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头沟森林变迁及生态保护模式探讨

2015-01-21张琳

2014年34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生态文明森林

张琳

摘 要:门头沟作为背景生态涵养区,经过几年的改善,生态文明取得了显著成果。本篇论文从历史上门头沟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入手,继而分析了生态恶化的原因,最后探讨了门头沟生态文明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森林;生态文明;生态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了建设“生态文明”,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政治报告中。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且以独立篇章提出了五年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这是党第一次将生态文明放在如此重要的显著位置上进行阐述、谋划。位于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区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文明建设可谓是全区的立区之本。近几年,门头沟区大力推进生态涵养区的建设,重点治理了永定河,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历史上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因为煤炭燃料的供应、木材的供给等原因导致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差强人意。在讨论门头沟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其他地区的指导作用之前,有必要对历史上门头沟地区生态环境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

一、历史时期门头沟森林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一)历史时期门头沟森林变迁

辽朝在北京设立陪都,此时西山森林密布,苍郁葱翠。京西清水院附近种植着许多杏树、桃树,每年春季,繁花似锦。由此可见辽代时京西森林资源相对完好,永定河泛滥次数也较少。1149年海陵王在北京建金中都。此时,西部山地森林仍然很多,金章宗曾到潭柘寺后山打鸟,“弹不虚发”,由此可见金代时,京西一带森林植被繁密,有大量鸟类栖息。朱牟在《炕寝诗》中说道,“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日”,这说明早在金代时人们已经知晓西山产燃料,也就是煤炭。从金代开始,由于人为的开采,导致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元代时,京西仍存有大片的森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幅珍贵的《卢沟运筏图》,经专家们认定系元人所作。《卢沟运筏图》描绘了浑河(今永定河)卢沟桥段水运木头繁忙的劳动场面。从这幅画作中能清楚的看到远处森林密集,同时也反应了元代永定河上游砍伐森林数量之多。明初时,北京一带森林尚多。《日下旧闻考》对西山一带曾记载,“山多梨树,深秋红叶如烧”,王平一带“山坳多核桃树”,千军台则“西山空翠,欲湿衣裙”,大汉岭更是“十五折见高松如盖天际”。明代中叶时,京西、西南一带森林开始消失,明代政治学家丘浚对京西日渐减少的植被曾说,“乃以薪炭之故,营缮之用,伐木取材,折枝为薪,烧柴为炭,致使木植日稀”。丘浚的这句话中不仅道出了明代京西森林逐渐减少的问题,还道出了减少的原因。清代时北京西部森林被毁情况严重,潭柘寺附近山地,“古柏翠蒙络,时有枯藤缠,远峰缀丛枝,那辨枫杉楩”。

(二)森林变迁的社会原因

京西环境的变迁与历史背景有着极大的关系,辽金时期以来,北京先后作为陪都和中都,元明清三代在北京正式定都。北京开始向国家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过渡。在多重原因的作用下,使得京西一带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元代时,北京正式建都,民谚“大都出,西山兀”,道出了自元代建立后,京西一带森林遭到了空前的采伐。元大都所需的木材及建筑工人均来自西山,从元代《卢沟伐木图》这幅书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当时永定河运送木材数量之多。元代是北京地区森林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明太祖曾命人迁徙入户,明万历时,顺天府(今北京)人口已达到420万,较元代泰定四年时95万人口已有了大幅度增长。随着人口的激增,对于耕地、木材等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多。人口增多,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多,相当多的土地被开垦。“成祖重修三殿有巨木出于卢沟”,可见当时永定河起到了输送木材的作用,且木头都是从永定河中上游采伐而得。同时,朝廷专门设置了木柴的监督员,衙门内每年要消耗近亿斤木材。据史料记载,北京煤炭业“发轫于辽金之前,滥觞于元明之后”。元朝时,官府在京西正式开采煤窑。明清时期,西山一带成为了北京重要的能源供应,永定河流过的门头沟区在历史上更是采煤的重要地区,直接供应北京城内木炭的使用。清代时,采煤业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康熙曾说道:“京师炊爨均赖西山之煤。”由于过度采煤,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清代后门头沟地区水灾频发。近代以来,京西仍然作为煤炭的主要供应地,近山区及远山区森林砍伐已所剩不多。

二、门头沟生态文明成功模式探讨

由于矿藏和城市发展的原因,历史上京西门头沟一带的森林遭到过渡砍伐,森林覆盖率降低,永定河多次发生水灾,直至上世纪70年代前后断流,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且生态系统退化。自2005年门头沟区被定为生态涵养区后,先后关闭了数百个煤窑,结束了数百年来采煤的历史。与此同时,门头沟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生态修复工程采用了20余种生态修复先进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一)准确定位,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关系

在之前几十年城市的发展中,很多地区为了快速高效的经济增长,不以客观情况出发,盲目、过度的不惜一切追求经济效益。虽然短时间内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这种快速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很多时候,区域地区的环境破坏不以行政划分为界限,某一地环境遭到破坏,周围的地区也会受到连带。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生态的修复应当从大背景着手,既立足于整体,同时也要立足于局部,单独一个行政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很难对整体的环境改善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极容易会出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现象。尤其是对河流而言,河水流动性的特点使得下游地区与中上游生态环境联系更为紧密。永定河是北京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其上游分别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的桑干河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的洋河,上游两条河流在河北省万全县交汇,于河北省怀来县流入北京境内,北京境内流经延庆、门头沟、石景山、丰台、大兴等区县。永定河自门头沟三家店出山,其中上游流域指三家店以上河段及其流域。近些年,位于上游地区的山西省、河北省及內蒙古自治区加大资金强力推进永定河的治理力度。在永定河流经的山西区县,政府沿永定河大力修建生态公园,既改善了永定河流域的环境,同时也为当地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经过多年的联合治理,永定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近些年,永定河流经的北京多个区县携手共同进行治理,投资百余亿万元联合推进永定河治理工程,将永定河打造成了集景观等功能于一身的一条河流。从门头沟的生态文明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中不难看出,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准确定位,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树立环境保护的全局观念。

(二)结合自身优势,以生态效益带动经济效益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存在着冲突,较难同时实现效益的腾飞。从功利角度出发,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经济首先优先得到发展,为了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屡見不鲜。自2005年门头沟被定为生态涵养区后,门头沟先后关闭了数百个煤矿,几百年来开采煤炭的历史也随之结束。随着煤矿的关闭,门头沟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门头沟区十届十次全会中提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主导产业,深刻认识到永定河文化的地位极其作用,大力推进永定河文化的传承,对于门头沟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门头沟区有着深远的永定河文化。永定河在门头沟境内蜿蜒百余公里,涵盖了94%的区域面积。永定河自门头沟三家店出山,由山向平原过渡这一流域可谓是永定河文化的精髓所在,留存了大量人文与自然景观,可以说永定河流域具有很高的旅游效用潜力。凭借着深厚的历史背景,门头沟区积极打造永定河历史文化、古村落文化、宗教寺庙文化,对永定河河道进行治理,不仅使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充分展现了永定河的的魅力,大力发展了旅游业。自门头沟重新定位后,区政府对永定河流域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形成景观林,这一修复措施既可以美化城市,又可以保持永定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增强生态修复能力,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同时,门头沟对沿永定河流域文物进行了修缮,三家店的龙王庙、山西会馆、白衣观音庵等文物古迹得到有效妥善的保护。在石景山与门头沟交界处修建永定河文化广场,在门城湖的西岸建有永定河主题公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生态旅游业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发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好的互动起来。门头沟通过科学、合理的发展水利旅游,挖掘水资源潜在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地产业、生态技术交易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生态文化博览业以及特色生态农林业,既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出色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效益的三腾飞。

(三)认识不断深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有着极大的关系。门头沟历史上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人们没有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不无关系。古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木材建造房屋、取暖,京西一带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砍伐。当破坏力度达到了自然自身修复极限时,各种自然灾害随即而来,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人类并非可以胜天。从肆意破坏环境到环境保护是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揭示了生态文明发展的曲折过程。门头沟被定为生态涵养区后,全区认识到生态文明对区域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制定《门头沟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指标》,确定53项重点任务,涵盖经济、社会进步、资源承载、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规划发展千山区、保护涵养深山区,打造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可以说,门头沟生态文明的建设与认识不断深化有着很大的关系,注重生态的建设使门头沟区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不仅区域环境面貌发生了改变,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参考文献:

[1] 王九龄.北京地区历史时期的森林[J].农业考古,1983,(2)

[2] 尹钧科.永定河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A],历史地理(第19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 于希贤.北京市历史自然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

[4] 孙东虎.元明清北京的能源供应及其生态效应[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1).

[5] 刘洪升.明清滥伐森林对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河北学刊,2005,(5)

[6] 朱士光.历史时期华北平原的植被变迁[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

[7] 孙东虎.北京近千年生态环境变迁研究[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4

[8] 龚胜生.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燃料供销系统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153.

[9] 于希贤.森林破坏与永定河的变迁[N].光明日报,1982-04-02.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生态文明森林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哈Q森林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哈Q森林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