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的护理体会
2015-01-22孟超
孟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沈阳 110001)
·短篇论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的护理体会
Nursing Experience of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fter Modified RadicalMastectomy
孟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沈阳 110001)
选择于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于术后留置引流管且外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的患者64例,对其进行引流管引流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拔管前的总引流量、切口愈合程度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等情况,总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的护理体会。结果发现所选患者中无一例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等情况发生,总引流量平均为(365.22±72.19)mL,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1.34±2.67)d。认为外接负压引流球的日常护理是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负压引流;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护理效果
乳腺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女性癌症中第一高发疾病,治疗多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为防止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均常规于体外留置负压引流管。以往,术后仅加压包扎手术创面,并采用腋下单管引流,常因引流不畅、压力不均等导致皮瓣坏死。我科自2010年起,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外接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双管引流法,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引流液的逆流,有效防止细菌扩散,从而降低感染率,同时消除死腔,减轻皮肤张力,减少坏死发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对我科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期间行乳腺改良根治术的6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引流管引流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有效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现总结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女性乳腺癌病例64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年龄45~68岁,平均(46±2)岁;其中左侧乳腺癌36例,右侧乳腺癌28例;TNM分期:Ⅰ期34例,Ⅱ期30例;肿物位于左上象限24例,右下象限8例,右上象限32例。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肺结核、营养不良等影响切口愈合的不利因素。
1.2 引流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分别于腋前线及腋中线处留置引流管1枚,并外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球,规格为胸骨旁200 mL,腋下100 mL。引流管出口处给予缝线固定,外敷无菌敷料,外层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1]。
1.3 观察指标
每日晨由责任护士记录前24 h 2枚引流球内的引流量,并观察其引流液性质,计算总引流量。换药时检查敷料包扎情况,并观测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等情况,记录引流管留置时间。
1.4 护理
1.4.1 心理护理:女性为乳腺癌的主要患者群体,大部分有较重的心理负担,主要体现在关注术后形象及生存质量。针对特殊群体的低落情绪,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注重交流与沟通方式,尤其在保护隐私、维护尊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帮助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1.4.2 体位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第2日,床头需保持抬高35°~45°,取半卧位,于患侧肢体下衬垫软枕,促进其静脉及淋巴回流,通畅呼吸。
1.4.3 引流管护理:定时观察2枚引流球内的引流液情况,于每日晨起4:00记录前1日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等,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迹象。若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 mL,或1 d内引流量较前日剧增且颜色加深,并伴有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应第一时间通知其负责医师[2]。若引流量过少,应于引流管护理时检查其负压吸引连接密闭情况,检查是否出现漏气、松动,同时检查引流管通畅情况,必要时手动疏通体外引流管或更换引流球。如引流球内液体超过3/4,应及时倾倒,从而保证有效负压。
1.4.4 预防感染:每日检查负压引流球连接情况,同时给予接头处消毒处理。负压下夹闭引流管,以聚维酮碘消毒引流管连接处,范围为超出接头5 cm。
1.4.5 功能复健:术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肢体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取得积极配合。从术后第5日起,指导患者做屈腕、握拳等活动,尤以患侧肢体为主,术后第7日起逐步活动双侧肘关节,其幅度循序渐进,术后第9日起活动双侧肩关节等[3]。
1.4.6 拔管:术后引流量逐日减少,引流液由淡红色逐渐变为淡黄色。术后5~7 d根据引流量情况,可酌情拔除胸骨旁引流管,术后8~10 d引流量减少至<10 mL,检查切口创面贴合皮肤,手指按压局部无空虚感,即可逐步拔除腋下引流管。
2 结果
本研究64例患者平均术后总引流量为(365.22±72.19)mL,胸骨旁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4.53±3.21)d,腋下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11.34± 2.67)d,未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等[4],换药见切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红肿及渗出。术后第l日胸骨旁引流球的平均引流量为90~140 mL,大多为暗红色血性,随后引流量逐日减少,颜色逐渐变淡。
3 讨论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游离皮瓣与前胸壁或腋窝之间积聚液体,多为创面渗液、淋巴液以及局部渗血,从而造成皮瓣与创面间留有空隙,影响切口愈合。
一旦皮下积液形成,应及早给予积液清除,否则将导致皮瓣坏死及上肢水肿,可能引起局部甚至全身感染,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恢复。引流液的引出量即是最好的观测指标,可以较为直观的反映切口渗出及愈合情况,通过引流量的递减趋势,进一步决定拔除引流管时间,从而辅助医师进行术后治疗,加快切口的恢复。观察引流液的性质亦是护理工作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若引流液为深红色带有血块状物,提示切口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为脓性浑浊液体并带有异味,提示切口周围存在感染,应及时通知负责医师,并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在血液学检验指标的指导下,进一步对症治疗[5]。
传统的方法是将创面加压包扎并仅采用腋下单管引流,常因引流不通、皮瓣贴附不紧导致皮瓣坏死。包扎压力不均,常于锁骨下、肋下、胸骨旁处形成积液,与此同时,加压包扎限制患者进行呼吸运动,带来不适并使肺部感染率上升。新型负压吸引球可于皮下形成负压,令皮瓣紧贴于胸壁,且持续吸引有利于新毛细血管生成,通过减轻皮肤张力预防发生皮瓣坏死,适宜的负压又可促进局部炎性反应及胶原合成,以利切口愈合。与此同时,一次性负压引流球自带单向活瓣可以防止液体逆流并阻止细菌扩散,从而降低感染率。因此,应用负压引流球双管吸引已经成为乳腺癌术后常规引流的重要方法。
本研究对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进行术后引流,结果表明一次性负压引流球有效减少了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对于加快术后切口愈合有明显的优势。研究者护理体会如下:当引流球内引流液超出容积的1/2时,引流球内负压可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使液体易于积于腔内,达不到引流目的。引流球松开时间多为夜间,需医护及患者家属经常挤压引流球并密切观察其负压吸引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每日定时检查引流球连接情况,当球内引流液超出规定量时及时倾倒,必要时于进行引流连接处消毒工作的同时加固处理连接处,从而有效地监管引流情况,促进切口愈合[6]。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处理,应该做到预防重于治疗。提高术后引流护理的时效性及科学性,减少由于皮下积液所致切口感染、愈合延期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大大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速疾病的康复。
[1]王丽芬.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效果的观察及护理[J].海南医学,2012,23(12):140-141.
[2]马志强,魏松洋,王少强,等.负压吸引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J].临床医学,2011,31(11):54-55.
[3]任俊杰.两种负压方法预防乳腺术后皮下积液的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7):75-76.
[4]王美娟,宋建文.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不同负压引流效果的对比[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34-835.
[5]殷朝霞.两种引流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88-89.
[6]朱娓,程棣群.乳腺癌术后护理[J].临床护理.2013,9(24):249-250.
(编辑 王又冬)
R473.6
A
0258-4646(2015)07-0666-02
孟超(1985-),女,护师,本科. E-mail:254341442@qq.com
2015-01-04
网络出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