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健康宣教对产后抑郁症的干预作用
2015-01-22胡海英
胡海英
(宁波市钱湖医院,浙江 宁波315121)
·临床护理·
产前健康宣教对产后抑郁症的干预作用
胡海英
(宁波市钱湖医院,浙江 宁波315121)
目的探讨产前健康宣教对产后抑郁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00例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本院分娩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孕产妇个体情况,由主管护士和医生进行产前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9例(5.9%),对照组抑郁24例(16.2%),两组抑郁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健康宣教可有效帮助孕产妇正确认识孕期过程、选择合适分娩方式,降低产后并发症、保护围产儿的健康,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产前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产后抑郁症
国内近5年产后抑郁症 (post partum depression,PPD)的发病率达到6.3%~18.7%[1-3],表现为产后孤僻、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悲观厌世、有自杀倾向等特征[4],严重影响了孕产妇身心健康、新生儿安全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因此,探讨产前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影响意义深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2013年在本院孕期建立围产保健册并住院分娩的产妇300例,均为正常单胎头位分娩的初产妇,既往均无精神疾病史、脑部及其它躯体性器质性疾病史及家族精神病史,能自愿配合接受测试,并理解测试内容,且产后能在本院进行随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52例和对照组148例,两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及经济收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及诊疗:主管护士介绍病房环境、孕前物品准备、饮食卫生、适当运动等,给予一般护理;主管医生了解整个孕期围产检查情况、高危因素、入院前的阳性体征等常规诊疗,指导合理饮食、自数胎动、胎心监护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主管护士及医生根据孕产妇具体情况,通过医护结合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开展孕妇及丈夫陪同参加产前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包括:(1)产前:护士利用宣传册、壁画、杂志等图文并茂、形象易懂的形式,告知孕妇妊娠期生理的变化,如体质量增加、体型改变、色素沉着、腹部妊娠纹等,但随着妊娠结束、激素水平的降低,这些改变会逐渐恢复;指导孕妇正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告知其自然分娩的重要性和优点,有效降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向家属宣讲营养搭配、男女平等、关注孕产妇身心健康等,摒弃重男轻女、坐月子诸多禁忌等传统思想,并解释怀孕期间正常的生理、心理变化等知识以及对异常妊娠及分娩给予家庭指导和解释,使其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2)产时:提倡丈夫陪同分娩,产褥期母婴护理、保健,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方法;(3)产后:给予孕妇精神、心理鼓励和支持,从而减轻孕妇对于分娩恐惧的精神心理负担,使其做好母亲角色的转换。
1.3诊断标准 诊断参照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产后2周内,出现以下5条及以上症状者,诊断为产褥期抑郁症:(1)情绪抑郁;(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3)体质量显著下降或增加;(4)失眠或睡眠过度;(5)精神运动兴奋或阻滞;(6)疲劳或乏力;(7)遇事均感毫无意义或有自罪感;(8)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9)反复出现想死亡的想法。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软件对产后抑郁发生率进行χ2检验。
1.5结果 产后2周进行抑郁症诊断评价,观察组抑郁9例(5.9%),对照组抑郁24例(16.2%),两组抑郁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论
2.1现代医学对疾病的治疗不仅局限于疾病本身,而是集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模式。导致产后抑郁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生物学因素:孕期内分泌系统发生明显改变,最主要的是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尤其是雌孕激素;而性激素与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之间相互影响和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亢进是公认的抑郁症神经内分泌的改变[5]。产后雌孕激素迅速下降,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心理因素:孕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导致孕妇孕期的某些功能状态如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情感的控制能力等较孕前低,部分孕产妇性格孤僻、情绪压抑,不愿与他人倾诉,加之孕产期的复杂性、特殊性及应激事件的发生,如胎动异常、产程异常、胎儿窘迫等都可能对产妇的精神、心理造成刺激,产生心理障碍。社会因素:现代女性一方面需承担繁衍下一代的责任,另一方面需承担工作的重任,这无疑给妇女生活造成一定的压力,加上对家庭的经济收入、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婆媳关系的相处、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程度等因素的焦虑和顾忌,以及社会分工、工作性质、社会对妊娠期妇女的关照程度以及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其诊疗、护理、随访等,也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社会因素。因为生物学因素是治疗本身不能克服的因素,故护理应该从心理因素着手,重点要做好对孕产妇的心理干预。
2.2对待出现抑郁症的产妇,首先要了解发生抑郁症的病因,通过与孕妇的真诚沟通,深入了解产妇对于哪些方面存在焦虑和不安,针对具体的因素,一方面通过专业知识给予解答和分析,可以列举临床上处理过的一些例子,并给予产妇安慰,使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分娩及产后的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其他的应激事件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措施,避免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力所能及地为产妇做一些事情,比如护士对产妇家人的嘱咐可以使其切身感受到社会因素对其的关爱。同时,护理也要求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孕产妇,建立家庭和睦的氛围,社会给予孕产妇一定的特殊待遇,出台一些照顾性的政策,尽量满足孕产妇提出的合理要求。
2.3高危妊娠的孕产妇更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因妊娠合并症无疑会加重孕产妇恐惧、担忧的心理,孕妇过分担忧身体状况不能度过整个妊娠期及分娩期,以及过分担忧妊娠合并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会遗传给胎儿,引起胎儿畸形、生长受限、发育不良等,甚至过分担忧胎儿过大、羊水过多、疼痛等因素影响自然分娩,另外还会担忧分娩并发症,如羊水栓塞、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会降临于自己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对于孕产妇生理、心理变化有敏锐的观察洞悉能力,在产前健康宣教的同时及早发现有抑郁症征兆的孕产妇,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对不同高危孕产妇需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入院时应详细告知,包括妊娠合并症对孕产妇和胎儿的近期、远期影响,对于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产时或剖宫产术的高危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妊娠合并症导致的新生儿健康问题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畸形等,医护人员在积极处理、抢救的同时,还应关注孕产妇心理变化,帮助其勇敢面对现实,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总之,医护人员应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做到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赵淑新,李淑芬,韩艳君.958例产妇产后抑郁症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25
[2]潘晓放,卢旨明,肖娟,等.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28
[3]翟桂荣,闫瑰娟,方明珠,等.产后抑郁症产科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2l
[4]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1
[5]Pariante CM,lightman SL.The HPA axis in major depression:classical theories and new developments.Trends Neurosci,2008,31(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