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5-01-21田巧枝内蒙古中医医院中医脑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田巧枝(内蒙古中医医院中医脑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田巧枝
(内蒙古中医医院中医脑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与基础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其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抑郁状态明显好转,对照组未经心理干预评分上升;观察组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好转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梗死后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有效延缓抑郁症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心理干预;脑梗死;抑郁症;应用价值
脑梗死[1]又称缺血性卒中,俗称中风,发病原因[2]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栓等因素造成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氧性病变坏死,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后患者常出现肢体瘫痪、眩晕、严重的将出现癫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关报道指出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0%~30%[3],是脑梗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将导致患者缺乏治疗信心与主动性,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对预防抑郁症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8.52.5)岁。入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经CT检查,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无精神病史及脑卒中病史;③无重要器脏衰竭;④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2](8~17分),为可能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抑郁状态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原发性疾病的对症治疗与基础护理,如活血化瘀、脑保护剂治疗,饮食支持、睡眠指导、生活护理等,对照组不给予其他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认知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脑梗死健康知识教育,讲解有关脑梗死的转归、治疗措施、康复过程、自我护理等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避免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盲目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鼓励患者主动加入康复治疗中。②个体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情况,针对其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方面因素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进行引导,采用诱导、鼓励、安慰、倾听等方式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回答患者疑虑,使患者度过心理应激。③转移注意力:对处于严重悲伤情绪的患者通过播放喜欢的乐曲转移注意力,让患者暂时性忘记负面情绪,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④家庭、社会干预: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加入心理护理中,利用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怀,使患者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关爱,树立生活希望,激发生存欲望,打消自杀、自残等危险观念。
1.3 效果评价标准
心理干预持续3个月,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进展,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进行抑郁状态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状态评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评分>30分为严重抑郁;评分>20分为中度抑郁;评分>17分为轻度抑郁;17分以下视为抑郁前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最高分为45分,最低分为0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0~45分为重型。效果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护理前后症候积分减少70%~95%为显效,症候积分减少30%~69%为有效,症候积分减少<3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抑郁状态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4.3±2.6)分,对照组为(15±1.6)分;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0.4±3.1)分,对照组为(18.4±3.1)分。以上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得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4,P>0.05),均为可能性抑郁患者;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抑郁状态明显好转,观察组未经心理干预抑郁状态有所恶化,评分上升;观察组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2,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脑梗死后抑郁症是患者最常见的精神性并发症,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不仅治疗依从性较差,对神经功能恢复也会产生一定阻滞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康复。
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由于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元受损,代偿性受体水平下降,同时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使促甲状腺激素及5-羟色胺分泌系统障碍,从而引发抑郁症。再者,患者面对脑梗死后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自尊受挫,加之经济负担高、治疗持续时间长等多方面原因,患者极易产生自卑、孤独、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逐渐封闭自己最终引发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在脑梗死患者治疗、康复等阶段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觑,帮助患者排解抑郁情绪意义重大。
早期心理干预是在患者未发展为抑郁症或病情较轻的阶段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排解抑郁情绪,消除不良心理因素,避免患者抑郁症状进一步发展,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本次研究通过对观察组50例进行认知干预,针对性个体干预,转移注意力以及联合家庭、社会对患者进行关怀护理,结果显示,相比于未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减少,患者神经功能好转有效率明显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帮助恢复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的进程具有显著阻碍作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李 伟.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115-116.
[2] 张东辉.106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观察及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0):135.
[3] 陈映琳,刘亚萍,陈秋利,等.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5):1387-1388.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5.12.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