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守神对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的影响

2015-01-22陈立国刘建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面瘫针刺疗效

陈立国+刘建武

【摘 要】 目的:观察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与否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守神组和非守神组各45例,守神组在针刺前对患者进行守神指导,嘱其在治疗过程中守神,非守神组不做特别指导,任其在治疗过程中与人聊天、玩手机或入睡,治疗4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结果:经针刺治疗后,守神组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守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与否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针刺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守神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针刺;守神;面瘫;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14-02

目前,针刺疗法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面瘫的优选方法之一,但面瘫的恢复及预后情况往往取决于多种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体质以及医者的针刺操作手法等。本文从患者在针刺过程中是否守神这一角度,来探讨针刺治疗面瘫临床效果的另一影响因素。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针灸门诊进行治疗的9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守神组与非守神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程在1周以内,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按要求完成临床试验。

1.4 排除标准 ①中枢性面瘫、亨特氏综合征或继发于其他原因的面瘫。②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未能按照计划进行治疗与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方法 ①取穴:百会、神庭、承浆;患侧攒竹、阳白、丝竹空、迎香、巨髎、颊车、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双侧颧髎、下关、翳风、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②针刺操作方法:面瘫急性期,百会逆督脉走向平刺,面部穴位浅刺,四肢部穴位施捻转泻法;恢复期,百会顺督脉走向平刺,余穴施平补平泻。每次治疗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每天治疗一次,10天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对比。

2.2 守神指导 ①守神组:在针刺治疗前,嘱患者放松身心,集中精神;针刺时,用心体察针刺的感觉,屏息凝神,意达病所;行针时,与医者互相配合,调节针感;留针期间,保持安静,放松呼吸,凝神守气;出针后,稍事休息,缓慢起身,严遵医嘱。②非守神组:不做特别指导,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聊天、玩手机或入睡等。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2]:Ⅰ级:100分,Ⅱ级:75~99分,Ⅲ级:50~74分,Ⅳ级:25~49分,Ⅴ级:1~24分,Ⅵ级:0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面神经功能达Ⅰ级;显效:面神经功能达Ⅱ级;好转:面神经功能达Ⅲ级;无效:面神经功能停留在Ⅳ级及以下。

4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SPASS15.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5.1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比较 具体见表2。

6 讨论

面瘫,中医又称口僻、吊线风,西医称之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3]。针刺疗法治疗面瘫总体上效果优良[4-5],但患者在针刺治疗中守神与否是影响针刺效应的重要因素。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若能遵循医者的守神指导,集中注意力,静守其神,用心感受针刺及经气感传,往往会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反之,如果治疗环境喧闹嘈杂或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随意谈笑、玩弄手机或入睡等,治疗效果往往欠佳。

“神”是中医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任何一个生命健全的人都是形神合一的统一体。广义上讲,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狭义上讲,它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6]。《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日:神不使也。帝日:何谓神不使?岐伯日: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说明神能够通过主导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情志来主宰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脏腑气血的生理机能,增强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7]。“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古语亦有“凡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可见神气相随,不可分割。神能导气,在临床上,应当善于引导患者将意念集中于病所和针刺部位,这样有利于诱发和强化患者的针感传导,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相反,如果病人在针刺治疗中,大声谈笑或酣然入睡,则神不导气,经气不能够正常运行,气不达病所,故针刺难以奏效。

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守神组在面神经功能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守神组,说明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确实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3,06.

[2]雷静涵.不同刺法分期治疗Bells面瘫的疗效评价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14-15.

[3]赵瀛,陈华德.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 117-119.

[4]赵枫林,王济生,洪雁.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77-578.

[5]张学良,彭静,王永红.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11-512.

[6]李献宗.论针刺“治神”的临床意义[J].光明中医,2010,25(7):1229-1231.

[7]邵素菊,邵素霞,李鸿章.“刺之要,治神而有效”之我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190-191.

【摘 要】 目的:观察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与否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守神组和非守神组各45例,守神组在针刺前对患者进行守神指导,嘱其在治疗过程中守神,非守神组不做特别指导,任其在治疗过程中与人聊天、玩手机或入睡,治疗4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结果:经针刺治疗后,守神组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守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与否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针刺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守神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针刺;守神;面瘫;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14-02

目前,针刺疗法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面瘫的优选方法之一,但面瘫的恢复及预后情况往往取决于多种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体质以及医者的针刺操作手法等。本文从患者在针刺过程中是否守神这一角度,来探讨针刺治疗面瘫临床效果的另一影响因素。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针灸门诊进行治疗的9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守神组与非守神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程在1周以内,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按要求完成临床试验。

1.4 排除标准 ①中枢性面瘫、亨特氏综合征或继发于其他原因的面瘫。②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未能按照计划进行治疗与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方法 ①取穴:百会、神庭、承浆;患侧攒竹、阳白、丝竹空、迎香、巨髎、颊车、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双侧颧髎、下关、翳风、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②针刺操作方法:面瘫急性期,百会逆督脉走向平刺,面部穴位浅刺,四肢部穴位施捻转泻法;恢复期,百会顺督脉走向平刺,余穴施平补平泻。每次治疗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每天治疗一次,10天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对比。

2.2 守神指导 ①守神组:在针刺治疗前,嘱患者放松身心,集中精神;针刺时,用心体察针刺的感觉,屏息凝神,意达病所;行针时,与医者互相配合,调节针感;留针期间,保持安静,放松呼吸,凝神守气;出针后,稍事休息,缓慢起身,严遵医嘱。②非守神组:不做特别指导,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聊天、玩手机或入睡等。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2]:Ⅰ级:100分,Ⅱ级:75~99分,Ⅲ级:50~74分,Ⅳ级:25~49分,Ⅴ级:1~24分,Ⅵ级:0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面神经功能达Ⅰ级;显效:面神经功能达Ⅱ级;好转:面神经功能达Ⅲ级;无效:面神经功能停留在Ⅳ级及以下。

4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SPASS15.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5.1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比较 具体见表2。

6 讨论

面瘫,中医又称口僻、吊线风,西医称之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3]。针刺疗法治疗面瘫总体上效果优良[4-5],但患者在针刺治疗中守神与否是影响针刺效应的重要因素。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若能遵循医者的守神指导,集中注意力,静守其神,用心感受针刺及经气感传,往往会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反之,如果治疗环境喧闹嘈杂或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随意谈笑、玩弄手机或入睡等,治疗效果往往欠佳。

“神”是中医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任何一个生命健全的人都是形神合一的统一体。广义上讲,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狭义上讲,它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6]。《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日:神不使也。帝日:何谓神不使?岐伯日: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说明神能够通过主导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情志来主宰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脏腑气血的生理机能,增强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7]。“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古语亦有“凡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可见神气相随,不可分割。神能导气,在临床上,应当善于引导患者将意念集中于病所和针刺部位,这样有利于诱发和强化患者的针感传导,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相反,如果病人在针刺治疗中,大声谈笑或酣然入睡,则神不导气,经气不能够正常运行,气不达病所,故针刺难以奏效。

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守神组在面神经功能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守神组,说明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确实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3,06.

[2]雷静涵.不同刺法分期治疗Bells面瘫的疗效评价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14-15.

[3]赵瀛,陈华德.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 117-119.

[4]赵枫林,王济生,洪雁.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77-578.

[5]张学良,彭静,王永红.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11-512.

[6]李献宗.论针刺“治神”的临床意义[J].光明中医,2010,25(7):1229-1231.

[7]邵素菊,邵素霞,李鸿章.“刺之要,治神而有效”之我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190-191.

【摘 要】 目的:观察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与否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守神组和非守神组各45例,守神组在针刺前对患者进行守神指导,嘱其在治疗过程中守神,非守神组不做特别指导,任其在治疗过程中与人聊天、玩手机或入睡,治疗4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结果:经针刺治疗后,守神组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守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与否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针刺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守神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针刺;守神;面瘫;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14-02

目前,针刺疗法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面瘫的优选方法之一,但面瘫的恢复及预后情况往往取决于多种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体质以及医者的针刺操作手法等。本文从患者在针刺过程中是否守神这一角度,来探讨针刺治疗面瘫临床效果的另一影响因素。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针灸门诊进行治疗的9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守神组与非守神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程在1周以内,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按要求完成临床试验。

1.4 排除标准 ①中枢性面瘫、亨特氏综合征或继发于其他原因的面瘫。②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未能按照计划进行治疗与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方法 ①取穴:百会、神庭、承浆;患侧攒竹、阳白、丝竹空、迎香、巨髎、颊车、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双侧颧髎、下关、翳风、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②针刺操作方法:面瘫急性期,百会逆督脉走向平刺,面部穴位浅刺,四肢部穴位施捻转泻法;恢复期,百会顺督脉走向平刺,余穴施平补平泻。每次治疗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每天治疗一次,10天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对比。

2.2 守神指导 ①守神组:在针刺治疗前,嘱患者放松身心,集中精神;针刺时,用心体察针刺的感觉,屏息凝神,意达病所;行针时,与医者互相配合,调节针感;留针期间,保持安静,放松呼吸,凝神守气;出针后,稍事休息,缓慢起身,严遵医嘱。②非守神组:不做特别指导,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聊天、玩手机或入睡等。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2]:Ⅰ级:100分,Ⅱ级:75~99分,Ⅲ级:50~74分,Ⅳ级:25~49分,Ⅴ级:1~24分,Ⅵ级:0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面神经功能达Ⅰ级;显效:面神经功能达Ⅱ级;好转:面神经功能达Ⅲ级;无效:面神经功能停留在Ⅳ级及以下。

4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SPASS15.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5.1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比较 具体见表2。

6 讨论

面瘫,中医又称口僻、吊线风,西医称之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3]。针刺疗法治疗面瘫总体上效果优良[4-5],但患者在针刺治疗中守神与否是影响针刺效应的重要因素。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若能遵循医者的守神指导,集中注意力,静守其神,用心感受针刺及经气感传,往往会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反之,如果治疗环境喧闹嘈杂或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随意谈笑、玩弄手机或入睡等,治疗效果往往欠佳。

“神”是中医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任何一个生命健全的人都是形神合一的统一体。广义上讲,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总称,狭义上讲,它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6]。《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日:神不使也。帝日:何谓神不使?岐伯日: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说明神能够通过主导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情志来主宰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脏腑气血的生理机能,增强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7]。“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古语亦有“凡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可见神气相随,不可分割。神能导气,在临床上,应当善于引导患者将意念集中于病所和针刺部位,这样有利于诱发和强化患者的针感传导,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相反,如果病人在针刺治疗中,大声谈笑或酣然入睡,则神不导气,经气不能够正常运行,气不达病所,故针刺难以奏效。

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守神组在面神经功能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守神组,说明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确实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3,06.

[2]雷静涵.不同刺法分期治疗Bells面瘫的疗效评价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14-15.

[3]赵瀛,陈华德.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 117-119.

[4]赵枫林,王济生,洪雁.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77-578.

[5]张学良,彭静,王永红.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11-512.

[6]李献宗.论针刺“治神”的临床意义[J].光明中医,2010,25(7):1229-1231.

[7]邵素菊,邵素霞,李鸿章.“刺之要,治神而有效”之我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190-191.

猜你喜欢

面瘫针刺疗效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