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之我见

2015-01-21陈红兰

2014年34期
关键词:奖励性基层单位收支

陈红兰

随着绩效工资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卫生投入的不断加大,医疗卫生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人们对卫生医疗服务的水平也越来越期待。如何向全体纳税人、向我们的服务对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卫生人面前的一道课题,而破解这道题至关重要的就是做好绩效考核工作。

一、绩效考核工作的现状:

1、考核方案全面,但考核兑现趋于平均。经过这么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几乎都在本区县综合考核方案的指导下,制订有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而方案中对本单位所有岗位的考评方法、考核内容也均有详尽地表述。但是,回过头来看看近两年来各区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以下简称基层单位)考核兑现情况,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越是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考核兑现的差距越大。而那些经济效益举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兑现的差距越小。也就是说,多干少干一个样,导致职工苦乐不均、单位停滞不前,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2、没有解决岗位难题,不利于单位整体工作的推进。纵观各基层单位的兑现结果,不难发现另一明显的特征:在公共卫生岗位的人员收入明显低于一线医技人员的收入。如某区县10个基层单位2012年的考核兑现结果显示:除一个单位的公共卫生人员的收入与一线医技人员相差无几外,其余单位的公卫人员的人均收入均低于一線医技人员,多的中心相差9300元左右,少的中心也相差悬殊1000元左右,缺乏公平公正,客观上在单位职工中造成了重视基本医疗,轻视公共卫生服务的态势,严重影响了单位整体工作的推进,与医疗卫生改革的精神不相吻合。

3、量化指标的采用不科学,导致单位发展不健康。仔细分析各基层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有的以医疗收入作为考核的主线,以增量作为考核的唯一依据,导致本单位各科室不计成本地拼命创收。有的单位只考虑数量,不考核质量或者对质量系数的确定缺乏科学的计算依据,导致各类项目的开展有量无质,处于畸形发展态势。有的单位对公共卫生考核采用笼统的指标体系,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导致公共卫生人员有机可乘,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二、造成当前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

综上种种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心理层面的原因,也有机制层面的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1、对和谐稳定的误读误判。很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考虑利益分配的时候,将和谐稳定作为首要因素考虑,凡事不讲原则地拉平均,搞平衡。造成能干事的想干事的懒得干,没事干的有事不干的又闲得生非,单位风气每况愈下,职工精神懈怠,各项工作难尽人意。

2、领导班子压力不够、动力不足。在现行绩效考核方案下,由于政府经费投入总额进行了封顶,很多单位认为,干好干坏,其结果差不多,干得再差,自身的收入受影响有限,干得再好,单位和职工的收益也不可能突破政府既定的上限,导致各单位自我定位不高,满足于过得去就行。

3、方案制订过程的缺失。很多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没有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论证,靠拍脑袋、想当然制订,要么照搬上级文件精神,要么照抄其他单位方案,最终导致了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存在先天不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引导性不强,压束力不够,自然也就不具实际可操作性。

三、解决当前现状的对策探讨:

针对当前存在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试图探讨破解的方法。

1、让经费补助方案成为单位绩效考核的内在动力。当前,虽然各区财政投入总盘子已定,但是在对基层单位考核的问题上,还是可以做足一番文章的。

(1)实行同比例奖惩。即各基层单位如在核定收支的基础上实现了收支结余,则可根据结余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另外给予该单位当年财政补助收入相同比例的财政经费奖励。举例说明:假设某基层单位2012年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为306万,全年支出为506万,则经常性收支补差为200万。而该单位当年实际实现经常性收入为336万,其中医疗收入为320万,全年支出为516万,在既定财政补助方案下,实际收支结余20万(336+200-516=20),当年结余与当年医疗收入的比率为6.25%(20/320=0.625),则该单位可另外获得12.5万元(200*6.25%)财政补助奖励,供该单位自行支配。同样,如该单位2012年的实绩是收支倒挂,那么,在下达2013年财政补助经费时,即按相同比例扣减,造成的收支缺口由该单位自行解决。从而调动各基层单位提高自身经费补偿能力的积极性。

(2)制订切实可行的更新改造补助方案。当前,各区县医疗卫生单位的专用设备85%处于逾龄使用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各基层单位的诊断水平及创收能力。更新改造完全依靠政府在短时间内解决不太现实,各区县可根据当年可支配资金额度和设备更新的总规模,确定诸如三七或四六等不同比例的配套资金补助。以引导各单位主要靠本单位自身能力完成设备更新,以充分保证单位的发展后劲。

(3)建立单项奖励基金。对各基层单位在各领域获得全国及省市以上表彰的,按受表彰的不同级别,设定不同金额的单项奖励,该奖励金不列入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以鼓励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因时因势因地开展工作,寻求突破,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2、强化班子考核,让单位绩效考核形成外在压力。一个单位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所以强化对领导班子的考核是十分必要的。各区县奖励性绩效总额可作为一个总盘子,采用确定分配系数的方法在基层单位中进行分配。假设某区奖励性绩效总额为1000万,共在5个基层单位中分配,各单位奖励性绩效总额=系数单价*各单位分配系数,单位分配系数=该单位综合考核得分/全区考核平均分,班子成员分配系数=该单位综合考核得分/全区单位最低得分*1.2。

采用这种考核兑现方法,单位领导自身的收入及本单位职工的收入就与考核结果休戚相关,自然就增加了各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的压力。

3、建立科学合理考核指标。集中专业力量,认真调研,群策群力,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一要保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功能定位得到充分体现,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并重。二要保证各项中心医疗卫生任务能够切实有效地完成,突击性任务能有效保障,突发性事故能及时处置。三要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单位充满生机和活力。(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妇幼保健所)

猜你喜欢

奖励性基层单位收支
新时期艺术类高职院校奖励性绩效分配路径研究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军工技术推广专项奖励性后补助政策研究及影响分析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下的地方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体系探究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