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指导观

2015-01-21刘国良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土地改革

刘国良

改革是重大实践活动,需要正确理论指导。以什么样的视角、观点、理论来观察、认识、指导改革,是关系改革成败的大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在纷繁复杂的改革万象中,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改革观,切实从逻辑起点、改革路径、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解决好改革为了谁、重点改什么、改革怎么动等重大问题,确保新一轮改革取得历史功效。

改革为了谁——必须坚持改革的民本观,改革一切为了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的利益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不乏改革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从秦“商鞅变法”,到宋“王安石变法”,到晚清“戊戌维新”等等,这些改革变法发挥了一定历史作用,包括促进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但大部分最终人没有好下场、事没有好结局。根本的原因集中到一点,不是为了人民改革,不是依靠人民改革。

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改革最根本立足点或者叫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的利益,是为人民改革、依靠人民和发动人民改革。改革的历史是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改革利益的主体,推动改革的主力,促进发展的主人。

坚持改革的民本观,应体现到几个方面:

改革的动机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不为当权者沽名钓誉、镀金添彩。摆正社会大多数人与少数既得利益者和特权阶层的关系,一切改革举措以大多数人支持、拥护、赞成为依归,以实现全社会整体福利增进和帕累托最优为目的。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包括负面清单和权力清单的公布,尽管是对少数人削权、断奶,但对人民有好处,有最大阻力也必须坚决彻底地改。

改革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少数精英的关门运动。改革精英和脊梁的智慧离不开草根的民意和实践基础。这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的关系。改革初期,所谓“摸论”回答了路径选择,所谓“猫论”解决了价值判断,是渐进式、分兵突进式改革。改革新阶段,进深水区、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耦合性、关联性,但根本的力量之源和实践之基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出改革真知,基层有改革良策,改革必须宣传、组织、动员群众,必须赢得人民的理解、支持、参与。

改革之成败优劣评价,是人民打分。改革最终成果是写在人民脸上、刻在人民心上的经济、政治、文化各种利益和福祉。改革雷霆千千万,最是为民动人心。

重点改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问题观,紧紧扭住当下发展稳定的问题展开改革大动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全部活力、生机在于问题的撞击汇合。问题是改革的契机,改革都因问题倒逼而生,问题是发展的潜力,问题通过改革变成发展的成果、社会的福利。

当前改什么,哪些是急迫的选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谋划清晰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各个地方、各个部门改革切入点就是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各种问题存在点。

必须以正在做的事件为中心,解发展之难,除稳定之忧。当下全社会最关注的有几个突出问题,比如解决“人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湖南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大省,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什么普遍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之怪象,其中问题之一是倒逼我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过去多少年我们盲目扩招升本,培养了一批不适用不管用的劳动者,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人岗相适、人业相适,破解社会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同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就业门槛,让劳动大军轻松进入创业就业行列,说不定在这支熙熙攘攘的队伍中多少年后再现“马云”“梁稳根”们。再比如要解决“钱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湖南去年GDP2万多亿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近3万亿元,民间游资数额巨大,社会整体不差钱,但为什么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融资贵,还有点乱?必须反思和改革现有金融体制,包括有序发展民办合作金融、互联网金融,通过鲶鱼效应和鹿狼博弈,推动金融创新。还有解决“地往哪里去了”的问题,湖南人均土地资源少,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大,每年用地缺口在10万亩以上,政府、企业、开发区嗷嗷要地,必须通过改革解决土地集约节约使用问题,确保耕地红线不破,确保建设用地不少。

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千难万难,都要通过改革去解决。当下我们既要清醒谈“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大方向、大目标,不走邪路,更要务实啃“问题”,紧紧扭住时代呈现色彩斑斓、层出不穷的问题不放,务求改革大成效,不走空路。

改革怎么动——坚持改革的时空观,改革政策操作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发展的,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指导和推动改革必须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时间纵向看,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我们会发现,过去正确的可能今天要改,今天适用的可能明天要变。所谓“逝者如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谓“春雨春风有时好,春雨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春雨春风既是催生花开的条件,又是导致花落的原因。

从空间横向看,外地管用的改革本地可能部分适用部分不适用,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对别人的经验,学习借鉴可以,照抄照搬不行。

从三维空间看,必须把时代要求、国情省情、人民意愿结合起来进行“三维打印”,从立体坐标中寻找撬动难题的支点。

我们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三轮大的土地制度改革作为案例,来知晓改革的时空观,来诠释为什么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指导推进改革。

大陆解放初期的土改,斗地主分田地,解决土地少数人私有的问题,使耕者有其田,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大大解放农业生产力。其后经历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土地集体所有,实行“一大二公”和平均主义,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受到损害。

改革开放初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解决大锅饭和产权不明晰问题,又一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上科技应用于农业,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产权制度改革由农村扩大到城市。

当下有人称为第三次土地改革,政策思路是适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潮流,通过明晰和用好用活农村土地“三权”,即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民个人承包权、放活市场主体经营权,使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活跃的财富资产,推动土地使用向大户、能手和合作社、农场集中,向更高效率迈进,农民可以入股分红,同时打工兼业,成为有产的新式农民,或向城镇转移就业。

三次大的土地制度创新,土地由集中(地主)——分散(农民)——再集中(合作社、人民公社)——再分散(联产承包)——又集中(公司、大户、能手),所谓否定之否定,仿佛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但每次都是在扬弃提升、在前进变革,其核心是把土地财富之母与劳动财富之父的关系不断调整优化,既解放土地又解放劳动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使生产关系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世易事异,事异备变”“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这种不断地变就是“顺乎天应乎人”的革命,它告诉我们改革永远在路上,路永远是新的。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土地改革
我爱这土地
“土地托管”让荒芜土地绿起来
土地
改革之路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