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5-01-21王厚杰魏俊娟王震陈付丽
王厚杰,魏俊娟,王震,陈付丽
(1 滁州二中, 安徽 滁州239000;2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一、 引言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指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1]《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不断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努力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温暖的缺失,旨在促进广大留守儿童平安健康成长”[2]。可见,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的指导和培养。
理智情感(Rational Feelings)作为三大情感之一,产生于个体获取知识的活动之中,指的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及其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其不仅影响个体在校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态度,而且其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3]。可见,对于情感缺失的留守儿童而言,培养其理智情感尤为重要。然而,国内有关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专门研究却鲜见于文献,仅少量探讨诸如自信、厌学、学业情绪等与理智情感相关的研究,如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父母学习指导,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4],由此引发学习信心下降[5],产生厌学情绪[6]和消极学业情绪[7],进而致使厌学逃学行为加重[8]。然而,也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与普通儿童之间没有差异[9]。致使当前研究结果出现相左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缺乏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统一工具。为此,本研究拟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情绪情感的背景下,采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测评工具,客观探索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为其进一步的教育和培养提供启示。
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滁州市和黄山市等地360 名留守儿童,回收有效问卷342 份,其中男生178 人,女生164 人。
(二) 研究工具
采用卢家楣等人编制的《青少年理智情感问卷》中的理智情感问卷,每个因子各4 小题,总共20 题,包括乐学感、成就感、探究感、自信感、好奇感五个因子,问卷采用6 级计分,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
(三)研究程序
为确保调查过程严格、规范,我们分赴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而不是委托调查。以个人测验的方式或者班级测验的方式进行,统一指导语,匿名填写答题卡,当场收发。调查信息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
(一) 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总体状况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理智情感总平均得分为4.06,其下属各因子得分在3.85-4.37 之间,其中,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成就感、乐学感、自信感、好奇感和探究感;采用单样本t 体验发现留守儿童理智情感总分及其下属因子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见表1)。
表1 留守儿童理智情感与其下属各因子的差异比较
(二)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理智情感及其下属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三)不同学业自评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理智感及其下属因子乐学感、自信感和成就感在学业自评上差异显著(P<0.001 或P<0.01),而探究感和好奇感差异不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留守儿童理智情感、乐学感、自信感和成就感均随着学业自评的上升而上,且差异显著(P<0.05)。
表3 不同学业成绩自评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图1 不同学业成绩自评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四)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及其下属的自信感、成就感和好奇感在父亲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显著(P<0.01 或P<0.05),且其得分随父亲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而上升(见图2)。虽然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及其下属因子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大体上也呈现随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升而上升的趋势。
表4 不同父亲受教育程度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图2 不同父亲受教育程度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
(五)不同抚养人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结果发现,除探究感和好奇感外,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及其下属其他因子在抚养人上的差异显著(P<0.01 或P<0.001),事后多重比较发现,理智情感在抚养人为亲戚的得分最低,其他之间差异不显著;乐学感在抚养人为兄弟姐妹最高,成就感在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时最高,且均差异显著。
?
图3 不同抚养人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六)不同师生关系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结果显示,除探究感外,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及其下属其他情感在师生关系上的差异显著(P<0.01或P<0.001),并表现为随着师生关系的上升而上升(见图4)。
?
图4 不同师生关系留守儿童情感的差异
(七)不同同伴关系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由于在同伴关系在“较差”和“很差”两个水平的选择人数少于3 人,因此,仅分析一般及以上水平的同伴关系。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及其下属的乐学感、自信感和成就感在同伴关系上的差异显著(P<0.01 或P<0.001)(见表8),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及其下属的乐学感、自信感和成就感的得分随同伴关系的上升而上升(见图5)。
?
图5 不同同学关系自评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差异
四、讨论
(一)留守儿童理智情感低于全国常模,且探究感最低
调查发现,安徽省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及其下属因子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理智情感的总平均得分为4.06 仅稍微高于问卷有点符合(4 分),表明当前留守儿童的理智情感现状令人担忧,与以往研究较为一致[5]。究其原因,正如以往研究所指出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学习辅导和监督,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10]。虽然,他们也有抚养人的照顾,但鉴于文化水平偏低或耐心不足,使得在学习上给予的帮助太少,也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和信心下降,从而导致理智情感不高。在理智情感下属的因子上,成就感最高而探究感最低。成就感得分最高,表明当前留守在学习中追求成功的成就感较高,这可能源于父母的高期望,正如一项个案研究发现虽然留守儿童父母在外,但对于其学习成绩的期望却不减,并时常以各自物资作为奖励[4]。留守儿童探究感最低的现状与当前青少年对知识探求欲望不强的现状较为一致[3]。这可能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有关。可见,当前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现状令人担忧,尤其是探究感,这提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其他情感的同时,还应关注其理智情感的发展,尤其是探究感,这不仅有助于其学习成绩的提升,还有助于其创造性的培养。
(二)留守儿童理智情感不存在性别差异
结果发现,理智情感及其下属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这与先前的研究发现“男生好奇感和探究感优于女生”结果不一致[3]。这可能由于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有关,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几乎为农村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所学内容进一步探究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如相关研究发现农村教学配套的教学设备陈旧,适应现代化教学、办公所需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有限,验室设备、仪器陈旧不符合新教材的实验要求[5]。
(三)父母受教育程度和抚养人影响留守儿童的理智情感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均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而上升,但仅理智情感、自信感、成就感和好奇感在父亲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疏于父母的学习指导,不仅会影响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其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论断[10],另一方面表明了父亲在留守儿童学习活动相关的理智情感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有研究指出父亲的教育不仅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还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自信心等[11]。调查还发现,留守儿童的理智情感、乐学感、自信感和成就感在不同抚养人上的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理智情感及其下属因子在抚养人为亲戚时得分最低,乐学感在抚养人为兄弟姐妹时最高,成就感在与隔代抚养(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时最高。寄宿在亲戚家,留守儿童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与此同时,他们对于留守儿童学习的指导明显少于父母般的关爱,从而致使其理智情感得分最低;与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学习,彼此之间不仅没有代沟甚至能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进而促使留守儿童相对乐于学习;隔代抚养(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时,祖辈一般比较溺爱,并经常给予他们以鼓励,使得留守儿童的成就感相对较高。可见,对于留守儿童理智情感的培养需要重视父亲的教育作用,同时还应该提供无隔阂的学习指导和时常的鼓励。
(四)人际关系和学业自评影响留守儿童的理智情感
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理智情感、乐学感、自信感和成就感随着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和学业自评的上升而上升,这与以往研究发现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和学业成绩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健康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结论一致[12]。首先,在人际关系方面。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其更多的活动时间在学校,老师和同学成为其接触较为频繁的群体。因此,良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会促使留守儿童产生归属感,以积极的状态进行学习活动,这自然会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而随着学习成绩的提升,留守儿童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获得自信感,并最终乐于学习。众多研究早已表明:师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中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学业、情感等方面的支持源[13],积极信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着正向积极的作用[14]。第二,在学业自评方面的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3]。学业自评作为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位置的主观评价,对学习成绩评估越好的学生,表明其自信,越能从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并获得学习的乐趣,
(五)结论
1、从总体上看,安徽省留守儿童理智情感低于全国常模,且各因子发展不平衡,其中成就感发展最好,探究感得分最低。
2、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留守儿童理智情感受父亲教育程度和抚养人的影响。
4、留守儿童理智情感随着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学业自评的上升而上升。
[1] 国务院.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年)[EB/OL].2011 -8 -9.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927200.htm.
[2]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13-1-4.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06/201301/146671.html.
[3]卢家楣,汪海彬,陈宁,等.我国青少年理智情感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2,(1):112-119.
[4] 王晖, 戚务念. 父母教育期望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基于同祖两孙之家的案例比较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12):66-71.
[5]卢国良,肖雄,姚慧.湖南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6):1-8.
[6]张璟钰.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分析与社会工作介入[D].昆明:云南大学,2013.
[7]赵建.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现状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以重庆市开县X 村为例[J].青年探索,2009,(3):43-48.
[8]李秀婷.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厌学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9]杨铮传.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调查与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 40-45.
[10]景克雄. 浅谈留守儿童厌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4):1.
[11]王志刚.浅论家庭中父亲教育的缺失[J].甘肃农业, 2006,(5):88.
[12]李彩娜,邹泓,杨晓莉.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 65-67,76.
[13]杨继平,高玲.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05,(1):63-68.
[14]陈惠惠,刘巧兰,胡冰霜.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同伴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16):3219-322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