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核心动力研究

2015-01-21冯郁馨

2014年34期
关键词:素质育人管理工作

冯郁馨

摘 要: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中,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是两大中心任务。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来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独特的传统和特点。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将育人工作和育人成效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具有强大驱动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综合素质

1.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并行,共同为学生培养目标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根据一定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的实际业务活动要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职业性和技术性。同时,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教育问题的“三个面向”和“四有”观点清晰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的学生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因此,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同样肩负这样的教育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中既包含专业技能培养,也包含职业素质教育。

2.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

(1)管理理念陈旧。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定位正处在成长期,大部分院校并未真正找到成熟的发展定位,再加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属于中专升格组建的,以往的管理理念根固于领导班子成员中,很难在短期内扭转。

(2)管理机制不合理。高职院校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重刚性管理和约束,轻柔性教育和引导。管理手段单一乏味,重行为养成缺素质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创新和传承,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办学理念未能深入人心,相应的管理机制也会因人而异,每个部门有自己的一套主张,每个领导有个人的理念,管理缺乏系统性。

(3)工作职责和范围不清。尽管中央连续出台文件规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实际上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其职责和工作范围并不明晰,所有涉及和学生相关的事务都可以找到学生工作人员。例如,每所高校都面临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引起的纠纷事件,学校没有相应的法务处理部门,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高校的利益。

(4)工作内容繁重。由于工作范围不清,造成学生工作人员的任务繁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来说,除了承担和本科院校一样的事务处理和思政教育外,对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占据主要工作时间。例如,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要求学生上早操,分班上晚自习,对于宿舍的卫生等情况每日检查,每周反馈和记录到人,结果将应用于学生的评优评先之中。暂且不讨论这种方式的优缺点,事实上这些检查和反馈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占用相当多的人力资源。

3.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与核心动力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遵从“育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围绕学生素质培养和引导。学校管理机构多为二级管理,学生的教育管理主要由二级学院负责,承担具体工作的主要是学生工作部门,服务对象为学生。可以将“学院”看作是管理的主体,“学生、班级”便是客体,在这两者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工作机制是一个闭合的管理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升的循环。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则由教育理念、目标、评价标准、渠道、反馈、奖惩等部分构成,以教育理念和目标为出发点,以评价标准为指引,经过专人在各项活动中跟踪检查和反馈,最后以奖惩闭合这个管理循环。其中评价标准是核心动力,教育理念和目标融入到评价标准的制定中,各单位工作人员围绕标准开展工作,学生最后的努力结果以标准为参照系。因此如何制定一个良好的评价标准便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工作标准明确之后,各工作单位各司其职,将形成一个良性闭合的发展循环。如图所示:

4.设计评价标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例

在以“高考”作为人才分类选拔的体制之下,高职院校学生必然没有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较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通俗意义上讲为“素质”欠佳,更需要加以引导和培养。那么何谓“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

(1)品行修养。品行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是立身之本。高校培养人才更是以德为先,正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高职院校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是品德,是指导人的行为的原则。

(2)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保障,包括自我约束和鞭策,自我控制情绪和行为,自觉遵守公德和纪律。古训有“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特别在与职业对接紧密的高职院校,更加强调学生的自律能力。

(3)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知识工作者,在每个人一辈子的工作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知识经济时代每个组织都努力成为学习性的组织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变化和竞争,每个人也就要成为学习型的人,成为不会被淘汰的核心竞争力。

(4)生活志趣。人类发展至今,向前迈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兴趣使然。学校教育培养的人不应只会读书,还应该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志趣。《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写道:“今天,一个人要想在美国生活的很好,仅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家长、邻居、公民和朋友。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而且是为了创造生活。”

(5)创新能力。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但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校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创新,成为不仅仅是会完成任务的创新型人才。

(6)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纸上谈兵,学校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探索和实践,这也是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重点。

(7)合作意识。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这将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障碍。这不是一个个人英雄的时代,企业的成功需要战斗力强的团队,每个成员都可以在团队中发展自我,同时成就他人和整个团队。

(8)服务意识。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急剧膨胀,在人们追求自身更好生活的时候往往忽略的他人,变得自私,只关注自己的发展和利益,看不到别人,不愿意付出。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因为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影响。

对应以上素质发展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基本素质,包含品德、学习、自律三项能力;二为发展素质,包含志趣、创新、实践、合作、服务五项。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应用中,每个项目之下的考核指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检验,应用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各項评优评先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5.总结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应该是系统思考的结果,站在“育人为本”的高度上,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工作目标,建立对应的评价标准,通过对各项工作的考核,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客观地了解学校的育人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院学生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机地结合,真正实现育人工作和育人效果相一致。(作者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编号:JYA312-52

参考文献:

[1] .陈建忠.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20(5).

[2] .程方平.探索21世纪中国教育创新之路高等教育卷[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31-134

猜你喜欢

素质育人管理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