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价低迷引发的深思考

2015-01-21邢民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天然橡胶橡胶每吨

邢民

今年初以来,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下跌,目前主产品国标-5号胶每吨已跌落至1.1万元,而且何时探底还是未知数,业者普遍担心2001年12月每吨6 150元的超低价格再次出现。笔者认为,本轮胶价低迷应该引发如下深思考。

首先是橡胶生产业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既然选择了以天然橡胶为业,就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把希望值调整至比较合理的水平。据确切统计,橡胶市场1994年放开20年来,海南农垦共销售橡胶297.4万t,收入399.2亿元,综合干胶平均每吨13 422元。这就意味着尽管20年期间出现过同类产品从每吨6 150-42 460元的高达7倍的震荡,但20年间橡胶生产业主获得的实际收入就是每吨13 422元,不宜有过高的奢望。如果把收益希望值定在13 422元,目前的胶价11 000元,跌幅只有18%,心理上多少还可以承受;如果拿2011年1月出现的超高价42 460元作比较,降幅高达74%,心理上就会感到四面楚歌惶恐不可终日。要清醒地看到,橡胶价格受经济景气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震荡幅度高达7-8倍之多。既然选择了天然橡胶产业,就应该有接受价格高度震荡的思想准备。橡胶有效生产期一般为25年,在长达25年生产过程中,肯定要遭遇价格震荡的考验,要充分认识到,种植橡胶图的是周期效益,总不能因胶价低而放弃管理甚至提前更新,总会有机会看到市场复苏。橡胶有效生产期25年间,前产期9年占产量26.5%,高产期11年占产量58.6%,后产期5年占产量14.8%。一般情况下,橡胶开割后约需12-14年才能收回投资,就是说在25年生产中,后一半时间才是实现周期效益的关键,任何人为原因造成周期缩短都不可取。有些民营胶因管、养、割技术规程贯彻执行不力,演出“种7年割7年最终赚点树头金钱”的闹剧,如果严格计算,连树头钱也没有赚得多少,因为割7年还没有到高产期,树头钱抵不了投资,简直是徒劳无益劳民伤财。

二是选择在海南种植天然橡胶时,要把握好如下几种情况。首先是产出效益,据海南农垦历年统计资料记载,创建61年累计平均开割面积10 150万亩,生产干胶605万t,平均每亩59.6 kg;其中:1994-2013年累计平均开割面积5 835.45万亩,生产干胶382万t,平均每亩65.5 kg。以橡胶市场开放20年平均价格13 422元计算,65.5 kg意味着种一亩橡胶的年收入就是878元,是高是低业者可以自己判断。台湾许多农民很早就来海南搞热带农业开发,他们的亩产出的基准保本目标是3 600元,即一亩地产值如果低于3 600元就会亏损。基于这种认识,至今为止没有一家选择种植橡胶。南田农场调整产业结构,橡胶园改种芒果获取高达10倍的效益;南滨农场淘汰油棕种上芒果,创造出高油棕60倍的价值。中建农场在山上种植红肉蜜柚亩收入超万元,表明海南这块稀有热土,可选择的高优物种非常多,几乎所有热带作物效益都比橡胶高。目前全省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810万亩,按照近4年民营胶每年平均发展30万亩的势头,2020年全省橡胶种植面积有望达到1 000万亩。全球主要产胶国都在积极培育和推广胶木兼优新品种,目标是每亩产胶超过150 kg,更新时每亩至少获得20 m3橡胶原木。然而,海南由于台风多,树大招风,要全面推广胶木兼优品种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产量继续维持在现在65 kg水平,橡胶效益的劣势就永远不会改变。

三是要树立牢固以丰补歉的经营理念,建立价格风险机制,确保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保证胶园管、养措施不走样。橡胶虽然很粗生,但生产周期长,管、养措施任何时候都必时按时到位,有一句谚语:“成也三年,败也三年”,指的是橡胶定植后,只要按技术规程抓好前3年抚管就可以获得成功;反之,再好的胶园放弃管理3年也会前功尽弃。据此,绝不能在胶价下跌时放弃管理。为了实现周期效益和应对胶价下跌风险,橡胶生产业主设立价格保险基金是十分必要的,即不管价格高低,都按一定比例提取基金,这就是以丰补歉;或者是胶价上涨时多提一点,用以应对胶价下跌风险,同样也是以丰补歉。这是一件非做不可的大事要事,但由个体生产业主自觉执行比较困难,可以通过成立合作社,用民主协商方式定个标准统一执行。基金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四是对目前低迷胶价的看法。笔者认为,从2007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了8年,而且目前还没有看到欧美地区经济复苏的明显迹象。全球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不仅天然橡胶受牵连,钢材也在卖白菜价,水泥、煤炭、石油等重要原料也在降价。但就天然橡胶本身受牵连程度来看,有它的不合理性,看法也不太统一。例如:有人喜欢用供大于求作为价跌的依据,这是站不住脚的。其理由是目前全球天然橡胶供大于求才30万t,仅占总消费量的2.6%,表明整个供求关系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对价格的影响是有限的;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供大于求30万t仅占总产量2.5%,同正常的战略安全储备相差甚远,也不能成为大幅降价的理由。笔者认为,2011年1月出现的超高价位,每吨高达42 460元,是人为超度炒作造成的,投机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考虑下游企业的承受力。目前胶价在每吨11 000元徘徊,应该包含人为炒作和市场不规范等诸多因素。据了解,有些新进市场的业者,喜欢采取囤货压市的手段,把正常运行的市场秩序扭曲了。笔者认为,如果天然橡胶市场运行恢复常态,天然橡胶比较合理的价格应该在每吨1.8万-2.2万元之间,相信这个目标不用多久就会实现。

五是国有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不起胶价低迷的冲击,面临解体的危险。究其原因,主要是橡胶产权掌握在农场手中,加上分配上不合理和管理上不到位,偷卖胶的事屡禁不止,甚至出现胶价好时加刀加药强割,交完定产剩下自己卖,个人腰包很快鼓了起来,但国有胶园胶树的产能和多年形成的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达维”超强台风已经离开9年,为什么橡胶产量迟迟上不来,反而持续下降,同胶树产能遭到人为破坏有直接关系。今年胶价持续下跌,有些承包者看到无利可图,甚至辛辛苦苦割完胶结算时还要倒挂欠款,干脆就撂下胶刀不干了。而且从长包制度上找不到相应的惩戒约束力。丢岗和无人割胶的事在许多地方发生,生产难以为继。有的地区甚至派干部去顶岗割胶,连50多岁从来没有拿过胶刀的老会计也要顶岗割胶,这是一种不顾后果的拙劣作法。“长包”如此脆弱,主要是“长包”协议中,并没有要求承包者要为周期效益负责,而且从长包制度上找不到相应的惩戒约束力。由于这样,承包者撂掉胶刀离岗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农场自己默默承受。由此看来,一直看好的国有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或许会以失败而告终。这种情况的出现,迫使人们要考虑国有胶园的产权改革。

海南橡胶是建国初期执行国家发展战略发展起来的,海南农垦3代人为这个发展战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献了青春献后代”,艰苦奋斗了60多年,至今仍摆不脱相对贫困的困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够地方的一半。如果不是执行国家发展战略,由农垦企业自主进行产业选择,天然橡胶产业恐怕很难排上位置,因为1994年天然橡胶市场开放20年来,橡胶的每亩收入只有878元,仅及台湾来琼从事农业开发保本值的24%。

猜你喜欢

天然橡胶橡胶每吨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自制橡胶骨
2016年9月天然橡胶价格
天然橡胶行情(2016.05.16—06.24)
印度橡胶进口量减少,国内橡胶供需不平衡
天然橡胶市场行情(2016.02.15.—02.26)
天然橡胶行情(2016.01.11—2016.01.22)
10月世界农产品价格动态
越南大米报价降低;其他亚洲大米报价不变
印度橡胶产业要求撤销进口橡胶税