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2015-01-22卜延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备皮循证抗生素

卜延冰

【摘 要】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验证改进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妇产科病房开展的效果。方法:查阅文献,选择最佳护理措施,并以我科收治的572例剖宫产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结果:572例剖宫产术患者通过精心的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改进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节约成本,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108-02

剖宫产是治疗难产及抢救胎儿生命的重要而常见的手术,若发生感染影响切口愈合,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又增加医患矛盾,加强手术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循证护理指通过网络及数据库利用相应的关键词检索有关文献,寻找有关的各种护理措施及其相应的支持证据,对这些证据真实性、实用性、科学性进行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1]。手术护理改进项目是一组美国国家质量管理机构共同制定和监督执行的,是全国手术护理质量规范和标准的改进。目标是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25%[2]。手术护理改进项目的每一个指标,都是技术专家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科研来保证每项措施是完全以临床证据为基础来建立的。以此为依据改进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痛苦。我科对2012年6月至12月收治的572例剖宫产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改进的循证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6~12月,我科共收治分娩产妇910例,其中行剖宫产术572例,本组女性20~40岁,其中胎膜早破60例,头盆不称3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病70例,羊水过少26例,活跃期停滞42例,胎儿宫内窘迫126例,高龄初产58例,持续性枕后位36例,瘢痕子宫84例,社会因素32例,胎位异常8例,运用改进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切口甲级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

2 循证护理的应用

2.1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时间 ①分析:手术后抗感染失败大多是因为抗生素给予太晚所致,发现手术感染率最低的是在手术切开皮肤前1h给予抗生素。②护理措施:对于剖宫产手术患者,为了保证胎儿的安全,规定在婴儿断脐后立即由手术室巡回护士静脉给予抗生素。

2.2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①分析:给予预防性抗生素的目标是小风险、高效益,重点是维持血清药物浓度,并且可以涵盖大部分可能由于术中操作带来的污染所引起的细菌感染[3],但手术切口缝合后24h仍给予抗生素并没有额外的益处,还增加了再度感染和耐药性病原菌生长的机会。②护理措施: 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做好药物过敏试验,确保患者对所选用的抗生素无过敏史,使用头孢第二代抗生素头孢替唑钠2次/日至术后24h停药,输液时间为每12小时1次,保证维持血清药物浓度在有效水平。

2.3 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①分析:高血糖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和影响切口愈合。②护理措施:术前常规检测血糖,术后第一天常规复查血常规和血糖,对于贫血和血糖高于正常值的产妇给予及时的处理,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2.4 手术患者正确的备皮 ①分析:术前备皮对于预防术后感染非常重要,皮肤有大量的病原菌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表面最常见的微生物,也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最常见的细菌[2],手术前剃除毛发可能会由于皮肤上留下小伤口而增加感染的危险,建议使用电动剃刀,备皮时间以尽可能接近皮肤切开时间为标准。②护理措施:预约手术患者在术晨做好备皮,急诊手术以医嘱下达时间为准,接近手术开始时间。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小时。

2.5 预防尿路系统感染 ①分析:手术后1~2天拔出导尿管。强有力的证据显示,导尿管留置2~10天,患者有26%的机会增加细菌尿,24%的患者有泌尿道感染的症状。②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术中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导尿管应标记插入的时间和日期,做好护理记录和交班,术后24h尽早拔除导尿管,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

2.6 监测体温变化 ①分析:体温的不正常影响切口的愈合,会改变体内的药物代谢,手术室和其他无菌区的温度应保持在20℃~23℃[4]。病房应保持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②护理措施:术后1级护理,常规监测体温4次/日,回病房后心电监测2小时,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宫缩情况,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观察有无腹胀发生,切口张力是否增加。

2.7 心理护理 ①分析: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手术康复预防感染也起到促进作用。②护理措施: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和安慰,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技术水平,手术麻醉的安全度,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获得患者的信任,使各项护理措施落到实处,患者乐于配合。

2.8 预防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 ①分析:术后卧床休息,切口疼痛活动减少,可诱发血栓形成。②护理措施: 由于肢体保持在固定位置,容易形成血凝块[5],导致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应督促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

2.9 病房管理 ①分析:病房环境和个人卫生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的危险。②护理措施:摒弃旧的坐月子观念,提倡保持清洁,刷牙,洗头,保护切口的情况下进行全身擦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每日外阴部消毒2次/日,经常更换床单被褥,限制探视人员及家属陪护的数量,病房空气消毒,保持安静整洁。

2.10 有合并症的产妇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分析:对于有合并症的产妇应区别对待,术后血压仍高于正常水平的应给予降压措施,对于活跃期停滞,阴道试产时间长,羊水3度浑浊等感染风险高的产妇,应重点观察,遵医嘱延长或增加抗感染药物的用量。②护理措施: 督促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监测血压4次/日,体温偏高,有切口、渗液出现等早期感染迹象的及早通知医生,并根据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

3 结果

3.1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改进方法:①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由手术结束回病房后输入改为婴儿断脐后立即给予。②备皮时间由原来的术前一天改为术晨以接近手术开始时间为准。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由原来的术后连用5天,改为应用至术后24小时停药。④术后第一天常规检测血常规及血糖,控制在利于伤口愈合的水平。⑤导尿管拔出由术后第一天拔出改为尽早拔出,不超过24小时为准。⑥注意体温及环境温度的控制。

3.2 治疗结果 运用改进的护理措施,572例剖宫产术患者术后腹部横切口满5天拆线,全部切口甲级愈合,临床治愈出院。

4 讨论

腹膜外剖宫产术属于2类清洁手术,切口感染延期愈合率为0.8%, 通过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改进,572例剖宫产术全部切口甲级愈合,未发生感染,不但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周期,循证护理还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水平,掌握各项护理措施实施方法的科学依据,能更好的与患者沟通,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青,钱美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循证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 1179-1182.

[2]周青.关于美国手术护理改进项目的评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 981-982.

[3]李军,郑安华.剖宫产术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0): 521-523.

[4]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0-213.

[5]陈英,郝增平,陈广利.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0,45(3):75.

猜你喜欢

备皮循证抗生素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循证护理》稿约
抗生素的故事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带你了解备皮法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四肢外伤急诊手术前快速备皮方法的比较*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