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救援项目的计划与控制

2015-01-21贺亮国万音

2014年34期
关键词:灾害救援力量

贺亮国 万音

摘 要:地震災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灾难性、一次性等特点,灾害发生后,作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武警部队,也会在第一时间投入救援,从救援项目管理及系统工程的角度深入细致地分析地震救援项目的管理、协调、控制等,可以系统地阐述救援特点、指挥控制、调度协调等多方问题,最大程度将救援力量有效整合,发挥突出作用。

关键词: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管理;系统工程

地震灾害系统是孕育地震灾害的环境,诱发地震灾害的致灾因子和地震灾害的承灾体,以及这三者相互作用形成的灾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特征的复杂系统。孕灾环境即指孕育灾害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包括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海洋气候圈、人类活动圈等等;致灾因子产生于特殊的环境中,可从人类活动、大气环境变换,地球及地壳物理运动等多方面总结归纳;承灾体是灾害作用的对象,主要是人员及物资等各种社会资源的集合损失。

一、地震救援项目的特点

1、地震救援项目具有系统性。地震救援是涉及很多部门的一个系统工程,既体现了面对自然灾害中国家的应急反应能力,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医学、工程施工、动员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因此,地震救援项目必须设立统一的指挥组织机构,科学安排各项救援工作、系统合理地调动各方救援力量。

2、地震救援项目具有一次性。由于地震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地震救援是不可逆的一次性项目,是与时间赛跑的前瞻性工程,既没有重复也不可能有等待。

3、地震救援项目具有空间和时间性。地震救援的主战场是限制在发生地周边一定空间内的,且地震救援阶段性任务比较明显,时间性较强,救援的阶段基本是按照时间来划分的。

4、地震救援项目具有延续性。地震发生后必须首先通过科学方法实施有效信息收集,弄清情况,明确救援任务。对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要有明确的预估,持续进行监测,对地震次生灾害要有预案,有步骤科学系统的处置。5.12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主要是堰塞湖,截止今年8月都仍然有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极大危害。

5、地震救援项目具有科学性。地震的重建工作必须要科学论证,多方探讨,注重因地制宜的做好重建工作。5.12地震重建在2010年就发生映秀镇岷江被泥石流堵塞造成重建后建筑被淹,后经过论证在附近泥石流多发地带实施了水泥铁网等固定工程。2013年8月重建在擂鼓坪的北川新县城由于突降暴雨,造成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新县城大部被淹。这都反映出重建选址的科学论证不到位。

二、地震救援项目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地震救援项目不同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其首要目标是保证救援最大限度的抢救生命,因此,救援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地震救援项目不具备可重复性,因此它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项目早期不确定性很大,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计划逐步展开和不断修正,这又取决于能否适当地对计划执行情况作出反馈和进行控制。一个完善的项目计划可以将失败率降到最低,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在预期时间内达到预期目的。

1、项目计划具有可调性。在制定救援计划时,必须保证各方救援力量的进入和储备,在项目进行中避免各方力量相互交叉冲突,导致救援效率降低。在5.12救援中由于前期对救援力量不能有效控制,大批救援人员及车辆涌入都江堰市区,结果导致道路堵塞,后勤保障中断,进入灾区的人员没有有效救援工具,只能用双手开挖,而后续到来的大批工程救援车辆无法进入震区,严重影响了救援效率。

2、救援项目计划应该具备创造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对困难多想一点,针对性的制定计划,充分考虑普遍性和特殊性,制定通用且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救援计划。尤其要考虑地震源当地的地质和地情。

3、项目计划应具有分析性。以救援为中心,研究其内外部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各种有利、不利因素,确定各种变量和分析不确定原因。

4、项目计划应具备协调性。救援时集结各方力量,相互协调、统一指挥调配将是加快救援速度的核心要素,因此,项目计划必须明确协调各方关系,合理搭配各方力量,最大发挥救援效率。

三、地震救援项目控制

1、地震救援项目控制的含义。所谓控制就是为了保证救援按计划预期实行,对救援的整个过程实施连续跟踪观测,并将观测效果和预期目标实施对比,如有偏差应及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加以纠正的过程。

2、地震救援项目控制的内容、目标及依据。地震救援项目的控制不同于简单意义上的工程项目控制。首先其目标是不计成本的救援受灾人员;其次,是合理调配救援力量,使救援力量相互协调但不产生相互的误工,发挥最大集体力量效率。控制的核心是救援力量的合理搭配,救援物资按需合理分配,对上对下信息的及时协调传达,坚决杜绝以救援为名而实际上影响救援效率的工作及人员(5.12救援过程中,大量涌入的志愿者及车辆不但没有起到救援效果,反而造成了大量道路堵塞、后勤保障困难等问题)。

3、地震救援项目控制的主要方法

(1)、晨会和晚会制度。每天早晨指挥部要协调各单位通过电话会议或者现场会议,协调救援力量、划分救援任务,解决救援中遇到的问题等。每天晚上要召开晚会,主要听取救援进度,救援难度,及时协调各个救援力量解决全天内发生的问题,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提高救援效率。

(2)、消息上传下达制度。要对救援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将上级的各项命令给下级传达。做到下级知道做什么,上级知道目前需要救援队伍做什么从而命令下级去落实。

(3)、加大救援队伍和当地政府的协调力度。我国目前灾害救援的主力还是依靠军队和武警力量,由于其担负的特殊任务,与地方接触相对较少,因此指挥部在救援中必须加大军地双方的协调力度,地方就救援队伍,确保向导、后勤、信息及各方的保障力度,双方合理,发挥最大的救援效率。

(4)、加强在和平时期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后勤保障力量。(在各个单位进入救援区域之后,由于相对其他省份的驻军,四川省与驻川部队较为熟悉,因此保障力量重点都向本地驻军倾斜,导致其他军区部队到现场后保障不到位,发生了部分部队在灾区超市私自清理拿去食物及物资的事件)。目前国内自然灾害都不可能在自身的力量下完成救援工作,加大建立跨区域的保障部门和保障中心,有力实施后勤保障,是减灾救灾成功的重要前提。

自然灾害面前,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处置5.12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唐家山堰塞湖过程中,由于重型机械无法进入,不得不求助于俄罗斯,运用直升飞机将重型机械调到唐家山堰塞湖工地。其次,建立国家级的减灾指挥部,统一协调事发当地政府、武警、部队投入救援,统一后勤保障,合理调配志愿者都是将来在救援工作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建立统一普遍的项目计划和控制,是有效发挥救援力量,减少灾害损失的科学途径。(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猜你喜欢

灾害救援力量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救援行动
怀疑一切的力量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