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中国经济:变化之间看转型

2015-01-21冰冰

祖国 2014年24期
关键词:常态经济

冰冰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深改元年”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换档。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尤为引人瞩目。2014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方方面面的变化中,中国经济正在向新常态方向前进。

GDP增速下降 就业人数保持稳定增加

7.4%,这是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的答卷。在经济增长从高速蜕变为中高速的新常态下,就业人数、老百姓的收入都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说服力的就业和收入数据一亮相,便消解了人们的担忧。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同比增长12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同比名义增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8.3%,“跑赢”GDP增速。

过去十年,人们普遍认为,高增长带来高就业,低增长则导致失业。但如今看来,GDP增长、就业增长和就业率三个变量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正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所认为的,“并不是所有的就业都需要靠经济增长来实现”。相同的资金,投在工业、建筑业所产生的GDP所能创造的就业,远远小于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数据也可以作出佐证:2012年,第二产业每亿元GDP吸纳就业980人左右,而第三产业达1200人,高出第二产业20%左右。

市场各方也注意到,今年以来,政府不再把追求高经济增速作为政策目标,而是实施“精准的定向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要“喷灌”“滴灌”,把调控的发力方向放到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和支持实体经济做强等方面上来。

可见,中国经济无需过于执着高速增长。要确保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每年7.5%左右的速度已足够。事实上,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也并非是在发展速度上做“减法”,而是要在质量和效益上做“加法”。

工业制造业出现滑坡 生活环境趋好

截至今年7月,PPI连续29个月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出现大幅回落,我们却换来了更多的碧水蓝天。今年上半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能耗下降幅度为6年来之最。

能耗的降低一方面源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和决心。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郑立新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将淘汰炼铁6900万吨、炼钢7500万吨、水泥5.6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原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务。

另一方面,第三产业成为驱动经济的“新引擎”,经济增长正在逐渐摆脱环境污染的烙印。从2013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而刚刚公布的2014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至46.6%。

需求结构方面,在三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中,消费作用不断增强。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比首次超过投资。今年上半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达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外贸出口增幅已从20%以上回落至5%至10%的增长区间。经济增长结构正逐步从“投资驱动型”转为“消费驱动型”。

与此同时,劳动力、资金、环境等要素禀赋在生产力中贡献度减少,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断企业未来关键的因素。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12.4%,比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

市场准入门槛降低 企业活力增加

一年多来,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已达463项,其中多数关系投资创业。在简政放权尤其是工商登记改革的刺激下,新登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168万户,同比增长57%。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8万户,从业人员达1009万人,同比增长43%。

财税方面,“营改增”设立试点以来至今年6月底,超过96%的试点纳税人税负不同程度下降,全国已累计减税2679亿元;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延长到2016年底,实施范围的上限也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提高到10万元;金融方面,国家出台缓解企业融资贵的具体措施,出实招化解“支农支小”再贷款难题;两次对小微、三农实施“定向降准”;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公开市场操作14天正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向国开行发放一万亿PSL(抵押补充贷款)支持棚改,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银行把钱用在刀刃上。

从政府有形之手挤占私人投资,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该放的放开,该管的管好,放管结合下,生产力才能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活力和创新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市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规范,微观经济基础也才能得到进一步夯实。

楼还是那些楼 市已不是那个市

近日出炉的7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其中多达64个城市环比出现下降。而与之对应的是,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超过3/4的限购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松绑了限购政策,部分城市放宽了落户政策,甚至对购房进行税费补贴。一边是价格出现松动,一边是一些地方跃跃欲试酝酿“救市”。

买还是不买?这个在过去十年困扰了千百万个家庭的问题,屡屡得到印证的买者恒赚没买者沮丧的“铁律”,在当下似乎又到了一个可能需要再次验证的十字路口。有房的人尤其是有多套房的人期望价格能够永远涨下去,至少不能跌破购买价;没房的人祈祷房价赶紧跳水,回归到当初错过的那个时机。

“预期”的迷茫,让市场各方都在急切的关注和搜寻“政策的信号”。 然而,新一届政府上任两年以来,却甚少就楼市调控进行明确表态。相对应的是关于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的投入持续加码,毫不放松。当楼市的“楼”仍然还在伴随着供需平衡的波动不断地建造,楼市的“市”却已在悄然发生改变。从1998年起推行住房商品化改革至今十余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区域差异性、供求平衡的波动性、自住与投资需求的复杂性决定了楼市的发展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框架进行约束整治。“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分类调控,保障房“托底”,决策层开出了新时期的药方。

吃饭实惠了 日常消费仍需量入为出

进入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及社保改革等领域的投入均取得重要进展。此外,受惠于始终维持在2.5%增幅以下的稳定低位物价水平,餐饮购物、休闲旅游、电影戏剧、书籍阅读……老百姓可消费,能消费的选择更多了,频次也更密了。

但是人们的开销总在增加,从单个看起来,电信资费,银行收费,医疗费用都在下调,但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高清盒子、智能手环……如今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是越来越频繁了,原本单一的宽带上网费之外又增加了手机上网费;社区垃圾分类处理了,卫生费却也上调了;买了房的供房还贷压力加大,没买房的房租年年上涨……

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鼓励消费,促进民生,专家指出,展望未来,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价格上涨、鲜菜价格的“大年”特征和猪周期调整到位,这些或许都将是推高物价涨幅的隐忧。在坚定“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方针指引下,新常态还将有更多的挑战需要应对。

“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永远保持每年10%的增长速度,即便是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这样写道。但是,中国的不同也许在于,中国能够主动调控速度,主动对变化了的环境作出科学的应变,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能够避过各种风险、赢得各种挑战。回顾2014年中国经济,我们清晰的看到中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在面对未来挑战中,我们努力调整经济,主动适应新常态,迎接新常态。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实施新作为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