2例因长期头晕行XRA检查而确诊,2例因脑梗死行CTA检查时发现。79例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15例,Ⅱ级60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0例。采用单纯微弹簧进行栓塞的动脉瘤65例,进行栓塞时,使用微弹簧圈(支架辅助)的动脉瘤16例,使用载瘤动脉进行栓塞动脉瘤10例,使用微弹簧圈(球囊辅助)进行栓塞的动脉瘤4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一般护理:因颅内动脉瘤有出现二次破裂的风险,如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那么患者的病死率会大大增加(增加10%)。所以,临床上必须避免动脉瘤诱发的一切因素,在入院确诊后等待治疗的过程中,病房环境要保持安静,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密切观察血压,保持平稳[4]。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流量氧气吸入。可服用扩张血管和治疗血管痉挛的药物,保证脑细胞氧的供给。使床头抬高15°(使静脉充分引流),为了减轻脑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护理人员不仅要观察病人的瞳孔变化及意识状况,还要观察肢体活动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倘若患者突然发生瞳孔扩大、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呕吐恶性等症状,应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这时,护理人员要随时告知临床医生,并做好马上手术的准备工作。
1.2.1.2 做好心理护理:给脑动脉瘤患者做神经介入术,是比较新型的治疗方法[5],患者和家属对这种治疗方法不够了解,难免会担心治疗效果和手术风险;另外,手术的治疗费用较高,使患者和家属有精神和经济负担。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仔细的给患者和家属说明治疗优越性,告知家属治疗的目的和方法,缓解患者消极和恐慌等情绪,增加治疗信心。另外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存在较高的风险,护理人员要主动、反复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预期后果,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同意。
1.2.2 手术中护理:患者进入介入室后,辅助患者摆好适应的体位,头托固定头部,叮嘱患者在做造影的过程当中,如果感到不舒服,一定告知医护人员[6]。另外护理人员也要准备好利多卡因(麻药)、造影剂等。在手术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动脉加压的输液袋,密切观察动脉加压袋的压力(保持在400mmHg)。输液时避免空气入静脉造成不良后果。在手术中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第1次使用剂量2~3mg(kg· h),以后使用剂量减半,每1h给药1次,记录使用时间和用药剂量,及时报告医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使吸痰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有情况及时和麻醉医生沟通,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在手术过程中血压一定要趋于平稳,让手术顺利的进行。在造影时出现脑血管或者动脉血管痉挛,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这时可不断泵入尼莫地平,时刻观察病人瞳孔变化,注意动脉瘤再破裂的危险,倘若发现患者的瞳孔散大,及时向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报告。
1.2.3 手术后护理:对穿刺部位进行护理:在穿刺点要行压迫止血(采用动脉压迫器),压迫时间保持6h,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渗血等情况出现,行股动脉穿刺时,因全身都要经过肝素化处理,穿刺点最易形成血肿或者出血等状况,所以在手术后还要特别关注足背(穿刺的足背)动脉的搏动状况,注意下肢的皮肤温度、下肢神经感觉情况,再和对侧的下肢进行比较。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做相应处理。血管痉挛护理:由于动脉瘤的破裂,血液会流进蛛网膜下腔,血管易产生致使血管收缩的物质,致血管发生痉挛,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给予尼莫地平,采用静脉泵入,使痉挛逐渐缓解,脑缺血能得以预防。尼莫地平的不良反应会让患者血压下降、面色潮红等。为了便于颅内静脉的回流,减轻脑水肿,患者床头抬高15°左右,每小时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记录。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好,保持脑灌注,预防血压过低引起脑梗死。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等。介入治疗后不能麻痹大意,还可能出现第二次出血的危险,让患者明白再出血的诱因,不要情绪激动,也不能用力大小便。
2 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和护理,3例造影时出现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6例动脉瘤在进行栓塞治疗时破裂出血,经处理和填塞,术后坚持腰穿引流,疗效较好;余13例在穿刺点发生皮下血肿。25例在手术中脑血管出现痉挛,经动脉内注射罂粟碱,痉挛完全缓解。2例和他人发生矛盾,动脉瘤2次破裂,立即经过开颅手术,在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下,病人恢复良好。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其主要优势是可以控制自由释放微弹簧圈,起到使动脉瘤完全栓塞的目的,避免开颅手术,有效性增加,安全性也相应增加。
本文中造影时3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7],可能是因为造影剂的压力较大,是患者的血压波动过大造成。6例患者动脉瘤在进行栓塞治疗时破裂出血,经过处理和填塞,在术后还坚持用腰穿引流,治疗效果较好,这可能是因为微导丝和微导管、微弹簧圈把动脉瘤刺破而造成的。文献报道[8],血管内介入治疗,使动脉瘤发生的几率是1.28~7.98%,本文中显示,动脉瘤在术中破裂的几率为7.59%,和文献报道相符。25例患者在手术中脑血管出现痉挛,经动脉内注射罂粟碱,痉挛完全缓解,主要原因是手术中的导丝或导管刺激血管而引起,要及时纠正,否则可能有导致脑梗死的。有2例患者和他人发生争执,导致动脉瘤第二次破裂,经迅速开颅手术,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较好,术后一定要告知患者,控制情绪,不能用力大小便,否则会有再次破裂的危险。由此可知,血管内介入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的过程中属于微创,医生、麻醉师和护师三者很好的配合非常关键,如手术中一个小细节的忽视都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术前准备、手术中严密监测及术后精细护理都决定着手术的成败。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着很重要作用。
[1]朱卿,兰青.颅内动脉瘤的个体化介入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0(20):3-6.
[2]李学如.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0):2 925-2 927.
[3]邓鹏.115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皖南医科大学,2013,5(1):1-10.
[4]邱鹏.7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吉林大学,2010,3(1):6-9.
[5]朴建民.颅内动静脉畸形伴发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吉林大学,2014,3(1):8-12.
[6]孙美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泰山医学院,2011,3(1):4-8.
[7]张菊花 .老年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13,12(22):465-468.
[8]邱均.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材料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2013,4(1):9-12.
(收稿2015-01-23)
R473.74
B
1673-5110(2015)21-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