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现有生产条件下棉花良种繁育技术探讨

2015-01-22张香桂沈新莲倪万潮徐鹏郭琪徐珍珍

种子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吐絮原种单株

张香桂,沈新莲,倪万潮,徐鹏,郭琪,徐珍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油菜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

江苏省现有生产条件下棉花良种繁育技术探讨

张香桂,沈新莲,倪万潮,徐鹏,郭琪,徐珍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油菜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

随着棉花生产管理体制的改变,棉花良种繁育工作出现了新品种选育速度快,生产用种更换频繁,育种者直接参与棉花良种生产等特点。费工费时的“三圃制”专业化棉花种子生产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基于上述条件,本研究提出,用育种者的种子直接种植,选典型单株混收生产原种;原种去杂去劣生产良种直接用于生产的良种生产程序,简便高效。

棉花;育种者种子;原种;良种

棉花优良品种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棉花的良种繁育是通过一定的技术管理措施,生产保持品种优良种性的优质种子,满足棉花生产需要和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1]。我国陆地棉良种繁育工作经历了国外引进、群众性选育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以县原种场为核心的“三圃制”专业化生产3个阶段。它的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棉花的生产[2-5],特别是80年代以来建立了完善的“三圃制”专业化种子生产良繁体制,统一了原种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实现了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及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大大提高了大田生产用种的质量,有力促进了棉花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上述良种繁育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棉花生产的发展及种子产业化的要求,需要创新一种简便高效的棉花良种繁育技术[4]。笔者根据目前江苏省棉花良种繁育的现状,探讨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有计划、高质量、低成本地生产棉花良种,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1 江苏省棉花良种繁育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棉花生产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江苏省的棉花良种繁育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新品种选育速度快,生产用种更换频繁。棉花育种周期缩短;育种渠道增加,过去仅有科研单位或有条件的少数高校开展棉花育种工作,现在有的种子公司甚至个人均可提供新品种参加省级品种审定试验;新品种推广由无偿使用改为有偿转让,大大调动了育种人员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几乎每年都有更优的棉花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生产用种更换频繁[5]。

二是良种生产方式改变。80年代以来的以县原种场为核心的“三圃制”专业化棉花种子生产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讲究社会效益为宗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三圃制”良种生产体制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各单位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往往视为负担而不愿投入,其结果是使种子质量不能保证[6]。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减少,江苏的棉花生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棉花面积不断减少,由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40~53万hm2,减少到近些年来的27万hm2左右;而另一方面,90年代杂交抗虫棉育成,杂交棉种子利润丰厚且种子的生产与销售容易控制,加之种子市场的开放,杂交棉面积迅速发展,各种规模的棉花种子公司、个体经营者迅速发展,使棉种市场一度出现了无序状态。由于良种繁育体制和种子市场的不规范,形成品种多、乱、杂现象,种子质量良莠不一,影响了优良品种种性的发挥。

2 良种生产方法改良思路

在现有新品种选育速度快、生产用种更换频繁、育种者与生产者利益相关、育种者直接参与良种生产的条件下,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有计划、高质量、低成本地生产棉花良种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作者提出从“育种者种子”开始,按三级良种生产程序,直接生产出大田用种,提高棉种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种子质量有所保证。

2.1“育种者种子”生产

育种者在新品种进入区域试验后,即建立与区域试验同步的保种圃(即参加区试的第一年开始),通过保种圃的选株自交和去杂去劣,可使新品种的优良种性更加完善。当新品种通过两年的区试进入生产试验时,育种单位即培育出足量的高度纯合的新品种的优质种子,即“育种家种子,”在新品种实现转让后即可提供较大量的“育种者种子”供生产单位繁殖使用。

2.2原种生产

将“育种者种子”或上一年典型单株混收的种子,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单粒点播,田间移栽时稀植大棵。定植密度,中熟品种一般密度为2.25~2.70万株/hm2;早熟或果枝短、群体小的品种,一般3~4.5万株/hm2。由育种者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或对繁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做到在田间选择单株及去杂去劣时能准确无误,严格去杂去劣。

田间单株选择一般进行两次,第一次选株时间在初花期,着重观察叶色、叶型、株型、抗病(虫)性等特征特性,当选单株作好标记。如果育种者提供的种子整齐度高,原种生产地点隔离条件好,可直接选株混收;如果育种者提供的种子一致性较差,要选定单株进行人工授粉,自交处理。自交时间在棉花进入盛花期后,选择中部果枝及时进行自交,自交铃柄用红线或白线标记。第2次选株时间在吐絮前期即单株吐絮到2~3台果枝时,主要观察株型、叶型、铃型、结铃性、吐絮及棉花色泽,用手扯纤维长度和强力等。

去杂去劣至少要进行3次。苗蕾期:观察整齐度、生长势、抗病(虫)性等,着重鉴定新品种前期的整齐度和抗逆性。根据叶型、叶色、发病株等确定非典型株及时记载并拔除。花铃期:观察植株的典型性、一致性、抗病(虫)性和生长势,着重鉴定新品种的典型性、一致性和新品种中期生长势和抗逆性。根据株型、叶型、铃型、铃色、长势确定非典型株,及时记载并拔除。吐絮期:观察结铃性、生长势、吐絮的集中程度,着重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和早熟性等。生长势弱、结铃性差、吐絮相对较迟的单株,及时记载并拔除。

新收子棉及时晾晒,收获、贮藏、晾晒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混杂、错乱。10月30日以后的花不作种用,所有落地籽棉均作杂花处理。贮藏种子含水量要控制在12%以下。

2.3良种生产

原种直接繁殖1~3代。营养钵或穴盘育苗,一播一粒,田间移栽时稀植大棵。生长过程中仅去杂去劣,不进行单株选择。收获后的种子进行泡沫酸脱绒、精选、种衣剂拌药等处理,以提高种子播种品质;种子按每667 m2使用量采用小规格包装,标明商标、品种名称、产地等,并附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提高其商品性,同时方便群众购买种植。

3 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

种子公司或其他良种生产单位通过与种子生产特约基地签订种子生产合同等形式,明确双方职责;加强种子生产过程管理,监督田间及时去杂去劣;对繁种基地要做到“五统四分”,即统一规划、统一种源、统一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价格,分户管理、分户检验、分户收种、分户结算,以保证种子纯度;通过与加工单位签订种子加工合同,确保种子加工质量,以保证种子的播种品质。

种子管理部门要对原种和良种生产单位(公司)加强管理,制定种子质量生产和检验标准,并进行督促检查,对种子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种子签发合格证书,对不合格的种子提出处理意见。

[1]刘金生,郭香墨.中国棉花良繁技术创新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6):93-95.

[2]刘金生,郭香墨,刘海涛,等.中国棉花良繁技术的发展与种子产业化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1,32(7):14-15.

[3]陈云浩,陈胜中.诌议当前棉花良种繁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1997,16(6):53-54.

[4]郭香墨,刘金生,丰嵘,等.我国棉花良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种子,1997,16(4):38-40.

[5]李素英,刘锐,刘冬青.多、快、好、省的棉花良种繁育技术[J].种子,2004,23(9):88-89.

[6]彭海兰,邹勇,李明昊,等.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现状及其育种对策[J].中国棉花,2013,40(2):12-15.

1005-2690(2015)12-0052-02

S562

A

张香桂(1964-),女,汉族,江苏邳州人,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棉花遗传育种。

2015-09-17

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49114042014Z002);农业部转基因专项(2012ZX08013008-003)

猜你喜欢

吐絮原种单株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柳絮
棉花吐絮期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