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1-21马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马义

【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儿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治疗组患儿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8-02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1]: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为了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患儿48例,男性患儿比例为5714%;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比例为4286%。患儿中年龄最大的是5岁,年龄最小的是6个月,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13±1711)岁。根据患儿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在临床上属于儿童传染病中的一种,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从相关的临床统计和调查结果上看,手足口病的易发群体为年龄低于五岁的儿童。一旦患病,相关患儿会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患儿发病在季节上的分布特点为在四季均可发病,往往患者发病的高峰是夏季和秋季节,一般情况下,患儿的潜伏期介于2~7天之间,同时在病程上,往往介于5~10d之间。此外,相关的临床数据进一步表明[4-5]:部分重症病例患儿的病程会延长数天。而一般患儿病情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情较重,预后不佳。但是,同时有相关的临床报道显示:情况较为严重的相关患儿可能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最终会导致死亡的发生。由此可见,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炎琥宁实际上是在中药穿心莲中所提纯的一类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名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从炎琥宁临床应用的效果上看,该药可以对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炎性渗出和水肿起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炎琥宁在患者体内还可以增加患者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有效的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垂体前叶中的生物合成,最终增加肾上腺皮质的生成及糖皮质激素的释放。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我们发现炎琥宁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发挥解热、抗病毒、抑菌、消炎等诸多作用[6-7]。

利巴韦林在临床上又称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也叫做累吧抗病毒素(Ribavirin)。利巴韦林是属于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从目前的临床实践应用上看,利巴韦林广泛的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临床上常用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从相关的临床实际研究和报道结果上看: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性的抑制作用。但是,回顾目前针对利巴韦林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关于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

从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实践经验上看,目前没有相关的特效治疗措施,主要的临床处理方式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经常被大多的使用,但是相关研究和实践结果已经证实了:该药可致白细胞的减少和患儿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发生。同时,如何使用剂量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肌损坏发生的可能性。而炎琥宁注射液是清热解毒类植物穿心莲的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及镇痛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体液免疫能力[8-9]。

综上,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瑞林, 周祖发, 吴玉霞, 等. rhIFNα-1b联合炎琥宁门诊治疗小儿轻症手足口病120例临床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12,29(5):989-990.

[2]王艳芳, 程光森, 冯玉梅.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20):83-84.

[3]陈晓玲, 艾玲, 王宇, 等.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1):5-6.

[4]伏长青, 朱晓珏. 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09(8):959-959,1004.

[5]Pan J, Chen M, Zhang X, et al. High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urvey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2008-2009. Indian J Dermatol, 2012,57(4):316-321.

[6]陈惠香, 刁志英, 郑金国, 等. 手足口病患者血浆BNP浓度联合CRP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 2012,25(3):102-103.

[7]彭骞, 蒋志平, 田静, 等.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2,18(3):41-42.

[8]陈兆军, 侍晓萍, 金辉. 自制黄连甘油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5):1049.

[9]刘锟, 马炎旭, 张呈兵, 等. 小儿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MRI特征及随访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25):1742-1746.

(收稿日期:20140426)

【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儿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治疗组患儿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8-02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1]: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为了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患儿48例,男性患儿比例为5714%;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比例为4286%。患儿中年龄最大的是5岁,年龄最小的是6个月,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13±1711)岁。根据患儿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在临床上属于儿童传染病中的一种,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从相关的临床统计和调查结果上看,手足口病的易发群体为年龄低于五岁的儿童。一旦患病,相关患儿会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患儿发病在季节上的分布特点为在四季均可发病,往往患者发病的高峰是夏季和秋季节,一般情况下,患儿的潜伏期介于2~7天之间,同时在病程上,往往介于5~10d之间。此外,相关的临床数据进一步表明[4-5]:部分重症病例患儿的病程会延长数天。而一般患儿病情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情较重,预后不佳。但是,同时有相关的临床报道显示:情况较为严重的相关患儿可能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最终会导致死亡的发生。由此可见,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炎琥宁实际上是在中药穿心莲中所提纯的一类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名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从炎琥宁临床应用的效果上看,该药可以对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炎性渗出和水肿起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炎琥宁在患者体内还可以增加患者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有效的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垂体前叶中的生物合成,最终增加肾上腺皮质的生成及糖皮质激素的释放。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我们发现炎琥宁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发挥解热、抗病毒、抑菌、消炎等诸多作用[6-7]。

利巴韦林在临床上又称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也叫做累吧抗病毒素(Ribavirin)。利巴韦林是属于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从目前的临床实践应用上看,利巴韦林广泛的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临床上常用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从相关的临床实际研究和报道结果上看: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性的抑制作用。但是,回顾目前针对利巴韦林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关于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

从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实践经验上看,目前没有相关的特效治疗措施,主要的临床处理方式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经常被大多的使用,但是相关研究和实践结果已经证实了:该药可致白细胞的减少和患儿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发生。同时,如何使用剂量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肌损坏发生的可能性。而炎琥宁注射液是清热解毒类植物穿心莲的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及镇痛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体液免疫能力[8-9]。

综上,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瑞林, 周祖发, 吴玉霞, 等. rhIFNα-1b联合炎琥宁门诊治疗小儿轻症手足口病120例临床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12,29(5):989-990.

[2]王艳芳, 程光森, 冯玉梅.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20):83-84.

[3]陈晓玲, 艾玲, 王宇, 等.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1):5-6.

[4]伏长青, 朱晓珏. 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09(8):959-959,1004.

[5]Pan J, Chen M, Zhang X, et al. High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urvey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2008-2009. Indian J Dermatol, 2012,57(4):316-321.

[6]陈惠香, 刁志英, 郑金国, 等. 手足口病患者血浆BNP浓度联合CRP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 2012,25(3):102-103.

[7]彭骞, 蒋志平, 田静, 等.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2,18(3):41-42.

[8]陈兆军, 侍晓萍, 金辉. 自制黄连甘油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5):1049.

[9]刘锟, 马炎旭, 张呈兵, 等. 小儿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MRI特征及随访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25):1742-1746.

(收稿日期:20140426)

【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儿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治疗组患儿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8-02

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1]: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为了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取的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患儿48例,男性患儿比例为5714%;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比例为4286%。患儿中年龄最大的是5岁,年龄最小的是6个月,患儿的平均年龄为(213±1711)岁。根据患儿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在临床上属于儿童传染病中的一种,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从相关的临床统计和调查结果上看,手足口病的易发群体为年龄低于五岁的儿童。一旦患病,相关患儿会出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患儿发病在季节上的分布特点为在四季均可发病,往往患者发病的高峰是夏季和秋季节,一般情况下,患儿的潜伏期介于2~7天之间,同时在病程上,往往介于5~10d之间。此外,相关的临床数据进一步表明[4-5]:部分重症病例患儿的病程会延长数天。而一般患儿病情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情较重,预后不佳。但是,同时有相关的临床报道显示:情况较为严重的相关患儿可能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最终会导致死亡的发生。由此可见,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炎琥宁实际上是在中药穿心莲中所提纯的一类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名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从炎琥宁临床应用的效果上看,该药可以对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炎性渗出和水肿起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炎琥宁在患者体内还可以增加患者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有效的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垂体前叶中的生物合成,最终增加肾上腺皮质的生成及糖皮质激素的释放。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我们发现炎琥宁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发挥解热、抗病毒、抑菌、消炎等诸多作用[6-7]。

利巴韦林在临床上又称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也叫做累吧抗病毒素(Ribavirin)。利巴韦林是属于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从目前的临床实践应用上看,利巴韦林广泛的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临床上常用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从相关的临床实际研究和报道结果上看: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性的抑制作用。但是,回顾目前针对利巴韦林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关于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

从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实践经验上看,目前没有相关的特效治疗措施,主要的临床处理方式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经常被大多的使用,但是相关研究和实践结果已经证实了:该药可致白细胞的减少和患儿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发生。同时,如何使用剂量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肌损坏发生的可能性。而炎琥宁注射液是清热解毒类植物穿心莲的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及镇痛作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体液免疫能力[8-9]。

综上,采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瑞林, 周祖发, 吴玉霞, 等. rhIFNα-1b联合炎琥宁门诊治疗小儿轻症手足口病120例临床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12,29(5):989-990.

[2]王艳芳, 程光森, 冯玉梅.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20):83-84.

[3]陈晓玲, 艾玲, 王宇, 等. 复方鱼腥草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05(1):5-6.

[4]伏长青, 朱晓珏. 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09(8):959-959,1004.

[5]Pan J, Chen M, Zhang X, et al. High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urvey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2008-2009. Indian J Dermatol, 2012,57(4):316-321.

[6]陈惠香, 刁志英, 郑金国, 等. 手足口病患者血浆BNP浓度联合CRP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 2012,25(3):102-103.

[7]彭骞, 蒋志平, 田静, 等.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2,18(3):41-42.

[8]陈兆军, 侍晓萍, 金辉. 自制黄连甘油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5):1049.

[9]刘锟, 马炎旭, 张呈兵, 等. 小儿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MRI特征及随访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25):1742-1746.

(收稿日期:20140426)

猜你喜欢

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讨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