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
2015-01-22刘艳萍陈玉香通讯作者范晓燕曹艳艳周家琪种忆雯
刘艳萍 陈玉香(通讯作者) 范晓燕 曹艳艳 周家琪 种忆雯 曾 霞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00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是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疾病,多引起脑部大血管较重的大面积脑梗死[1]。二者同时合并出现时,其治疗和护理难度增加,并发症和不安全因素增多,如何做好患者在院期间的安全管理,防范和减少不安全因素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是面临的实际问题。现将我科2011-02-2014-02收治的67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在住院期间发生的13例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02-2014-02收治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58~83岁。心房纤颤诊断依据心脏听诊、ECG 证实或24h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脑梗死诊断经CT 或MRI检查证实,且符合其诊断的标准[2]。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5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14例,其他为甲亢、心肌病等。安静状态下发病46例,活动中发病21例。首发症状:意识障碍11 例,失语14 例,一侧肢体偏瘫34例,呕吐伴大小便失禁8例。
1.2 治疗方法 给予抗凝治疗,应用华法令、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脱水治疗,应用甘露醇、呋塞米;保护脑细胞、改善脑部循环的药物如胞二磷胆碱、依达拉奉、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甲亢者,给予疾病相应药物治疗。
2 结果
发生不良事件13例,分别为坠床3例,跌倒2例,患者自行拔除胃管2例,静脉用药速度过快,引起低血压5例,患者未按照医嘱要求规律服药,过量服用华法林,引起尿道出血1例。汇总归纳为三类因素:(1)医院设施因素;(2)护理人员观察巡视方面;(3)患者自身因素,不配合、不依从等。
3 讨论
不良事件内容覆盖面极其广泛,其定义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因具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感觉、心理和情感障碍等,且并发症较多,住院期间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坠地、滑倒、烫伤等安全事件[3]。从13例不良事件中可以看出,医院硬件设施是防范不良事件的第一步,3例患者因无护栏发生坠床,发生在晨起5:00~7:00 2例,发生在23:00 1例。分析其时段发生坠床的主要原因为:晨起5:00~7:00患者意识不完全清晰,对床单元周边小环境不熟悉,习惯自己独立行动。22:00~24:00,脑梗死患者因肢体疼痛、药物刺激、睡眠环境陌生、情绪消极、基础疾病折磨等原因有不同程度的生物钟倒置表现,且均伴有睡眠-觉醒节律异常情况[4]。上述事件经科室上报相关部门,紧急调换病区内无护栏病床,均改为左右加床档护栏,并告知家属床档使用方法,护理人员在易发生坠床时段(5:00~7:00,2:00~24:00)增加巡视次数,将常用物品放置于患者易于取放的视野范围内,杜绝了坠床事件的再次发生。跌倒原因分析,一是房间地面湿滑,二是卫生间无坐便器,针对该原因采取的防范措施为:(1)地面湿式拖抹,不保留水滞痕迹,病室拖地未干情况下及时设防滑标识。病房内光线充足,地板干净,并在电梯间下梯口、病房门入口、卫生间入口等醒目地方黏贴防跌倒标识,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指导。(2)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房间内配备移动坐便器,告知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因素方面,查找原因,5例患者中4例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扩血管药物使用中,看护人员给予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放开调节阀,液体速度过快引起患者意识模糊、血压降低,经积极应用升压药物,对症处理,患者病情稳定。总结其原因和对策是,对应用的每种药物都要认真交代注意事项,按时巡视,并要有足够耐心和时间倾听患者表达;在入院初期、治疗中期和出院前任何时间段均要做好疾病宣教指导,特别是用药方面,交代具体服用时间、用药后的不适、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看服到口。在应用利尿降压药物时,应测量血压、观察尿量及患者的意识状况。护理人员多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患者自身因素中服用华法林时1例,因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将INR 维持在目标范围内[5],开始应用阶段,应每周监测INR 2~3次,共1~2周,调整剂量时需要重新监测,并且服用时间必须相对固定,且每天服药时间相差<2h[6],该患者INR 波动较大,反复抽血化验,患者感觉痛苦,难以配合,自行把2d剂量一次服完,连服用3d才告知医生,INR 值高达5,引起尿道出血(肉眼血尿),经应用维生素K 对抗治疗,INR 值维持在2~3。该案例提示我们,患病后患者的心理较脆弱,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多关心和交流,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特殊药物引起的症状变化要严密观察,解释各项检查和用药的必要性,对不良反应预防在前,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
目前,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已经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病人安全越来越受到公众和专业人士重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医疗不良事件,保证病人安全,已成为国际共识[7]。而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已被正式纳入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8]。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逐步退化,许多老年人同时患多种慢性病,并服用多种药物也导致其跌倒的风险增加[9]。目前,老年房颤病人合并的脑梗死已成为高发病种[10]。因此,对房颤合并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强化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制订老年患者防跌倒健康教育手册,并定期进行强化教育。指导其清晨或半夜起床应遵循“起床三部曲”,避免因短暂性脑缺血引起跌倒[11]。对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定期开展不良事件的具体分析、总结交流会。在全院范围内讨论.将不良事件汇总,将典型的不良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增强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创造和谐稳定的诊疗环境。
[1]邬英全,邬巍,张力.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与预防[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1):981.
[2]吴江.神经病学[M].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2.
[3]王亚平.住院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安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A):163-164.
[4]朱菊媚.脑卒中患者生物钟颠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33-534.
[5]周艳红,叶爱武.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93-94.
[6]吴莉华,张玲俐,李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前抗凝的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34-35.
[7]田金徽,杨克虎,曹晓源,等.建立国家病人安全报告系统确保病人安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6-8.
[8]朱色,王瑾瑾,吴娟.中文版托马斯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在我国老年住院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67.
[9]邹雪莲.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22-23.
[10]王玲,刘黎,董胜翔,等.房颤并发脑梗死100例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05,3(9):1 054-1 055.
[11]赵丽丽,李海霞,姚辉.追踪方法学在老年患者跌倒防范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