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31例的护理

2015-01-22刘晖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护理

刘晖吟

【摘 要】 目的: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患者的手术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观察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长管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7-01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6.15)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3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9例,肱骨骨折患者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诊断分布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心理护理。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在身体上承受痛苦的同时,他们还会担心治疗的手术费用、预后效果等,常常会出现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抒发情绪,并给患者及家属宣传四肢长管骨折的病理特征与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1]。②术前皮肤准备。由于皮肤表面的毛发生长速度快,并藏匿着许多的细菌和污垢,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会使细菌进入伤口而引起感染。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备皮,并将皮肤表面的毛发剔除,进行严格的消毒。③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给予患者夹板制动,将患肢作固定处理,以防组织出现二次损伤。同时,应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作出反应。

1.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待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将其患肢抬至30°,并安置在功能位,促进静脉回流。由于安置外固定支架可能会过度的牵拉患者神经和血管。因此,密切的观察患者患肢的末梢皮肤温度和颜色,以及其肿胀度与足趾运动状态。②术后皮肤护理。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常出现针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酒精棉球消毒,从针孔处采取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擦拭,再用酒精纱布将针孔覆盖。若患者针孔附近出现红肿、微红且伴随微痛、或渗出浆液,则出现了轻度感染的情况,此时应加强护理,并适当的抬高患肢。若感染已呈现为严重状态,则应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2]。③术后饮食护理 针对患者术后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进食热量高、蛋白高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类食物,促进患者的骨质融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未达到愈合标准4例(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5.8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工农业和建筑业都随之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四肢长管骨折情况。四肢长管骨折多由高能量的损伤而生成,而患者的四肢骨折之后常常会出现功能障碍。四肢长管骨折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引发感染,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骨不连的症状,甚至是出现骨缺损等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与健康带来不利因素,而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影响。

近几年,针对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大多采取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治疗方法。骨外固定支架不会破坏患者的血液供养,且对组织的损伤也非常的小,能将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而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避免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中药措施,也是保证手术预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3]。

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骨折移位、针眼感染以及针眼渗血等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平等和谐的医护患沟通使患者熟悉了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渐主动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宝华.骨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长管骨折治疗中的护理对策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0(14):271.

[2]严素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03):147-148.

[3]王慧.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278-279.

【摘 要】 目的: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患者的手术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观察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长管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7-01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6.15)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3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9例,肱骨骨折患者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诊断分布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心理护理。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在身体上承受痛苦的同时,他们还会担心治疗的手术费用、预后效果等,常常会出现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抒发情绪,并给患者及家属宣传四肢长管骨折的病理特征与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1]。②术前皮肤准备。由于皮肤表面的毛发生长速度快,并藏匿着许多的细菌和污垢,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会使细菌进入伤口而引起感染。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备皮,并将皮肤表面的毛发剔除,进行严格的消毒。③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给予患者夹板制动,将患肢作固定处理,以防组织出现二次损伤。同时,应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作出反应。

1.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待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将其患肢抬至30°,并安置在功能位,促进静脉回流。由于安置外固定支架可能会过度的牵拉患者神经和血管。因此,密切的观察患者患肢的末梢皮肤温度和颜色,以及其肿胀度与足趾运动状态。②术后皮肤护理。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常出现针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酒精棉球消毒,从针孔处采取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擦拭,再用酒精纱布将针孔覆盖。若患者针孔附近出现红肿、微红且伴随微痛、或渗出浆液,则出现了轻度感染的情况,此时应加强护理,并适当的抬高患肢。若感染已呈现为严重状态,则应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2]。③术后饮食护理 针对患者术后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进食热量高、蛋白高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类食物,促进患者的骨质融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未达到愈合标准4例(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5.8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工农业和建筑业都随之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四肢长管骨折情况。四肢长管骨折多由高能量的损伤而生成,而患者的四肢骨折之后常常会出现功能障碍。四肢长管骨折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引发感染,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骨不连的症状,甚至是出现骨缺损等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与健康带来不利因素,而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影响。

近几年,针对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大多采取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治疗方法。骨外固定支架不会破坏患者的血液供养,且对组织的损伤也非常的小,能将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而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避免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中药措施,也是保证手术预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3]。

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骨折移位、针眼感染以及针眼渗血等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平等和谐的医护患沟通使患者熟悉了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渐主动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宝华.骨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长管骨折治疗中的护理对策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0(14):271.

[2]严素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03):147-148.

[3]王慧.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278-279.

【摘 要】 目的: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患者的手术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观察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长管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7-01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6.15)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3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9例,肱骨骨折患者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诊断分布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心理护理。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在身体上承受痛苦的同时,他们还会担心治疗的手术费用、预后效果等,常常会出现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抒发情绪,并给患者及家属宣传四肢长管骨折的病理特征与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1]。②术前皮肤准备。由于皮肤表面的毛发生长速度快,并藏匿着许多的细菌和污垢,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会使细菌进入伤口而引起感染。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备皮,并将皮肤表面的毛发剔除,进行严格的消毒。③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给予患者夹板制动,将患肢作固定处理,以防组织出现二次损伤。同时,应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作出反应。

1.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待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将其患肢抬至30°,并安置在功能位,促进静脉回流。由于安置外固定支架可能会过度的牵拉患者神经和血管。因此,密切的观察患者患肢的末梢皮肤温度和颜色,以及其肿胀度与足趾运动状态。②术后皮肤护理。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常出现针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酒精棉球消毒,从针孔处采取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擦拭,再用酒精纱布将针孔覆盖。若患者针孔附近出现红肿、微红且伴随微痛、或渗出浆液,则出现了轻度感染的情况,此时应加强护理,并适当的抬高患肢。若感染已呈现为严重状态,则应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2]。③术后饮食护理 针对患者术后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进食热量高、蛋白高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类食物,促进患者的骨质融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未达到愈合标准4例(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5.8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工农业和建筑业都随之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四肢长管骨折情况。四肢长管骨折多由高能量的损伤而生成,而患者的四肢骨折之后常常会出现功能障碍。四肢长管骨折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引发感染,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骨不连的症状,甚至是出现骨缺损等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与健康带来不利因素,而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影响。

近几年,针对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大多采取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治疗方法。骨外固定支架不会破坏患者的血液供养,且对组织的损伤也非常的小,能将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而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避免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中药措施,也是保证手术预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3]。

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骨折移位、针眼感染以及针眼渗血等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平等和谐的医护患沟通使患者熟悉了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渐主动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宝华.骨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长管骨折治疗中的护理对策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0(14):271.

[2]严素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03):147-148.

[3]王慧.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278-279.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