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坏疽创面处理的临床体会

2015-01-22张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坏疽肉芽换药

张玉

足坏疽创面处理的临床体会

张玉

糖尿病足;创面;外治疗法;穴位

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发展快、程度高、花费大、后果严重,我国糖尿病足的截肢率高达30%左右[1]。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8~74岁,平均51岁。Wagner分级Ⅱ级11例,Ⅲ级21例,Ⅳ级4例。病程3 d~2.5年,平均1.5月。空腹血糖平均(12.6±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8.3±1.6)%,ABI平均(0.60±0.13)。诱因:烫伤2例,自发性足大疱破损4例,创伤(磨损、挤压、碰撞、搔抓、修脚等)22例,胼胝4例,皮肤皲裂,脚癣感染2例,无明显原因2例。

1.2治疗方法口服降糖药和或皮下胰岛素联合,血糖大于20 mmol/L应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其中胰岛素泵治疗5例。合并酮症3例,纠酮治疗后均给予合理降糖治疗。伴有创面周围红肿热痛及有脓性分泌物者,应用广谱抗生素,通常先选用一代或三代头孢菌素类。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及恶臭者,联合替硝唑。后根据伤口分泌物培养改为药敏感之抗生素。应用中药制剂如疏血通、血栓通、丹红注射液等活血化瘀或凯时、丁咯地尔等,抗凝、解聚、改善下肢循环。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或甲钴胺等营养周围神经治疗。以上两组液分别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间隔7 d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配合双下肢穴位注射甲钴胺或山莨菪碱,取足三里、三阴交、阳凌泉、承山、解溪、委中、太冲,交替行穴位注射,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其他治疗包括降脂、降压、扩冠等。

感染部位较深、合并骨髓炎且伴高热者,及时打开创面至脓腔,充分引流。待炎症局限,红肿热痛减轻,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下清创。创面大而深、坏死肌腱筋膜裸露、死骨及坏死组织难以脱落,或脓腔引流不畅者,采用祛腐清创术。按照先远端后近端、由外向内先清除疏松的,后清除牢固的坏死组织[2],至正常组织边缘时为止。合并骨髓炎者,剔除坏死骨及周围骨膜筋膜。如有坏死肌腱,沿肌腱走行方向切开,剔除坏死肌腱,或在坏死肌腱近端距正常肌腱约l cm处剪断,切勿过度牵拉,以免肌腱回缩再引发感染。足底筋膜坏死尽量清除干净,防止其蔓延。创面大、坏死组织软化但难以脱落者,采用蚕食法,每次根据坏死组织多少,分批逐步清除,以不出血或略出血、无明显疼痛为度,并尽量保护筋膜和肌腱组织。如坏死组织面积较大或难以脱落,或部位较深,应用糜蛋白酶粉针剂外用,一次换药1~2支。炎症局限、创面可见坏死组织大部分脱落肉芽生长时,应用中药生肌橡皮膏换药外敷以祛腐生肌。周围组织红肿但未破溃处,采用箍围疗法外敷如意金黄膏。肉芽组织生长过盛,超出创面边缘平面,用高渗盐水纱布外敷或直接剪除。常规换药1次/d。

1.3疗效标准痊愈:肢端皮肤破溃、红肿消退,创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痂皮或瘢痕;无渗出或趾端坏疽溃疡经换药、清创后创面愈合。显效:疼痛消失或减轻,坏疽疮面渐行缩小,坏死组织大部分脱落,渗液减少,新生肉芽新鲜覆盖创面;生长良好。无效:肢端创面情况改善不理想,创面无明显变化或扩大,渗出液无减少或增多,临床症状好转不明显,坏疽无好转或逐渐加重。

2 结果

经2疗程治疗,本组36例中,治愈28例(77.8%),显效6例(16.7%),无效2例(5.5%)。截趾1例,截趾率2.8%。总有效率94.4%。

3 讨论

糖尿病足坏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感染因素密切相关,需要全身综合治疗与积极的局部处理相结合。控制血糖,调整糖代谢是本病治疗的基础,因为机体的长期高糖状态,使胶原蛋白与葡萄糖进行非酶促的结合,从而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其释放出肿瘤坏死因子、胶原酶、白介素Ⅰ等,导致富含胶原蛋白的肌腱变性坏死。并激活组织内的醛糖还原酶,使山梨醇含量增多,引起肌腱水肿、变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坏疽发生的病理基础,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易发生微血栓,最终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3]。

本组应用多种方法抗凝解聚,改善下肢循环。山莨菪碱穴位注射,促进下肢血流。感觉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重要致病因素,研究表明,大约60%~70%的糖尿病人有神经病变[4]。甲钴胺可刺激神经细胞内轴浆蛋白质合成,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修复损伤的髓鞘,从而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穴位注射发挥了针刺和药液对经络的双重刺激作用,诸穴合用,达到舒经通络、调气行血、调理阴阳平衡之效[5]。研究表明,足坏疽常以2~3种需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为主[6]。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联合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抗炎效果。局部伤口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清创换药相结合。及时切开引流特别是有脓腔和蜂窝组织炎者,以防止炎症扩散。切开后注意患肢的体位,有利于脓液自然排出。清除创面坏死组织需要特别注意,李竞教授研究发现,凡是覆盖坏死组织的创面在其脱净前不能生长肉芽组织。即“腐祛肌生,肌生皮长”[7]。《医宗金鉴》所提:“腐者,坏肉也……腐不去则新不生,盖以腐能浸淫好肉也……”。所谓“蚕食疗法”即创面坏死组织不要一次性清除,而采取逐步清除的方法。因为糖尿病足创面由于缺血的原因,肉芽上皮不能生长的很快,我们采取“祛腐生肌”的方法,随着创面血循环的改善,坏死组织逐渐脱落,新生肉芽上皮随之生长。

肉芽生长期,应用中药生肌象皮膏换药。其抗感染作用不是直接抑菌,而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即祖国医学说的“偎脓长肉”。其“脓液”与西医所指的脓有本质区别,是一种来自于局部微血管的营养液,富含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活性因子,可以有效地调节创面组织细胞的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创面肉芽组织与上皮生长[8]。生肌象皮膏功效为祛腐生肌,拔毒长肉。促进局部的气血通畅,增强了防御能力,使创面脓液渗出增多,载邪外出,达到促进创面生长目的[9]。金黄膏(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产)外用伤口周围,起到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10]。总之,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足坏疽,标本兼治,明显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截肢率。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95.

[2]何力刚,周涛.缺血性肢体疼痛与镇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23-325.

[3]Criqui MH.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epidemiological aspects [J].Vase Med 2001,6[Suppl-1]:3-7.

[4]胡冬云,王慧云.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74-75.

[5]徐波.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71.

[6]王军,贾建东,鲍家伟,等.糖尿病足坏疽的细菌学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4):244-246.

[7]曹津晶,魏振东,李竞.“祛腐生肌法”辨证治疗与不辨证治疗实验性皮肤溃疡的对比观察[J].天津中医,1991,1(2):38-41.

[8]郭悦,张杨,孙晓雷,等.生肌象皮膏对糖尿病大鼠伴肌腱损伤溃疡创面的修复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6):590-592.

[9]张影.王文武.小议中医外治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8-10.

[10]付华松.消散箍围治疗外科疮疡40例[J].四川中医,2001,19(2):61.

(收稿:2014-12-10修回:2015-04-26)

(责任编辑李兰青)

R587.2

A

1007-6948(2015)03-0318-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5.03.036

天津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天津 300141)

猜你喜欢

坏疽肉芽换药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路艺主任医师糖尿病足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品读快乐
美容点痣扫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