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桃褐腐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5-01-22夏丽桂
夏丽桂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 323000)
莲都区桃褐腐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夏丽桂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 323000)
桃是莲都区主要水果,也是山区农民致富的手段之一,全区种植总面积约2333.3hm2,产量 1.9万 t,产值 0.78亿元。桃褐腐病又名果腐病,其病原物为子囊菌亚门链核盘菌属(Monilinia Laxa.),常见的都为无性阶段,是一种菌核病,也是桃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桃褐腐病在整个中国桃园均有发生,尤其在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发生更为严重,它能为害花、叶、枝梢及果实,而为害果实后形成僵果,造成很大的损失。该病菌除为害桃外,还能为害李、杏和樱桃等核果类作物。特别是连续阴雨,又恰逢桃初花期,一般会造成桃褐腐病大爆发。
1 症状表现
桃褐腐病能为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其中以果实受害最为严重。花叶受害后表现为:花部受害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而枯萎,如果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若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残留枝上,长久不脱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病部变褐萎垂,最后病叶残留枝上。新梢受害后表现为:侵害花与叶片的病菌菌丝,可以通过花梗与叶柄逐步蔓延到果梗和新梢上,形成溃疡斑。病斑呈长圆形,中央稍凹陷,灰褐色,边缘紫褐色,并伴发流胶。当溃疡斑扩展环形成一周时,上部枝条即枯死,如气候潮湿时,溃疡斑上出现灰色霉丛。果实受害后:最初在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如环境适宜,病斑在数日内便可蔓延至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常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不少失水后变成僵果,悬挂枝上不落。
2 发病条件
根据多年的观察,桃褐腐病的发生常与气候、树势及环境等因素相关。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即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又逢温暖、多云多雾、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容易严重发病;当树衰弱,管理不善和地势较低,枝叶茂盛,田间荫闭不透光时,发病都会加重;另外成熟后贮运中遇高温高湿,以及成熟后质地柔软、汁多、味甜及皮薄的品种都比较感病。
3 防治技术
虽然桃褐腐病是桃果常发病害,但做好综合防治也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如下防治技术措施:一是消灭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彻底清除僵果、病枝,集中烧毁,同时进行施基肥深翻桃园,将地面病残体深埋地下。二是及时防治害虫,增强树势。及时喷药防治桃象虫、桃食心虫、桃蛀螟、桃蝽象等害虫,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如有条件,在 5月上中旬对果实采取套袋可以减轻病害。三是喷药保护。桃树发芽前喷 5°Bé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落花后10 d左右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如果花褐腐病发生多的地区,在初花期(大约花开20%时)需要加喷 1次,推荐在花前、花后各喷1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在不进行套袋的果园,一般在落花10 d喷药后,间隔10~15 d再喷l~ 2次,直至果实成熟前一个月左右再喷一次药。
10.139906/j.cnki.zjgj.10099-05884.2015.04.224
2 0 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