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36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1-22陈小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陈小瑞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头孢克肟;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46-01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在小儿高发疾病中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儿自身免疫抵抗力比较差,一旦患有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出现脱水、休克等危险情况。我院对36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其中男41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11±1.96)岁;女31例,年龄9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19±1.88)岁。所有患儿经确诊为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性治疗,如保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每日分3次口服25mg/kg干糖浆;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每日分2次服用6~8mg/kg干糖浆[2]。7d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出现高热的患者进行退热处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采取电解质液静脉滴注处理措施。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进行其它抗生素或止泻剂等处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发现的不良情况进行及时处理[1]。

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大便情况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大便情况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病菌有志贺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空肠弯曲杆菌等[2],其在患儿体内产生大量毒素,造成患儿大便次数增加,甚至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治疗效果日益减弱,对患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3]。

头孢克洛是第二代头孢抗菌药,由于病菌耐药性的增强,使得头孢克洛的治疗效果呈逐渐下降趋势,临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头孢克肟是第三代头孢抗菌药,可以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等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性非常广泛,且能够对患者产生非常显著的杀菌作用。同时头孢克肟味道甘甜,非常适合小儿服用,并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的不适。总之,采用头孢克肟治疗的观察组疗效较好,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惠芳.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17-418.

[2]王树立.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2):139-140.

[3]韩兆香.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1):124.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头孢克肟;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46-01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在小儿高发疾病中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儿自身免疫抵抗力比较差,一旦患有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出现脱水、休克等危险情况。我院对36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其中男41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11±1.96)岁;女31例,年龄9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19±1.88)岁。所有患儿经确诊为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性治疗,如保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每日分3次口服25mg/kg干糖浆;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每日分2次服用6~8mg/kg干糖浆[2]。7d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出现高热的患者进行退热处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采取电解质液静脉滴注处理措施。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进行其它抗生素或止泻剂等处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发现的不良情况进行及时处理[1]。

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大便情况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大便情况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病菌有志贺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空肠弯曲杆菌等[2],其在患儿体内产生大量毒素,造成患儿大便次数增加,甚至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治疗效果日益减弱,对患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3]。

头孢克洛是第二代头孢抗菌药,由于病菌耐药性的增强,使得头孢克洛的治疗效果呈逐渐下降趋势,临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头孢克肟是第三代头孢抗菌药,可以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等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性非常广泛,且能够对患者产生非常显著的杀菌作用。同时头孢克肟味道甘甜,非常适合小儿服用,并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的不适。总之,采用头孢克肟治疗的观察组疗效较好,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惠芳.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17-418.

[2]王树立.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2):139-140.

[3]韩兆香.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1):124.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头孢克肟;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46-01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在小儿高发疾病中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儿自身免疫抵抗力比较差,一旦患有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避免出现脱水、休克等危险情况。我院对36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其中男41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11±1.96)岁;女31例,年龄9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19±1.88)岁。所有患儿经确诊为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性治疗,如保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克洛治疗,每日分3次口服25mg/kg干糖浆;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克肟治疗,每日分2次服用6~8mg/kg干糖浆[2]。7d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出现高热的患者进行退热处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采取电解质液静脉滴注处理措施。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进行其它抗生素或止泻剂等处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于发现的不良情况进行及时处理[1]。

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大便情况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大便情况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病菌有志贺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空肠弯曲杆菌等[2],其在患儿体内产生大量毒素,造成患儿大便次数增加,甚至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病源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治疗效果日益减弱,对患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3]。

头孢克洛是第二代头孢抗菌药,由于病菌耐药性的增强,使得头孢克洛的治疗效果呈逐渐下降趋势,临床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头孢克肟是第三代头孢抗菌药,可以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等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性非常广泛,且能够对患者产生非常显著的杀菌作用。同时头孢克肟味道甘甜,非常适合小儿服用,并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的不适。总之,采用头孢克肟治疗的观察组疗效较好,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惠芳.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17-418.

[2]王树立.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2):139-140.

[3]韩兆香.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