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对30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5-01-22黄亚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效果分析常规护理舒适护理

黄亚萍

【摘 要】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30例,舒适组给予舒适护理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舒适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舒适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服务能够很好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糖尿病;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10-01

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血糖代谢异常,严重者会损害机体各器官,比如心、脑、血管、肾及眼等[1]。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干预,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30例,舒适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6±5.8)岁;常规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0.1±6.4)岁。以上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3~10年,平均(5.8±4.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治疗与护理。舒适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舒适护理干预且进行随访。主要内容:①健康教育:自患者入院起,管床护士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心理状态、认知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每个患者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参照健康教育方案自患者住院的第2天始配发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同时为患者与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其主要有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与护理等内容。对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进行指导,告知低血糖反应的症状、诱发因素和自救方法,对患者日常饮食和运动进行指导,教会患者正确的运用血糖仪监测血糖,以及胰岛素注射方法,同时也需教患者家属,以备不时之需。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考核,掌握其了解情况。②针对性舒适护理:考虑不同患者的病情,提供系统、舒适的护理。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护理人员对患者口服用药进行指导,同时还可以讲解降糖药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对患者饮食宣讲和干预,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饮食情况;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的皮肤、末梢神经的状况、精神状态,防止发生糖尿病足。③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疏导可以调节患者心理情绪,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经常关怀与安慰,令患者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把以往成功控制糖尿病血糖的案例讲给患者,为其建立自信,从而更加配合治疗;治疗期间多为患者做心理疏导减少因不良刺激带来血压、血糖的波动。④互相交流:为患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适时举行糖尿病病友座谈会。给患者讲解成功控制血糖的自我护理方法,糖尿病专科护士也共同参与,现场为患者答疑解难。⑤效果评价:责任护士依照所做的健康教育方案,随时掌握患者对所教育内容的了解情况;对饮食与用药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护理人员定对患者的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l)等进行定时检测且记录好。

1.3 统计学处理 本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舒适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1。

2.2 舒适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将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当中,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2]。将舒适护理运用到2型糖尿病的护理工作当中,增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自理功能和保健常识等方面,使患者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随着舒适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我院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上也实行舒适护理,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护理人员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时要积极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症状的了解[3,4]。告知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以及适当用药等能够将病情控制,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和沟通,消除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加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舒适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适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将舒适护理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服务能够很好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倪海霞,任卫东.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与社区强化管理[J].陕西医学杂志,2010,(4):504-505.

[2]郭剑,高珊,延爱锦.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00-201,214.

[3]罗巧云,熊灵敏,王真真.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新医学,2010,(9):597-599.

[4]刘超,孙晓晶,张晓妍.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J]. 医学与哲学,2012,33(12B):52-53,66.

【摘 要】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30例,舒适组给予舒适护理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舒适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舒适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服务能够很好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糖尿病;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10-01

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血糖代谢异常,严重者会损害机体各器官,比如心、脑、血管、肾及眼等[1]。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干预,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30例,舒适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6±5.8)岁;常规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0.1±6.4)岁。以上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3~10年,平均(5.8±4.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治疗与护理。舒适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舒适护理干预且进行随访。主要内容:①健康教育:自患者入院起,管床护士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心理状态、认知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每个患者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参照健康教育方案自患者住院的第2天始配发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同时为患者与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其主要有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与护理等内容。对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进行指导,告知低血糖反应的症状、诱发因素和自救方法,对患者日常饮食和运动进行指导,教会患者正确的运用血糖仪监测血糖,以及胰岛素注射方法,同时也需教患者家属,以备不时之需。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考核,掌握其了解情况。②针对性舒适护理:考虑不同患者的病情,提供系统、舒适的护理。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护理人员对患者口服用药进行指导,同时还可以讲解降糖药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对患者饮食宣讲和干预,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饮食情况;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的皮肤、末梢神经的状况、精神状态,防止发生糖尿病足。③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疏导可以调节患者心理情绪,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经常关怀与安慰,令患者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把以往成功控制糖尿病血糖的案例讲给患者,为其建立自信,从而更加配合治疗;治疗期间多为患者做心理疏导减少因不良刺激带来血压、血糖的波动。④互相交流:为患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适时举行糖尿病病友座谈会。给患者讲解成功控制血糖的自我护理方法,糖尿病专科护士也共同参与,现场为患者答疑解难。⑤效果评价:责任护士依照所做的健康教育方案,随时掌握患者对所教育内容的了解情况;对饮食与用药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护理人员定对患者的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l)等进行定时检测且记录好。

1.3 统计学处理 本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舒适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1。

2.2 舒适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将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当中,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2]。将舒适护理运用到2型糖尿病的护理工作当中,增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自理功能和保健常识等方面,使患者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随着舒适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我院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上也实行舒适护理,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护理人员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时要积极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症状的了解[3,4]。告知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以及适当用药等能够将病情控制,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和沟通,消除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加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舒适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适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将舒适护理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服务能够很好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倪海霞,任卫东.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与社区强化管理[J].陕西医学杂志,2010,(4):504-505.

[2]郭剑,高珊,延爱锦.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00-201,214.

[3]罗巧云,熊灵敏,王真真.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新医学,2010,(9):597-599.

[4]刘超,孙晓晶,张晓妍.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J]. 医学与哲学,2012,33(12B):52-53,66.

【摘 要】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30例,舒适组给予舒适护理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舒适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舒适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服务能够很好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糖尿病;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10-01

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血糖代谢异常,严重者会损害机体各器官,比如心、脑、血管、肾及眼等[1]。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干预,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各30例,舒适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6±5.8)岁;常规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0.1±6.4)岁。以上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3~10年,平均(5.8±4.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治疗与护理。舒适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舒适护理干预且进行随访。主要内容:①健康教育:自患者入院起,管床护士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心理状态、认知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每个患者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参照健康教育方案自患者住院的第2天始配发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同时为患者与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其主要有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与护理等内容。对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进行指导,告知低血糖反应的症状、诱发因素和自救方法,对患者日常饮食和运动进行指导,教会患者正确的运用血糖仪监测血糖,以及胰岛素注射方法,同时也需教患者家属,以备不时之需。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考核,掌握其了解情况。②针对性舒适护理:考虑不同患者的病情,提供系统、舒适的护理。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护理人员对患者口服用药进行指导,同时还可以讲解降糖药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对患者饮食宣讲和干预,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饮食情况;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的皮肤、末梢神经的状况、精神状态,防止发生糖尿病足。③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疏导可以调节患者心理情绪,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经常关怀与安慰,令患者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把以往成功控制糖尿病血糖的案例讲给患者,为其建立自信,从而更加配合治疗;治疗期间多为患者做心理疏导减少因不良刺激带来血压、血糖的波动。④互相交流:为患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适时举行糖尿病病友座谈会。给患者讲解成功控制血糖的自我护理方法,糖尿病专科护士也共同参与,现场为患者答疑解难。⑤效果评价:责任护士依照所做的健康教育方案,随时掌握患者对所教育内容的了解情况;对饮食与用药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护理人员定对患者的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l)等进行定时检测且记录好。

1.3 统计学处理 本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舒适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1。

2.2 舒适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将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当中,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2]。将舒适护理运用到2型糖尿病的护理工作当中,增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自理功能和保健常识等方面,使患者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随着舒适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我院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上也实行舒适护理,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护理人员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时要积极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症状的了解[3,4]。告知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以及适当用药等能够将病情控制,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和沟通,消除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加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舒适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适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将舒适护理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服务能够很好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倪海霞,任卫东.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与社区强化管理[J].陕西医学杂志,2010,(4):504-505.

[2]郭剑,高珊,延爱锦.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00-201,214.

[3]罗巧云,熊灵敏,王真真.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新医学,2010,(9):597-599.

[4]刘超,孙晓晶,张晓妍.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J]. 医学与哲学,2012,33(12B):52-53,66.

猜你喜欢

效果分析常规护理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