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2015-01-22罗启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阳气阴阳出版社

罗启盛

【摘 要】 文中从阴阳之理,阴阳升降的气机运动,与人在地面“立于阴、面向阳”的观察角度,还原了《内经》“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立论由来,与其所代表的阴阳气机升降的意义。

【关键词】 阴阳;左右;升降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16-03

《内经》首次提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1]的论断,为其他诸子百家所未有,丰富和发展了阴阳学说。本文以人对阴阳运动的观察作为切入点,还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立论由来,并探讨其内涵。

1 阴阳之理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根本定律

1.1 阴阳为中华传统学术之根本 中华文化,诸子百家皆以易学为根砥,认为阴阳是天地肇生的基础与万物发展的根源。“一阴一阳之谓道。”[2]阴阳之理,是中华传统学术体系的根本定律。举凡天地万物的成住坏空,一切物质、能量、信息,规律、心性、时空等,皆是阴阳。阴阳,既是概念,也是实在;既是抽象的哲学,也是具体的科学。阴阳学说指导建立了中华传统学术体系,并存在于各学科内的各个层面。

1.2 阴阳生宰天地万物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3]阴阳学说认为,太极之气分出清浊、寒热、轻重、虚实等两类不同性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统称阴阳),阴阳二气相对相待,互根互因,不断进行同质、同势的积聚、生变、转化,最终形成含有不同阴阳质和量的万物,由此构成天地这一对阴阳最大值的两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阴阳二气冲击震荡(“冲气”)、交流沟通、生制转化、融汇和合,产生“中气”(“三”;“冲气”别解);中气赖阴阳而存在,阴阳赖中气而不离。负阴抱阳的冲气状态是变革,也是稳定。万物赖其自身的阴阳、中气,维持稳态,与外部相关环境相谐和,“各正性命,保合太和”[5]。

2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是中医学的创见

道家之学是中华文化之根,于春秋战国时期衍生诸子百家。中医学脱胎于道家的易学与生命探索、医药实践。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是阴阳学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提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1]然而《内经》此言,究竟是方技家(医家)的创见,还是引自其他诸子百家之论呢?

笔者以“左右”为关键词,检索查阅“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先秦两汉诸子百家典籍,共计儒家26种(《论语》《孟子》《礼记》《荀子》《孝经》《说苑》《春秋繁露》《韩诗外传》《大戴礼记》《白虎通德论》《新书》《新序》《扬子法言》《中论》《孔子家语》《潜夫论》《论衡》《太玄经》《风俗通义》《孔丛子》《申鉴》《忠经》《素书》《新语》《独断》《蔡中郎集》),墨家2种(《墨子》《鲁胜墨辩注叙》),道家9种(《庄子》《道德经》《列子》《鹖冠子》《文子》《文始真经》《列仙传》《鬻子》《老子河上公章句》),法家6种(《韩非子》《商君书》《申不害》《慎子》《谏逐客书》《管子》),名家1种(《公孙龙子》),兵家6种(《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算书4种(《海岛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周髀算经》),杂家5种(《淮南子》《吕氏春秋》《鬼谷子》《尹文子》《邓析子》),史家21种(《史记》《春秋左传》《逸周书》《国语》《晏子春秋》《吴越春秋》《越绝书》《战国策》《盐铁论》《列女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汉书》《前汉纪》《东观汉纪》《后汉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古三坟》《燕丹子》《西京杂记》),经典文献10种(《诗经》《尚书》《周易》《周礼》《楚辞》《仪礼》《山海经》《焦氏易林》《京氏易传》《诗说》),字书5种(《说文解字》《尔雅》《释名》《方言》《急救篇》),出土文献2种(郭店《老子》,马王堆《老子》)。

以上存世的诸子百家之言,均无类似于“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明确论断。“左右”本身虽即具有阴阳属性,但百家中无一曾探讨“左右”于阴阳气机运动的意义。

可见,成书于西汉初年的《黄帝内经》首创“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之说,为诸子百家所未有,丰富和发展了阴阳学说。

3 中医学“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立论由来与内涵

3.1 阴阳运动的观察原点是地平面 地球的阳气来源乃太阳射到地面的光热,阴气则来自地球本身。若无太阳提供的光热,则地球无生生之机。故生命规律即阴阳规律。

清末民国中医学家彭子益著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坚持守护中医学术的纯粹性。他认为“欲认识阴阳五行六气,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降沉升浮的圆运动”[6],其中“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的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6]。

万物内部的阴阳构建和运动,及内部与外部的阴阳交流,有一定的构建模式和运动规律。《内经》除了阴阳五行六气的圆运动模式,更将阴阳二气的运动轨迹、交流趋向、沟通渠道高度概括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1]。”

左右乃方位之名。有方位,必先有一定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人生活于地球表面,故其观察原点,亦即学术建构的基准,便是地平面(地球的横切面)。一个人生存的地平面范围,亦即人观察阴阳二气运动的范围,彭子益称之为“中”[6]。

3.2 阴阳运动的观察角度是立于阴,面向阳

3.2.1 上阳下阴 地面阳气的主要来源是天上太阳所降的光热,小部分来自地下土中、水中所升者。人在地平面观察阴阳二气:有太阳的天上,其阳气多于地下;有太阳的上方,其阳气多于下方。故上方为阳,下方为阴。

3.2.2 南阳北阴 地球低纬度地区接收的太阳光热多于高纬度者。故低纬度地区的阳气多于高纬度地区。中华学术乃基于人在北半球的观察而建立。中国处于北半球,南方为低纬度,北方为高纬度。故阳气的主要来源是南方,南方的阳气多于北方。故南方为阳,北方为阴。

3.2.3 立于阴,面向阳 天地万物处于“统一场”[7]中。故言天人合一,天人同律。人在地面观察阴阳二气运动,则观察角度是立于地(阳气少的下方)、面向天(阳气多的上方)。故阴阳运动的观察角度是立于阴、面向阳。此亦即人的自然定位规律。

3.3 左东右西的由来 人的自然定位规律是立于阴、面向阳。根据统一场法则,南阳北阴,故南北背向的阴阳定位是人背对北方(阳气少的高纬度)、面向南方(阳气多的低纬度),即坐北朝南。“圣人南面而立”[8],左手指东,右手指西。坐北朝南、左东右西的定位由来,即此。

3.4 左升右降

3.4.1 左升右降的由来 太阳射到地面的光热,作用于生物圈,形成阴阳气机降沉升浮的圆运动。“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9]阴阳升降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是日月视运动的东升西降。日月升降,悬象著明;阴阳二气运动,以升降为大。东升西降,且左东右西,故左升右降。故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3.4.2 左右阴阳无定式 升为阳,降为阴。从升降分阴阳,则左为阳,右为阴。

先天八卦图中,乾兑离震四阳卦居左,巽坎艮坤四阴卦居右。每卦初爻所构成的内圈,则乾兑离震初爻构成的左半圈皆阳,巽坎艮坤初爻构成的右半圈皆阴。以先天八卦图分阴阳,则左为阳,右为阴。[10]

血为阴,气为阳。病在左侧,属血分,多为血虚或血瘀,可加入补血或活血药;病在右侧,属气分,多为气虚或气滞,可加入补气或行气药等。以气血分阴阳,则左为血,右为阳。[11]

《脉经》:“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12]官为脏,为阴;府为腑,为阳。以脉诊主脏腑来分左右手之阴阳,则左为阴,右为阳。男为阳,女为阴。以脉诊主男女来分左右手之阴阳,则左为阳,右为阴。

3.4.3 左升右降不是左阳升、右阴降 ①左升右降,为阴阳升降的两条大路。气机运动,在左以升为主,在右以降为主。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不能机械地认为,左只是阳升之道,右只是阴降之路。左升之中,有阳有阴;左为阳升之道,亦为阴升之道。右降之中,有阴有阳;右为阳降之路,亦为阴降之路。③升中有降,降中有升。不能机械地认为,左部只升不降,右部只降不升。左升之路,必亦有物质、能量的降潜收敛;右降之路,必亦有物质、能量的升浮散发。总之,左升右降是从总体上说,左右二路作为不同性质的渠道,其阴阳升降,主次不同而已。

3.5 木升金降

3.5.1 五行即阴阳 “两仪生四象[13]。”阴阳按成分多少和发展趋势,又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加上阴阳平和,即是五行。五行为木,火,土,金,水。

阴阳平和,方能生物。土为万物生化之基,故土为阴阳平和的具象。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1]。”水火为阴阳之具象;水为太阴,火为太阳。

少阳生太阳,少阴生太阴。依五行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金生水,水生木),故生火之木为少阳,生水之金为少阴。

3.5.2 木升金降的由来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14]。”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15]阴阳二气升降循环,升极则降,降极则升。上方为升极之位,下方为降极之位。

降极而升,渐至升极之位,乃由下而上,升气所主。以阴阳表述,即是太阴生少阳,少阳生太阳;以五行表述,即是水生木,木生火。故木气主升。

由上而下,降气所主,渐至降极之位。以阴阳五行表述,便是少阴生太阴,金生水。故金气主降。

3.5.3 上下左右,南北东西,浮沉升降,太少阴阳,和谐对应 上方为阳气的主要来源,故上方为太阳,为火。上下对待,故下方为太阴,为水。同理:南方为太阳,为火;北方为太阴,为水。

上方为升之极,为浮;下方为降之极,为沉。南方为升极之位,北方为降极之位。

东升西降,木升金降,木少阳、金少阴,故东方为木,为少阳;西方为金,为少阴。

3.6 肝气左升,肺气右降 人体肝气属木,肺气属金,故肝气主升,肺气主降。“体有左右。”[16]天地阴阳之气左升右降,人必应之。“肝生于左,肺藏于右”[17]。人体肝木系统主管左部升发,肺金系统主管右部降敛。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18]气机的升降出入紊乱,则人生病。“肝经的作用在左,胆经的作用在右。……肝经有病,诊在左脉。左腹有病,治在肝经。”[19]人体左部主气机升发,其病变多因肝经不升,或郁或陷,其治法当以疏郁升陷。病在不升,宜降之;病在不降,宜升之。

然而升降紊乱,必伴随寒热、虚实,故治法非简单之升降而已。人身“无定性之木气”[20]之病最为复杂,非疏肝即能却病。清代医家王旭高发明“治肝卅法”[21],务使肝经治法详尽。

3.7 左右之理贯穿生理、病理 治疗 《内经》以左右之理论及生理、病理及治疗。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例,其中言生理者,有“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22];言病理者,有“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22];言治疗者,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23][10]。

田进文[24]认为,人体非对称性的内脏符合“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规律,即脏器运动特性(属阳)的分布和发展方向是左,而脏器的实体特性(属阴)的分布和发展方向是右。且结构正符合上三阴、下三阳之泰卦。阳从左升者,体现在下三阳的从肠到胃,再到心脏,其运动特性越来越强,代谢越来越旺盛;阴从右降者,体现在从上三阴的左肺到右肺,再到肝脏,其实体特性越来越强,同样是代谢越来越旺盛。

本文从地平面是阴阳运动的观察原点与“立于阴、面向阳”是阴阳运动的观察角度,推论出左东右西的定位与左升右降的定性,还原了“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立论由来。以左升右降为高度概括的气机升降圆运动,具有深刻的生理、病机、诊断和治法意义。

参考文献

[1]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89.

[2]黄元御,任启松.周易悬象道德悬象[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2.

[3]周敦颐,徐洪兴.周子通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8.

[4]黄元御,任启松.周易悬象道德悬象[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29.

[5]黄元御,任启松.周易悬象道德悬象[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

[6]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7]张恒升,张振光.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自洽[J].科技传播,2012(23):111-112+101.

[8]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107.

[9]黄元御,任启松.周易悬象道德悬象[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54.

[10]郭士全.从八卦图探《内经》的左右阴阳[J].国医论坛,1995(03):8.

[11]朱蔓佳,陈钢.人体左右侧气血分病机特异性的探析[J].河南中医,2009(04):323-324.

[12]王叔和.景宋本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13.

[13]黄元御,任启松.周易悬象道德悬象[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35.

[14]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1581.

[15]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2001.

[16]陈戍国.春秋左传校注[M].湖南:岳麓书社,2006:1127.

[17]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648.

[18]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894.

[19]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

[20]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2.

[21]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全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73.

[22]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93.

[23]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97.

[24]田进文,石巧荣,徐向青.左右者,人身阴阳之道路也——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太极规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01):6-8.

猜你喜欢

阳气阴阳出版社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我等待……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服药先分阴阳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